儘管第四節還是上演了熱火瘋狂反撲的劇情——G1G2,熱火都在大比分落後的情況下反敗為勝——但前36分鐘的比賽足夠讓人相信,綠軍已經重新找到了取勝之匙,不是因為這一次他們領先攢的本夠厚,而是他們的比賽方式變了。
重拾紀律性和執行力,這是綠軍開場後立刻展示出的東西。除了塔圖姆偶爾的頭鐵,綠軍這場基本放棄了五號位擋拆去挑戰阿德巴約超強的換防,而是選擇了追打鄧肯-羅賓遜、德拉季奇這些單防弱點。綠軍終於做到了只要鄧羅在場,就不讓他有一分鐘的喘息機會,第二節5分44秒,塔圖姆打出鄧羅的3犯,全場5犯,鄧羅最後致命的三分就像對凱爾特人粗暴針對的嚴正抗議,但籃球不是紳士運動,面對弱點,正確的姿勢就是像個野獸一樣撲上去。
針對性變強跟另一個信號是一體的——凱爾特人的攻擊點更加分散了,用傳導球找到更適合攻擊的球員,而不是塔圖姆和沃克雙核主持進攻,這個變化打熱火是必要的,因為熱火的防守配置並不典型,而塔圖姆和沃克本質上還是找中鋒居多的擋拆手,以正常的進攻習慣無限掄,那就剛好落入熱火的防守陷阱。把攻擊點分散,不管是一對一還是定點突破,又或者空手切入,誰逮到熱火的外線防守弱點誰幹,即便阿德巴約有時候會在籃下護筐,在換防和護筐這兩個技能樹上,阿德巴約也是前一種點的更深入。
有的球隊沒法做到這些——雄鹿就不行——但凱爾特人可以,他們預備了這麼多副攻手不是擺設,杰倫和斯馬特燥起來,熱火發現凱爾特人遍地都是強點的時候,他們強弱分明的防守布陣,就不易兼顧了。
但凱爾特人可能還是沒有根本的解決聯防的問題,他們給了一個模稜兩可的答案。我們都期待海沃德回歸能讓凱爾特人破聯防找到新的辦法,這場能看出一些海沃德的特點,他快速的處理球,在中距離的投射威脅都有所展示,但這種機會還是太少了。
凱爾特人實際是用了兩個辦法:
一是G2就出現的,推節奏,用半快攻在聯防形成之前就洞穿防線,這點尤其需要讚美杰倫那幾個強硬的搶斷,凱爾特人快攻拿了不少分;
二是凱爾特人傳導球更加迅速,破聯防時也有突然的切入和射手在外線的下沉和上提,這比G1的停滯,G2的慌亂無章要好得多。
這些辦法能不能延續是個問號,但這場還是讓人覺得,凱爾特人的基本盤迴來了。
另外,海沃德的回歸雖然沒有立刻讓凱爾特人看到破聯防的解藥,但他還是帶來了凱爾特人需要的東西——有他在,史蒂文斯可以鎖緊輪換了。
有海沃德這30分鐘,讓史蒂文斯在泰斯又受困於犯規,只打24分鐘的比賽裡,用人還算從容。奧傑萊沒給機會,6分鐘的坎特依然是奇兵,典型的佔便宜就跑的用法,第二波坎特都不敢用。格威拿到10分鐘一定程度是因為泰斯受限於犯規。而五小換防,本就是對付熱火最應該嘗試的陣容,綠軍今天擺出沃克、斯馬特、塔圖姆、海沃德、杰倫五人組的7分鐘裡,百回合贏了熱火86分。
更好的紀律性和執行力,更極致的輪換和終於拍出來的五小,熱火應該察覺到G3的凱爾特人已經不一樣了。
那麼,熱火贏球的基本盤還在嗎?
阿德巴約依然是系列賽第一中鋒,吃餅不談,自己策應球時的伺機切入頗有威力,凱爾特人還是拿他辦法不多;
凱爾特人已經全力去追防熱火的射手,使用五小陣容時換防能力完全拉滿,最後發現,鄧羅和希羅還是射入8記三分。
既有給籃下的壓力,又有三分線上的威脅,這兩點在,熱火的基本盤就在,凱爾特人沒那麼好把熱火最難防的這部分完全按死。
但熱火現在從「讓凱爾特人內外難以兼顧」的模式,變成「他們自己需要聰明、強悍的阿德巴約才能懟穿籃筐,以及外線要投進一些流氓球,才能硬解」了。
凱爾特人有五小,換防就更多了,而熱火進攻是勇士的精裝版,這肯定讓他們打得不那麼痛快。
對位也有一些變化。G1G2給了凱爾特人巨大壓力的德拉季奇和克勞德這場全部啞火,這的確是凱爾特人的策略奏效。
G1空切打沃克是熱火揍出漂亮的攻筐數據的原因之一,克勞德繼上一輪之後,又成為了放不起的射手。G3史蒂文斯徹底改了對位,沃克開場防克勞德,斯馬特防德拉季奇,效果還是很明顯。斯馬特單防完全不懼德拉季奇,在防擋拆時又可以短暫的卡住阿德巴約,減輕泰斯防擋拆的壓力。德拉季奇遇到了更難纏的防守對位。
另外,德拉季奇少量抓到泰斯或者格威的小打大沒有成功也屬於正常現象。我在G2賽後時說,德拉季奇關鍵球連續小打大捶泰斯把綠軍的換防破了,但這不是基本盤,這屬於強硬發揮,有隨機性。
凱爾特人的難點不在這裡。斯馬特,以及綠軍其他各點防德拉季奇都是合適的,關鍵是沃克那邊。克勞德在第一輪對陣步行者時,用空切錘爆了當時對位他的小霍樂迪,麥克米蘭後來把大霍樂迪提上首發已經太晚,步行者沒能改變被橫掃的命運。
步行者的例子說明,用小個防克勞德是有風險的,史蒂文斯沒有在系列賽一開始就這麼對位,大概也是害怕這點,而沃克到底適不適合單防德拉季奇,以及德拉季奇與阿德巴約的擋拆能不能錘爆沃克與泰斯,史蒂文斯大概也不確定。而G1G2已經完成試錯之後,不管沃克防克勞德的效果如何,史蒂文斯都有必要嘗試一下,綠軍運氣也不錯,熱火用完全錯誤的姿勢去嘗試懲罰這組對位——克勞德借掩護投三分,雖然沃克會吃掩護形成了短暫空位,以及克勞德的確有一定的高難度三分出手能力,但這不是凱爾特人最怕的進攻方式。
熱火懲罰沃克更科學的方式,還是讓克勞德伺機切入籃下。
另外,克勞德的手感也自然回調了——這場之前,克勞德季後賽三分命中率40.4%,每場命中3.5記,他才是熱火到目前為止的第一射手,有點誇張。
G1G2打穿凱爾特人很重要的兩個熱火配角啞火,這是勝利天平轉向的一個原因。
熱火還有兩個表現不佳的球員,巴特勒和奧利尼克。
巴特勒交出了一場產量不高效率平平的比賽,但也不算發揮失常,因為:
第一,凱爾特人本來就有足夠可以對位巴特勒的球員;
第二,巴特勒不太在意防守強度,他的打法決定了,影響更大的是吹罰尺度和對手的防守專注度,強行造犯規多了,對手也會有所防備。
巴特勒每場什麼水平,沒有穩定結果,但你不要把巴特勒當做杜蘭特式的壓軸大戲,他像一個巨星版的X因素,這個X因素的好處是,他在狀態不佳的時候球權也不多,所以他基本可以規避失常時的負面結果,但也不能穩定帶來大量收益。
至於奧利尼克,他可能就是手感不好而已。
熱火這一邊給人的感受是,他們的基本盤雖然還在,但凱爾特人的對位調整,換防增加,以及進一步提升的輪換強度,對他們的考驗提升了。如果凱爾特人換防越來越多,那麼阿德巴約的快拆和突破需要打得更多,他到籃下要靠身高給出更多的懲罰。希羅今晚的硬解可能也需要再上演1~2次,德拉季奇要如G2那樣懲罰大防小,巴特勒則需要更多站出來,不管以什麼方式,在球隊進攻停滯時接管一些回合。
熱火來到了一個臨界狀態,在基本盤和攻堅之間,他們差的就是凱爾特人更堅定的策略。
凱爾特人五小陣容尚沒有全功率,球隊還是要守不少蹲坑,而阿德巴約看起來是凱爾特人換防時最大的威脅。你不得不說,雖然這不是一個屬於中鋒的時代,但決定比賽風格和方向的,還是中鋒的技術特點,每一輪系列賽幾乎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