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體實驗研製的新冠疫苗,能放心接種嗎?

2020-10-23 返樸

每個人小時候都聽過「神農嘗百草」的故事。屠呦呦在提煉青蒿素的過程中也曾親身試藥。諾獎得主馬歇爾喝下幽門螺桿菌培養液的故事更是傳遍了全世界,人人都贊他「勇敢獻身」。如今的新冠疫情時代,各國爭相研發疫苗,也有不少研究人員把自己當「小白鼠」,拿自己做醫學試驗。不過,我們真的還需要「勇於獻身」的自體實驗嗎?自體實驗研製出來的新冠疫苗,我們能夠放心接種嗎?

撰文 | 小葉

新冠肺炎全球肆虐10多個月,確診感染人數逾4千萬,死亡人數逾110萬。全球民眾翹首期待的疫苗已有不少進入了人數更多、範圍更廣的三期臨床試驗階段。實際上,從疫苗研發之初,就不斷有媒體報導,一些研究人員把自己當成第一批「小白鼠」來檢驗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在醫學界,這可謂是「傳統操作」了,甚至有專業術語來描述這類行為:「自體實驗」(Self-experimentation)。在生物醫學飛速發展的今天,自體實驗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是否還能達到它的目的?

勇敢的先驅

2012年,美國心臟病學家和醫學史學家Allen Weisse發表了《自體實驗及其在醫學研究中的作用》(Self-experimentation and Its Role in Medical Research)一文[1],細數了從1800年到1999年醫學史上的自體實驗。據統計,有記載的實驗總共465例,基本出現在傳染病、麻醉學及疫苗研發等領域,而熱衷於自體實驗的前五個國家依次是美國、德國、英國、前蘇聯和法國。

最著名的以身試疫苗故事莫過於脊髓灰質炎(又名小兒麻痺症)疫苗的問世。1952年,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病毒學家Jonas Salk為自己和妻子、孩子注射了他研發的脊灰疫苗,證實滅活病毒也可以產生抗體。此外,前蘇聯的脊髓灰質炎專家Marina Voroshilova和Mikhail Chumakov夫婦在1959年先給自己接種了試驗疫苗,然後讓三個兒子服下了含有減活病毒的糖丸。最終,經過科學界的不懈努力,世界衛生組織於1994年宣布,西半球徹底消滅了這一疾病。

黃熱病及其疫苗的研究也不乏偉大的自我犧牲精神。19世紀末美西戰爭期間,美國陸軍醫生Walter Reed帶領團隊抵達古巴,研究黃熱病毒。為了證明這是蚊媒傳播疾病,研究人員有意讓叮咬過黃熱病患者的蚊子咬上幾口,許多試驗者紛紛病倒,一人因感染而身亡。這一研究成功推動了當地滅蚊運動,極大減少了感染病例。1930年,病毒學家Max Theiler接受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開始研發黃熱病疫苗,他自己也當上了第一名受試者,最終成功發明無毒無害的17D疫苗,終結了黃熱病作為主要傳染病的歷史。1951年因此榮獲諾貝爾獎。

據Weisse統計,歷史上所有的自體實驗中,89%都取得了成功,試驗結果證明了研究者的理論。此外,在榮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中,有14位都曾幹過「為求真理,獻祭自己」的事情。除了Max Theiler,最出名的要數2005年的諾獎得主Barry Marshall。早在80年代,他就大膽喝下了整整一杯幽門螺桿菌培養液,正是他「以身試菌」的膽魄,最終找出了胃炎和胃潰瘍的真兇,扭轉了錯誤的醫療與診治手段。而我們熟悉的中國科學家屠呦呦,也在當年研發抗瘧疾藥物時,自己身先士卒,當上了第一個試驗對象。

表現Marshall勇敢吞下細菌培養液的小漫畫。丨來源:Abbott

處在「灰色地帶」的自體實驗

上述科學史料讓人們不禁感嘆科學家的無私奉獻,也慶幸絕大多數實驗最終獲得成功。然而,現代醫學人體試驗實際上離不開倫理規範的牢牢約束,那麼,讓科學家如此沉迷的自體實驗是否為法律和倫理所允許呢?

1947年宣布的《紐倫堡法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理性規範人體試驗研究的國際倫理指南。有鑑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醫生犯下的種種令人髮指的人體實驗暴行,《紐倫堡法則》確定了知情同意和免於強制、合理設計科學試驗、有利於試驗參與者等醫學試驗的基本原則。

《紐倫堡法則》十大要點[2]

1. 人體試驗必須要求受體的完全法律能力,他必須要出於自願、完全告知和知情同意。

2. 試驗的目的是積極的,且有利於社會,用其他方式不能得到試驗的結果。

3. 試驗應該有先前知識作為前提,比如動物試驗的結果,以此證明人體試驗的合理正當性。

4. 試驗應該避免身體和心理不必要的創傷和損害。

5. 一旦有理由相信存在任何潛在死亡或者殘疾的風險,試驗不得繼續進行。

6. 試驗的風險應該與可預期的人類受益比例相稱,試驗的代價不得超過人類受益的所得。

7. 提供充分的準備和有效的設備,足以充分保護受體,使他們不面臨試驗的風險。

8. 實施或參與試驗的人員必須受過完整的訓練、具備科學的資格。

9. 一旦感到身體或心理難以繼續,受體有權立即停止試驗。

10. 同樣地,醫療人員一旦發現繼續試驗會帶來危險,試驗就必須停止。

紐倫堡審判期間對納粹醫生的庭審照片丨來源:clinfield.com

1964年,第十三屆醫學協會通過了《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簡稱《赫爾辛基宣言》),基於《紐倫堡法則》再次明確了人體試驗必須遵守的重要倫理原則,如知情同意、尊重原則、倫理審查等,版本不斷修訂至今。這兩份重要的國際經典文獻設立了醫學試驗的倫理底線,是各國——包括我國在內——在制定相應監督和管理規範時遵循的基礎。

然而,細看其中究竟,兩份文件都沒有明確討論自體實驗問題。或許可以理解為,自體實驗並非明令禁止。至於國家內部辦法,在我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組織今年4月發布了最新修訂的《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3],詳細定義了研究者和受試者,並制定了研究者的具體行為規範守則,但其中並沒有提到研究者是否能夠成為受試者,展開自體實驗等情況。

Weisse在自己發表的文章中提到,他曾給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國立衛生院(NIH)和醫學研究所寫過郵件,詢問是否有具體指南或政策,都沒有得到肯定答覆。

不過,自體實驗的確不受鼓勵。以美國為例,1954年,NIH曾限制將研究人員作為本人研究的受試者[4]。根據1974年的《國家研究法案》,所有需要在人類受試者身上展開的研究,都要經過研究機構倫理審查委員會的批准。如今,美國大多數的研究機構還遵守著《美國聯邦受試者保護通則》(Federal Policy for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Subjects,簡稱《通則》the Common Rule),要求受試者知情同意,還要給高危人群提供額外保護,譬如囚犯、孕婦、兒童和胎兒等。如果以上都行不通,研究者才可以推舉自己成為和其他人一樣的候選被試。

除此之外,《通則》還監管著聯邦資助的研究。例如,新冠疫情期間,一些科學家——以哈佛醫學院的遺傳學家George Church為代表,參與了公民科學組織RaDVaC(Rapid Deployment Vaccine Collaborative,意為「疫苗快速部署協作」)的鼻腔噴劑疫苗研發並自行接種,雖然RaDVaC並未使用任何聯邦基金,但George Church所在的哈佛大學要遵守政策依從性保證(Federal Wide Assurance),也就是說,大學公共機構展開的所有研究活動,無論資金來源,都要接受一份機構的原則聲明指導,該聲明旨在保護人類受試者權利和利益,而且所涉及的美國機構和其審查委員會都要遵守《通則》的規範。據報導,自體接種實驗免疫反應研究是在George Church的哈佛實驗室所計劃展開的,那這是不是也獲得了倫理審查委員會批准,並接受相應規範的監督指導呢?目前並沒有相關消息。

與此同時,FDA在藥物資源方面(包括人類生物材料和生物製劑)也具有類似的監督規範權力。因此,RaDVaC項目用到的所有生物材料應該也在FDA管理的範圍內。儘管歷史上FDA從沒有行使這樣的權力來規範小規模的自體實驗,但還是保留著將來使用的可能性。

實際上,自體實驗的做法似乎正在慢慢失去醫學界內部的支持。現代生命科學研究的倫理審查嚴格程度較之過去大大提高了,受試者招募也越來越強調合規性。Weisse的研究揭示,上世紀後半葉自體實驗數量驟降,只出現了82例。他認為,合作研究規模擴大也是重要的原因:「近幾年的潮流趨向於合作研究,規模往往很大,因此一個人躲在實驗室展開自體實驗,這種做法像老古董一樣了。」

自體實驗所引發的科學及倫理問題也不可小覷。還是以RaDVaC為例:如果RaDVaC打算普遍推廣自研疫苗的相關專業知識,那麼,僅來自非系統性自體實驗的小規模數據分析是否在科學上有效呢?如果研究人員高估疫苗作用,或者未能報告副作用,那麼實驗結果就會出現偏倚,也就不太可能產生有用的信息。

而且,自體監測實驗無法採取隨機雙盲對照的實驗設計。在隨機雙盲實驗中,研究人員不知道誰接受了幹預措施,誰拿到的是安慰劑,這是為了最大程度地排除無關因素的幹擾。然而,研究者本人參與試驗,其參與動機可能會影響實驗結果,降低研究的客觀性。

總之,RaDVaC尚無法與精心設計、標準系統化的疫苗實驗相提並論,數據的有效性和有用性問題,疫苗接種者的評估或監控問題,揭盲問題,對照組問題,這些都存在疑問。

除了實驗及研究者本身之外,參與自行接種的其他同行、朋友和家人,甚至包括那些通過網絡獲取配方而自製疫苗使用的人,儘管他們都遵循專業建議(讓我們假設所有人都遵守了),但仍有可能高估自己的免疫情況,認為自己受保護了,就不再遵守原先的防疫措施,結果成了實際上的風險源。[5]

因此,自體實驗過去、現在乃至未來可能始終會是一種遊走在「灰色地帶」的邊緣性操作。面對過往成功的案例,我們確實很難反駁,甚至徹底抹殺其存在的意義,但時至今日,面對嚴格的限制審查和各種規範標準化,自體實驗也許會隱秘於「灰色地帶」,不再被報告出來。

新冠疫情時代的自體實驗

在新冠疫苗研發如火如荼之際,自體實驗再次浮出水面。今年2月,有媒體報導,天津大學免疫學家黃金海教授一口氣服用了四倍劑量的自研口服實驗疫苗,雖然未報告任何不良反應,但校方很快澄清,該疫苗仍需後續動物及人體實驗證明其效果和安全性。

7月末,中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主任高福在一次網絡研討會上提到自己也注射了一種實驗性疫苗,希望增強公眾對疫苗的信心。

俄羅斯也有類似的舉動。莫斯科加馬列亞流行病與微生物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Alexander Gintsburg承認,今年3月,在人體臨床試驗開始前,就先給自己注射了最新研發的疫苗。

而前文提到的美國RaDVaC的自研新冠疫苗鼻腔噴劑在網絡媒體平臺上著實火了一把,該項目的聯合創始人Preston Estep表示自己最先接種了該疫苗,同時參與的還有20名其他研究人員,包括前面提到的George Church。7月,他們在組織官方網站上公開了「白皮書」,共享了具體配方,以供他人複製。[6]

RaDVaC的聯合創始人Preston Estep(左)與哈佛醫學院的遺傳學家George Church(右)於2018年的合照丨來源 :@PrestonWEstep/Twitter

除了病毒科學家以外,還有所謂的「生物黑客」(biohackers),他們往往是一些離開科學界的科研工作者,獨立成團,用DIY方式研發新疫苗。比如,曾經給自己進行全身微生物組移植(包括糞便移植)的Josiah Zayner,這位畢業於芝加哥大學的生物博士公開了自行注射DIY新冠疫苗計劃,並在Twitter上直播團隊成員製作疫苗並注射的全過程。[7]

自體實驗疫苗,能放心使用嗎?

無論自體實驗科學家以及黑客的動機如何,究竟是獻身科學、造福大眾,還是面對成功可能帶來的名利而大膽賭上一把;無論這些自體實驗所證明的疫苗效力如何,當少數研究者得到的有效實驗成果要轉化為大眾所用的實用疫苗,我們都不應該忽視疫苗研發過程中最最重要的標準:疫苗安全性。

疫苗從研發到最終上市使用,要經過五個階段,分別是研發階段、註冊階段、生產階段、流通階段和使用階段。從研發到獲批上市之前,所有疫苗必須經過三期臨床試驗。而且每個階段都層層把關,目的在於確保疫苗的安全性。只要有一個環節出現閃失,都可能付出沉重的代價。歷史上,救命疫苗變成害人毒疫苗的情況在很多國家都發生過,例如美國的科特事件(1955)、日本的B肝疫苗使用帶毒血清事情(1996)、印度篡改五聯疫苗質保時間(2015)等等。

圖:脊灰疫苗面世後,迫於民眾的急切需求,FDA迅速授權5家製藥公司生產疫苗。其中,科特製藥公司由於缺乏疫苗生產經驗,沒能充分中和病毒毒性,讓原本能產生抗體的疫苗變成了傳播病毒的殺手,導致4萬名兒童感染,200人不同程度致殘,10人死亡。圖為科特製藥公司(Cutter Laboratories)職員在為疫苗發送做準備。來源|美聯社

另外,全球各國對待疫苗所持的態度差異也不小。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近期與益普索 (Ipsos) 進行的一項全球調查顯示,對新冠疫苗接種意願最高的國家分別是中國(97%)、巴西(88%)、澳大利亞(88%)和印度(87%)[8]。而在美國,人們對於疫苗的信任度極其低迷,民調顯示,即使疫情兇猛,也只有50%的美國人確認自己會接種疫苗。

如今冒出來的各種自體實驗疫苗其實再次迎合了大眾千呼萬喚的急迫心理,同時也凝聚了全球各地科研人員積極探索的勇氣和決心,可敬可佩。但是,不受控制的自體實驗無論在科學意義上、倫理上,還是在法律上,都仍處在相當曖昧的境地。

若真要獲批上市,進入大規模生產和使用階段,參與自體實驗的科學家還是應該老老實實遵循標準試驗規範,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到更嚴謹的項目中。於此同時,監管部門也需要始終保持謹慎態度,畢竟疫苗的安全性始終是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298919/

[2] http://www.court.gov.cn/jianshe-xiangqing-172922.html

[3]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525106.htm

[4] https://www.sciencemag.org/careers/2016/12/do-it-yourself-when-researcher-becomes-subject

[5]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do-it-yourself-vaccines-for-covid-19/

[6] https://radvac.org/wp-content/uploads/2020/08/White-Paper-SARS-CoV-2-vaccine-ver-3-0-1.pdf

[7] https://www.the-scientist.com/news-opinion/self-experimentation-in-the-time-of-covid-19-67805

[8] https://mp.weixin.qq.com/s/rI0hap6i_UKSGd3--IBLXw

相關焦點

  • 你接種了新冠疫苗嘛
    11月9日,全球醫藥巨頭輝瑞(Pfizer)說他們和BioNTech共同研發的新冠疫苗三期臨床實驗有結果了。而不打疫苗,新冠感染率是0.3767%。,粗略計算下來,在美國整體來說,你感染新冠的概率高達2%。
  • 打新冠疫苗改變基因?放心打!改變不了!
    打新冠疫苗改變基因?放心打!改變不了!因為此前,有美國研究人員發表的一篇論文表明:在添加了逆轉錄酶之後,可以在體外細胞實驗中將新冠病毒的RNA逆轉錄為DNA,並整合到人體細胞的基因中去。新冠病毒的RNA會整合到人體DNA嗎?接種mRNA疫苗真的會導致人體的基因被改變嗎?記者為此採訪了業內專家。
  • 新冠疫苗:免費接種?哪些人優先接種、安全性如何?
    ,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技發展中心主任鄭忠偉介紹稱,目前把新冠疫苗未來接種人群大致劃分為三類。類似這樣的平行對照數據在多個國家都有,這證明了疫苗的有效性。可以說,中國的疫苗研究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預計到今年年底,中國新冠疫苗的年產或能達到6.1億劑,明年新冠疫苗年產能會在此基礎上繼續有效擴大。切實滿足中國以及全球其他國家對中國新冠疫苗的需求。
  • 新冠疫苗接種十問
    接種有哪些注意事項?本報記者連線衛健部門專家進行權威解答。 記者:本次我省使用哪種新冠疫苗? 專家:本次福建省使用的是中生北京生產的新冠滅活疫苗。新冠疫苗和其他疫苗一樣,在疫苗的研發過程要進行動物實驗、Ⅰ期臨床試驗、Ⅱ期臨床試驗、Ⅲ期臨床試驗,在這些試驗過程中會評價疫苗在動物及人體身上是否會產生不良反應以及產生不良反應的程度。目前,國內接種的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良好,已累計完成幾百萬劑次的臨床試驗和接種,沒有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也沒有出現嚴重感染的病例報告。目前,我省已接種的人群當中,暫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
  • 大學生何時能接種新冠疫苗​?江蘇省新冠疫苗上哪兒接種?解讀來了!
    十六、不同廠家的新冠病毒疫苗,可以替代接種嗎?目前尚無關於不同廠家或不同種類新冠病毒疫苗可以替代接種的證據。建議現階段使用同一廠家的同品種疫苗完成接種。十七、新冠病毒疫苗接種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麼?二十一、新冠病毒發生變異後,接種新冠病毒疫苗還有作用嗎?病毒是最簡單的生物之一,它的增殖要依靠活的細胞。在增殖過程中,病毒會發生變異。從全球對新冠病毒變異的監測情況看,目前尚無證據證明病毒變異會使現有的新冠病毒疫苗失效。
  • 【網絡闢謠】打新冠疫苗改變基因?放心打!改變不了!
    【網絡闢謠】打新冠疫苗改變基因?放心打!改變不了!因為此前,有美國研究人員發表的一篇論文表明:在添加了逆轉錄酶之後,可以在體外細胞實驗中將新冠病毒的RNA逆轉錄為DNA,並整合到人體細胞的基因中去。新冠病毒的RNA會整合到人體DNA嗎?接種mRNA疫苗真的會導致人體的基因被改變嗎?記者為此採訪了業內專家。
  • 研製新冠疫苗,需要「以身試毒」嗎?
    科學家研製新冠疫苗要遵循哪些倫理規範?公眾應如何對待新冠疫苗?這是疫情餘震未了的世界需要面對的新課題;蝙蝠還是穿山甲?華南海鮮市場是病毒發源地嗎?關於新冠病毒從哪裡來這個問題,至今依舊是科研圈不斷追問的議題。
  • 新冠疫苗,To接種or not to接種,that's not a question!
    相信小夥伴們已經知道新冠疫苗(COVID-19 vaccine)已經開放接種(inoculate)啦!很多人渴望立即接種,也有不少人擔心疫苗會有副作用。To inoculate,or not to inoculate?
  • 疫苗安全性如何?何時能接種?能否終身免疫?新冠疫苗最新進展都在這了
    近來,我國新冠疫苗的研發進展情況備受關注。對於疫苗,相信所有人心中都有一堆問題想要了解。我國把新冠疫苗接種人群大致劃分為三類:一是高風險人群;二是高危人群;三是普通人群,疫苗將按順序安排接種。專家們對新冠疫苗的保護力預期是1至3年,該疫苗接種的時間並不長,目前還是維持穩定狀態,保護力仍需觀察。
  • 【網絡謠言粉碎機】放心打!改變人類基因新冠疫苗真的做不到
    ——張洪濤 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病理及實驗醫藥系研究副教授 2020年的最後一天,美國威斯康星州一名藥劑師故意將500劑mRNA疫苗長時間放置於室溫,導致疫苗失效。據調查人員的報告,該藥劑師故意毀壞疫苗的原因,是因為擔心攜帶有新冠病毒基因片段的疫苗會通過改變人們的DNA而導致傷害。
  • 【中國新聞】新冠疫苗全國接種方案定了!誰能打、多少錢、安全嗎
    二、新冠疫苗接種方案分兩步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負責人崔鋼介紹,具體來說,我們國家目前接種的策略是按照「兩步走」方案,在全國範圍內實施接種。第二步,隨著疫苗附條件獲批上市,或者疫苗產量的逐步提高,將會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過有序開展接種,符合條件的群眾都能實現「應接盡接」,逐步在各人群當中構築起人群的免疫屏障,來阻斷新冠病毒在國內的傳播。
  • 哈佛團隊公司新冠疫苗有效性94.5%!最快下月接種
    好在,拜登上臺後開始推行口罩令,並且昨天出現了一則重磅好消息——哈佛團隊公司研製的新冠疫苗在第3期3萬人試驗結果顯示,其預防感染新冠病毒的有效性高達94.5%!疫苗有效性高不良反應為輕中度Moderna公司宣布的新冠疫苗94.5%的有效性,來自於其公司第3階段的實驗數據,高於此前美國輝瑞Pfizer、德國Biontech聯合研發的新冠疫苗90%有效值。該公司藥物實驗共有3萬名志願者,分成了兩組各1.5萬人的對比實驗組。一組接種疫苗,另一組接種安慰劑(無藥效),間隔4周時間接種2劑,隨後志願者回歸正常生活。
  • 美開展新冠疫苗動物實驗 小鼠接種產生大量針對性抗體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美開展貼片式新冠疫苗動物實驗,小鼠接種產生大量針對性抗體美國匹茲堡大學研究人員新開發一種通過微針陣列遞送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測試表明,小鼠接種後產生的新冠病毒特異性抗體數量足以中和病毒。研究人員4月2日在《E生物醫學》(EBioMedicine)雜誌上發表論文指出,新疫苗的研發得益於此前他們在SARS冠狀病毒和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研究中獲得的豐富經驗。此前研究他們發現一種特殊的蛋白——刺突蛋白對於誘導免疫至關重要,該發現為此次新疫苗研發奠定了基礎。
  • 剛剛,濮陽市新冠疫苗第一針,接種了!
    緊急接種遵循:重點人群優先、有疫情地區優先、安全規範接種、知情自願的原則,接種從即日起到2月5日結束,分批有序進行。濮陽市新冠疫苗緊急接種知識問答1.請問新冠疫苗真的有必要打嗎?接種疫苗非常重要。一方面幾乎所有人都沒有針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對新冠病毒是易感的,而且感染後絕大多數會發病、有的還會發展為危重症或死亡。
  • 新冠疫苗預約有騙局?孩子能接種新冠疫苗嗎?父母一定要知道
    國家衛健委9日在發布會上表示,新冠疫苗「應接盡接」,全民免費接種,居民個人不負擔費用。記者從河南省疾控中心了解到,目前全省新冠肺炎疫苗緊急接種在有序進行中,第一批重點人群接種後,再擴展到其他人群。也就是說,目前普通人群尚不能進行新冠肺炎疫苗接種。而隨著疫苗附條件上市和生產保障能力提升,符合條件的人群都會接種到新冠肺炎疫苗。
  • 老人小孩何時能接種新冠疫苗?中國憑疫苗建立群體免疫還遠嗎?
    來源:中國新聞網原標題:老人和小孩何時能接種新冠疫苗?中國憑疫苗接種建立群體免疫還遠嗎?中新社記者:夏賓隨著中國各地開始有序接種新冠疫苗,一系列與之相關的問題備受關注。接種疫苗能保護多長時間?中國疫苗產能如何?老人小孩何時能預約接種?
  • 新冠疫苗什麼時候能打?
    不知不覺大家出門戴著口罩的日子也快差不多一年了每日3問吾身口罩啥時候能摘?疫情啥時候能結束?新冠疫苗到底啥時候能打?現在我國進入Ⅲ期臨床實驗的疫苗,主要為:滅活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重組蛋白疫苗。滅活疫苗通過體外培養新冠病毒,再將病毒滅活,最終使其沒有毒性;注射後刺激人體產生抗體,讓免疫細胞記住病毒的樣子。這是一種比較傳統的技術路線。
  • 北京新冠疫苗接種後有副作用嗎?
    ➤北京新冠疫苗接種後有副作用嗎?  答:可能會產生異常或不良反應  ➤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是指什麼?包括哪些情形?  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英文簡稱AEFI)是指在預防接種後發生的懷疑與預防接種有關的反應或事件,又稱疑似疫苗不良反應。
  • 全球期盼的新冠疫苗,為何很多美國人不願接種?
    關於新冠疫情,這幾天更是有好消息傳來。不久前北京召開的服貿會,中國一口氣公布了三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最快在今年年底能夠投入使用。至於疫苗價格,有關人士透露,是絕對親民的。生命面前,人人平等,這是疫苗研製本身的一個宗旨。苦於病毒肆虐的巴西也迎來了一絲希望。中國一家生物公司在巴西聖保羅進行的新冠疫苗三期臨床試驗極佳。
  • 有效率90%會成新冠疫苗金標準嗎?是考量接種的唯一標準?
    美國默德納公司和輝瑞公司日前均宣布其新冠疫苗Ⅲ期臨床試驗中期結果,新冠疫苗有效率均達到了90%以上。兩家公司發布的Ⅲ期初步結果,將新冠疫苗有效率推至90%的高度。11月17日,美國默德納公司宣布其新冠疫苗Ⅲ期臨床試驗中期結果,有效率為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