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行「壓縮水」會發生什麼?壓縮到極限,或變成黑洞,將地球吞掉

2020-12-04 頭腦眼大設計

水能被壓縮嗎?在我們印象中,萬物皆可壓縮,但確實很少會見過壓縮液體的。其實,水只是難以壓縮,但是也不是完全不能壓縮。對此,有人真的做過相關的實驗,結果如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眾所周知,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水分子則是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構成的。為了壓縮它,科學家選用金剛石對頂砧來壓縮水,這種設備儀器的強度常常可以高達幾十個GPa。

可以看到,1萬個大氣壓時,水的體積幾乎不會變。繼續增大壓力,水分子之間的距離會縮短,分子內部的共價鍵斷裂,從低密度狀態壓縮成了高密度的狀態。也就是說,持續地壓縮,水會被壓成「固體」,但是這個「固體」不同於我們常見的冰,而是密度要遠高於冰的固體。

繼續加壓到480萬個大氣壓,這個壓力已經超過了地球最中心的壓力,這個時候水會突然從黑色變得有光澤,核外電子變成金屬中的電子。2017年,美國哈佛大學西爾維拉團隊最終在465到495 GPa之間的壓力下製造出了金屬氫。那如果還能對水繼續加壓,會導致什麼後果呢?

科學家表示,如果能夠維持3000億個大氣壓的壓力,同時把水的溫度加熱到1500萬度,就會產生極其緩慢的核聚變。水的質量足夠大,完成可以變成一顆中子星。繼續增加壓力,中子星就會變成一顆可怕的黑洞,把地球給吞掉。當然,這是地球上的技術無法實現的。

相關焦點

  • 水能被強行壓縮嗎?據說壓縮到極限會變成黑洞,將一切吞噬
    據說壓縮到極限會變成黑洞,將一切吞噬大家都知道,水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比較常見而且必須的一種生活元素,嚴格來說,水是屬於一種非常難以被壓縮的物質,而水的分子之間的距離極小,所以水在比較常規的壓力之下,是根本無法被直接壓縮的,當然,這並不是意味著水無法被壓縮,從理論上面來說,水在特定的溫度之下,密度會變大,這也就是說明了,如果強行壓縮水,其實還是能夠辦到的。
  • 水能夠壓縮成黑洞?假如強行壓縮水,會發生什麼?
    水能夠壓縮成黑洞?假如強行壓縮水,會發生什麼?生活當中,大家按壓某一樣東西,基本上都會變小或者是變扁,比方說一塊麵包如果用手按壓的話,它將會從長方形變成扁平狀,那水如果被按壓之後又會出現什麼樣的效果呢?
  • 強行壓縮水會發生什麼?壓縮到極限會變成黑洞,把地球吞掉
    所以,原子中間絕大部分都是空隙,當然是可以壓縮的。通常水不能被壓縮,是因為原子核和電子都帶電,接近的時候會產生強大的斥力(包括簡併壓力)。水難以壓縮,但是也不是完全不能壓縮。大家坐好,現在我們就開始壓縮水的旅程,看看在高壓下水到底會發生什麼變化。在1萬個大氣壓之內,水的體積幾乎不會變。
  • 水可以壓縮變成黑洞,如果強行壓縮水,會有什麼後果?
    那麼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水被按壓之後會是什麼效果呢?我們都知道,正常溫度下的水是液態的,高溫時候是氣態,低溫時候便是固態。這不僅是水的三種可變形態,自然界的大部分事物在不同的溫度下也呈現為不同的形態。如果水被按壓的話,肉眼上看其體積會變小。那麼它們是如何變小的呢?
  • 水能被壓縮嗎?強行壓縮水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
    那這和「壓縮水」有什麼關係呢? 有空間可以壓縮麼? 壓縮水分子的間距我們都知道,壓縮其實就是讓總體的體積縮小,這是從宏觀的角度來看的。如果從微觀視角來看,那就是分子間距的縮小。由於水分子並不是一個挨著一個的,因此,分子間距是可以被壓縮的,不過,前提是外界的壓力最夠大。
  • 水真的能被壓縮嗎?如果強行壓縮水會有什麼嚴重後果?
    那這和「壓縮水」有什麼關係呢?有空間可以壓縮麼?壓縮水分子的間距我們都知道,壓縮其實就是讓總體的體積縮小,這是從宏觀的角度來看的。如果從微觀視角來看,那就是分子間距的縮小。在實驗室當中,金剛石頂砧甚至可以做到幾十個GPa,而壓縮水的要求是1GPa~10GPa,所以,這在實驗室當中是完全做得到的。事實上,科學家也確實實現了這個操作,他們通過顯微鏡來觀測實驗,他們發現「壓縮水」的過程當中,水會出現類似於結冰的狀態,如果減小壓力,水就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 強行壓縮水會發生什麼?
    所以,原子中間絕大部分都是空隙,當然是可以壓縮的。通常水不能被壓縮,是因為原子核和電子都帶電,接近的時候會產生強大的斥力(包括簡併壓力)。 水難以壓縮,但是也不是完全不能壓縮。 大家坐好,現在我們就開始壓縮水的旅程,看看在高壓下水到底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1萬個大氣壓之內,水的體積幾乎不會變。
  • 水可以被壓縮嗎?水被壓縮後會變成什麼樣?
    我們都知道水的結構是2個氫原子+1個氧原子,在化學上,水的化學式為H2O,既然提到了原子,我們就先從原子說起,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的,原子99%的質量集中於原子核之上,不過,原子核卻非常小,我們可以簡單將原子比作一個「虛胖子」,原子核只佔據到極小的一部分。
  • 如果強行壓縮一滴水,會發生什麼?科學家:或會出現新星球!
    一滴水被壓縮會發生什麼?如果能實現,可能會製造出新的黑洞!一個剛剛出鍋非常柔軟的饅頭,我們用手擠壓之後就會變成非常小的一坨,這就是一個不斷壓縮的過程。既然這些物體可以被壓縮,那麼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最常見的水,如果被強行壓縮之後會產生哪些變化呢?
  • 將水強行壓縮,體積變小後會發生什麼?可能造出一顆星體!
    將水強行壓縮,體積變小後會發生什麼?可能造出一顆星體!對每個生物來說,水是必不可少的一大資源,它在地球上的含量頗為豐富,佔據70%的面積,一個人每天要攝入足量的水,如果長時間沒有水的供應,身體平衡就會遭到破壞。
  • 水可以被壓縮嗎?強行壓縮會發生什麼?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給我們的感受是:水沒有辦法進行壓縮,因此在液壓系統中才可以進行精準的控制和傳遞壓強。當然了液壓系統中並不用水作為介質,因為水的粘度太小,容易洩漏不好密封,主要用的還是液壓油。雖然在實際的應用中可以這樣理解「水不可以被壓縮」,同時這也並不影響使用,主要還是因為一般條件下水被壓縮形變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的。
  • 水真的不能被壓縮嗎?那麼強行壓縮水會發生什麼?
    地球上71%的表面積都覆蓋著水,因此水是最常見的一種物質,河流中你可以看見、下雨的時候你可以看見、日常生活中的居民用水、海洋中含有更巨量的水,水是生命之源,水不僅是誕生生命的最重要物質,至今還是維持生命生存的最重要物質,根據研究表明,人體體重中單單水重量的比例就佔了70%,由此可見不僅地球充滿水,而且人體也充滿了水分。
  • 水能被壓縮麼?強行壓縮水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
    科學家在操作這個實驗的過程當中,就在顯微鏡線觀察到了水被壓縮的過程,液態水逐漸在超強的壓力逐漸變成固態,而後使得水分子之間的氫鍵斷裂,從低密度狀態壓縮成了高密度的狀態。也就是說,持續地壓縮,實際上水會被壓成「固體」,但是這個「固體」不同於我們常見的冰,而是密度要遠高於冰的固體。
  • 水是不可壓縮物質,那麼強行壓縮水會出現什麼事?怎麼做到?
    實際上,水是可以被壓縮的,不過由於水本來就是液體,所以壓縮水不能跟壓縮氣體相比,想要將水壓縮是很困難的。我們都知道,水的密度跟溫度有關,大概在4攝氏度的時候,水的密度達到最大,一旦溫度高於或者低於這個溫度,水的密度都會相應減小。
  • 如何才能壓縮液態水?壓縮後的水會變成一種全新的狀態
    這樣一種很難被進一步壓縮的物質,通過什麼方式能將其進行壓縮呢?常規方法肯定行不通,要壓縮這種緻密的物質,需要提供極大的外力。人類能夠做到的,可能也就只有用粒子撞擊水分子,不過想要真正將水給壓縮到更小的程度,這種方法行不通。
  • 液態水為何那麼難以被壓縮?壓縮後的水會變成一種全新的狀態
    這樣一種很難被進一步壓縮的物質,通過什麼方式能將其進行壓縮呢?常規方法肯定行不通,要壓縮這種緻密的物質,需要提供極大的外力。人類能夠做到的,可能也就只有用粒子撞擊水分子,不過想要真正將水給壓縮到更小的程度,這種方法行不通。
  • 水可以被壓縮嗎?假如強行壓縮水會有什麼後果?科學家告訴你答案
    地球上的水資源一直都是很豐富的,70%以上都有水的附著,作為生命之源,不管是人類還是動植物,其實都是離不開它的。之所以叫做水,是因為它呈現的方式是液態,當然也會根據環境及溫度的差距,演變成固態或者氣態。
  • 把太陽壓縮成黑洞,地球會怎樣?科學家:是死亡也是新生
    其實,這並不是一個聳人聽聞的問題,太陽在若干億年後有可能就會變成黑洞,黑洞是宇宙中目前已知最極端的天體,很多人都知道,黑洞幾乎可以吞噬宇宙中任何物質,即使是光也無法逃脫黑洞的引力。什麼是黑洞?根據奧本海默極限,恆星級黑洞的質量下限是太陽質量的3倍,不是所有恆星都有機會變成黑洞的,因為質量太小無法坍縮,而是形成中子星或白矮星。
  • 水能被壓縮嗎?無限壓縮它將變成鐵
    3納米,而氧分子的直徑大約為0.3納米,從理論上來看,如果將氧氣壓縮到分子挨個排列的話,大約可以壓縮1000倍,也就是1000個大氣壓,當然這個基本不太可能,一般的氧氣瓶大氣壓也就150個左右!有朋友認為繼續壓縮,氫原子的電子會被壓入原子核與與質子中和成中子,其實這個結果最終確實會發生,但事實上會先經歷另一個過程,因為繼續壓縮下的超高溫會導致氫原子的電子會游離,而原子核靠的比較近,形成一種金屬氫的怪異物質,因為存在自由電子,它是會導電的!
  • 普通的水被壓縮後會變成什麼?科學家稱:有可能會變成黑洞?
    水是大自然的產物,也是人類和地球上動植物所不可缺少的物質。我們都知道,水可以變成江河,也可以形成美麗壯觀的瀑布,水是維持地球上所有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質。這部分的科學家認為:地球本來就含有水,約在46億年前,太陽系中的某個含有大量水資源的彗星相撞擊,散開的星際塵埃逐漸變大,最後形成了如今的地球。為了解開水的身世之謎,科學家對水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從微觀上分析,發現水的密度與水溫有關。通常情況下,水溫越低,水的密度就越高,溫度約在4℃時密度就能達到最大。4℃以下的水可以變成固態,形成了我們看到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