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國家科學技術政策研究所(NISTEP)宣布了「 2020年科學技術指數」,該指數系統地分析了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主要國家的科學技術活動。在主要指標中,中國在自然科學方面的論文數量排名世界第一,超過美國。在論文數量方面,日本排名第四,日本排名第九,兩項指標均較十年前有所下降。
作為主要指標之一,該研究所分析了2016-18年度調查期間在科學期刊上發表的自然科學論文。由於國際上有許多論文是合著者,因此考慮了對每個國家的貢獻程度,對論文的數量進行了修改(分數計數法)。在調查期間,平均論文數量約為154萬(年平均)。最近的2018年約為160萬。
在中國,每年的論文數量約為30.59萬,佔比為19.9%,超過了美國的28.15萬,為18.3%。第三名在德國約為67,000,佔4.4%,第四名在日本約為64,900,佔4.2%。
按國家/地區分類的論文數量:2006-08和2016-18年的前10名(由NISTEP提供)
自1981年分析開始以來,這將是中國排名第一的第一次。20年前,他排名第9,但是10年前,他排名第2。與10年前相比,中國每年的論文數量已從約84,600張大幅增加。儘管許多高級國家正在增加論文的數量,但日本已從10年前的大約66,500本書下降到這次,並且該排名被德國超越,從第3名降至第4名。
在其他論文中經常引用的「高調論文」中,「調整後論文數量排名前10%」中,美國所佔份額為24.7%,而第二名中國則為22.0%。顯而易見的是,美國和中國都佔據了近一半的市場份額。日本以2.5%排名第9。與20年前(6.1%,第4位)和10年前(4.5%,第5位)相比,下降趨勢顯著。
2006年至2008年和2016年分別調整為18篇論文的前10%(由NISTEP提供)
就2018年的R&D支出(經合組織估計)而言,美國以美元換算為第一位是60.7萬億日元(4萬億元人民幣),而中國以58.0萬億日元(3.8萬億元人民幣)位居第二,接近美國。日本為17.9萬億日元(1.2萬億元人民幣),在該國家/地區中排名第三,超過德國和英國。中國同比增長10.3%,是主要國家中增長最快的國家。
主要國家的研發總支出變化(由NISTEP提供)
2019年,中國的研究人員數量為1,866,000,第二高的美國為1,434,000。日本有678,000人,儘管僅次於中國和美國,但仍排名第三。
此外,著眼於專利申請,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專利申請數量(專利家族數量),是根據每個國家/地區的發明數量(2013-15年)以國際可比的方式進行衡量的,它以大約61,800例案件和26.3%的市場份額保持了其最高地位,超過了十年前的美國和德國。美國位居第二,為54,200,佔23.0%。中國的數量和市場份額已從10年前的第8位躍升至第5位,顯著增長。
獲取更多科技新資訊,歡迎關注「科技全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