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福州9月10日電(記者 胡美東)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總幹事李勇在2020廈門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暨絲路投資大會的視頻演講中表示,各國政府需要與現有或潛在的數字投資者更密切地合作。
李勇說,新冠疫情不僅對人類生命和健康構成威脅,而且在全球經濟層面也對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危及全球的生計和公共財政,疫情影響到全球的工業和製造業部門,許多重要的全球價值鏈要麼停止,要麼中斷,特別是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
李勇指出,儘管危機中大多數人,當然也有一些贏家,線上經濟有積極的發展,信息技術、計算機和軟體、媒體、電子商務等部門的利潤呈指數級增長。新冠疫情加速了數位化進程,大型跨國企業和中小企業現在都意識到對新技術,創新和數位化的投資不僅會給既定業務流程帶來一些效率的提升,而且他們對於企業生存和擴張的關鍵作用不亞於此,生產流程的數位化和互聯的影響滲透到所有業務流程中,它有助於引進新的和改進的產品,提高生產效率,增強工業競爭力,環境可持續性和社會包容度。
全球百強的跨國公司中有13家科技公司,佔百強銷售額的18%,佔其資產的11%,例如,中國的騰訊,華為和聯想控股這三家科技公司已經趕上這趟快車,這些公司和其他數字平臺公司在實施包容性商業模式方面走在前列,通過電子商務、經融服務和相關的慈善項目,貧困地區的婦女、青年人和小企業在當地區域和全球市場上的參與度顯著提高。受到地理位置,獲取信息和發展能力等限制,被邊緣化的農村居民可以在網上展示他們的農產品和手工藝品,並找到買家,從而增加銷售額和收入。
不可否認,在新冠疫情危機加速下,高收入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吸收先進位造技術的能力方面存在進一步脫鉤的危險。在全球範圍內,數位化將促使跨國企業重新思考大量低技能勞動力的比較優勢,而這種優勢將逐漸消失,數字或工業化4.0投資者正在尋找與勞動力相關的外部直接投資決定因素,他們需要高技能而不是低技能,靈活性而不是標準化,人為創造力而不是簡單機械化。數據分析師、機電一體化或程式設計師等行業的新技能以及我們尚未定義的新技能將塑造未來勞動力市場的「新常態」。因此,我們必須共同認真制定政策,不僅應對危機對健康和經濟的直接影響,而且不應忽視危機對投資、貿易和一般工業生產的中長期結構性影響。
為此,李勇強調了四點:
一是在短期內,政府應執行刺激公共生產的一攬子計劃,以緩衝短期內對工業生產的負面影響。這種財政一攬子計劃的目的可能是通過放鬆或推遲與稅收有關的義務來支持企業的現金流,或者向提供短期工作計劃的公司提供補貼作為一種保證就業的戰略。國內私人投資作為全球大多數經濟體的重要支柱,這些措施對於避免其陷入完全停滯至關重要。它們還將對促進外部直接投資產生間接影響。正如貿發會議在其《2020年世界投資報告》中指出的那樣,外部直接投資正越來越多地尋求當地市場,並通過國內外戰略聯盟或合資企業的合作進入到這一模式中。
二是從中期來看,政府需要解決數位化基礎設施缺口,為數位化公司創造有利條件。工業4.0、機器人技術、大數據和其他公司建立新業務或為它們提供替代路徑,而不是重新支撐。
三是各國政府需要與現有或潛在的數字投資者更密切地合作,以滿足危機期間和危機後他們對勞動力技能的即時需求。這些投資者可由投資促進機構與大學、技術學校和職業學校密切合作,共同開發新課程,這些學校可能具備數據分析師、機電一體化或程式設計師等需求日益增長的專業知識和能力。
四是各國政府,特別是投資促進機構,也必須重新考慮其戰略,開始採用數字解決方案,使其流程更加有效,並繼續通過虛擬手段、數字和基於雲的投資者關係管理系統,數字資料庫等與投資者進行聯繫,整合在線協作工具,在這種環境下確保業務的連續性。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