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在我們的生活裡可以說是無孔不入了。我們日常生活裡會用到的礦泉水瓶、喝水的杯子、吃飯的餐具,不少都是用塑料製成的。
但是你知道嗎,塑料可不能亂用。有些塑料材質的器皿不能耐高溫,溫度過高就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還有些塑料製品不能放入微波爐,有些不能裝酸類、鹼類物質,一旦用亂了,就可能會受到致癌物質的傷害。
而關於塑料的所有秘密,其實都寫在塑料瓶底的數字標識裡。最近,@中國科技館 就在抖音上發布了一段短視頻,幫助網友們通過塑料製品上的標識,區分不同材質塑料品的使用方式:
塑料的材質分很多種,帶有三角標誌表示的是可以回收。
標有1的材料是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70攝氏度的時候易產生對人體有害物質,常用於製造礦泉水瓶和碳酸飲料瓶,不能高溫使用;
標有2的,是HDPE,高密度聚乙烯,常用於白色藥瓶、沐浴產品,因為無法清洗得徹底,容易變形,不能循環使用;
標有3的是PVC,聚氯乙烯,可塑性好、價格便宜,但到80到85攝氏度就性能不穩定,常用來做雨衣、塑料膜和塑料盒;
標有4的是LDPE,低密度聚乙烯材質,可用於保鮮膜、塑料膜,高溫時候產生有害物質,不宜做水杯;
標有5的是PP,聚乙烯,一般在豆漿瓶、微波爐飯盒上可見這個標誌,也是唯一可以放進微波爐裡加熱的塑料產品;
標有6的是PS,聚苯乙烯,可用於碗裝泡麵盒、快餐盒,不可放進微波爐,也不能放酸類、鹼類物質,會釋放致癌物質;
標有7的是PC,聚碳酸酯,可用於水壺水杯奶瓶。
視頻發出後獲得了網友們1.1萬次點讚,不少網友表示用了這麼多年塑料,這次終於長知識了:「我小時候還用礦泉水瓶帶過熱水,太危險了」「以後再也不把泡麵碗放到微波爐裡轉了」。
@中國科技館 如今已經在抖音發布了70多條科普短視頻,超過35萬網友關注了中國科技館的官方帳號。作為一款致力於記錄美好生活的短視頻APP,抖音上也有很多科普類帳號,在努力為網友們提供優質的科普內容。
例如第21屆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大學物理老師、陳徵博士,就在抖音上演示了「幾百萬電子伏特轟出來」利希滕貝格圖形「束流樹」,引起了物理迷們的強烈興趣。
今年3月,抖音還和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中國科學報社、中國科技館等機構聯合發起了「DOU知計劃」全民短視頻科普活動,號召全國科研機構、科研人員及其他有科普內容創作能力的機構和個人,基於抖音短視頻平臺積極創作和發布科普短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