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根據最近觀察計算:太陽表面已經幾乎330天沒有出現明顯太陽黑子了。也就是說,過去一年中有90%的時間太陽活動處於完全低迷狀態。太陽黑子如此長時間的失蹤正常嗎?這是否意味著太陽進入了「冬眠期」?對地球來說又意味著什麼呢?
首先解釋一下太陽黑子。太陽大致可以分為核心區、輻射區、對流層、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而太陽黑子是光球層上一種極為活躍的現象,也是太陽活動中最常見表現。太陽黑子是太陽表面的一種熾熱氣體形成的巨大漩渦,溫度高達3000-4500℃。並且由於它本身看上去就像是一些黑的斑點,所以被稱之為「太陽黑子」。
太陽黑子如此長時間的消失,有一個重要的暗示——太陽極小期即將來臨。太陽的活動不是恆定的,而是每11年經歷一次活躍和平靜的周期。最小值和最大值則是根據過去12個月的平均活動來定義的,科學家預測了最近即將到來的太陽活動周期:下一次太陽活動極小期將在2020年4月±6個月,即我們目前可能正處於太陽活動極小期。
「從現有觀測結果來看,最新周期太陽黑子區域比前幾個周期要少很多。」 歐洲航天局(ESA)太陽軌道探測器項目的儀器操作工程師David Williams說道。「在整個太空時代,太陽都處於非常活躍的周期,所以現在我們不禁要問:如今的第24周期是歷史上的特例,還是將來的常態?知道發生了什麼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至關重要。如果我們不理解某些東西,就意味著信息缺失。」
太陽黑子對地球的影響是巨大的。當太陽黑子活動頻繁時會對地球的磁場產生幹擾,這時無線波會受到嚴重影響,導致飛機、輪船、以及人造衛星等一切需要GPS定位的技術都無法正常使用。此外,從歷年規律中可以看出,太陽黑子越多的年份地球上地震的次數和強度也會增大。
相反,如果太陽黑子數量、活躍程度很少時各種通訊衛星運行、太空人太空漫步等都是最安全的時段。但是壞消息是:因為太陽活動減弱,就會使得地球平流層的臭氧層變薄,影響到大氣的保溫效果,由此改變全球氣候,出現氣溫下降趨勢。
如果在新的太陽周期,太陽黑子活躍程度降低變成新常態,導致的氣溫下降是否可以緩解當前的全球變暖?又或者是變得更冷?目前還不得而知,這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責編/朱張航宇
信息源:ESA、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