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發展到現在,不光是天空、地底還是海洋都有人類活動的痕跡。人類的科技水平已經發展到可以製造大於自己數百倍甚至數千倍的交通工具,而這些龐然大物也不可避免地會給自然環境帶來影響,尤其是野生動物。航空母艦可能是目前人類所能製造的最大的軍用船舶了,畢竟它的外號可是「海洋霸主」。這樣龐大的船隻自然也需要強勁的動力驅動,而目前推進船舶前進的主要就是螺旋槳了。航母螺旋槳的威力有多恐怖?看看看看這些魚兒,特別是鯊魚 等大型食肉生物的傷口你就明白了,真的很讓人揪心。
航母螺旋槳是航母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製造難度比較大的部件。畢竟金屬製品在水裡都是很容易氧化的,沉重的航母吃水都是比較深的,而海水的鹽分又很高,就更容易腐蝕螺旋槳了。而這些螺旋槳由於要在水壓較大的海中轉動,所以邊緣都很鋒利。
而這些非常鋒利的邊緣,往往會成為海洋魚類的屠刀,要知道目前的航母螺旋槳直徑都在十米左右,還都不止有一個。航母在前進時,螺旋槳會保持高速旋轉,這就會在海水中形成漩渦,具有強大的吸力,會把路過的一些小型魚類直接捲成碎片。
那麼,受到航母傷害的就只有這些小魚嗎?其實不然,在海裡還有許多大型生物,比如鯊魚、鯨魚等等。平日裡這些生物對於人類來說已經非常大了,然而在航母的螺旋槳面前,它們依舊是弱勢群體,還會受到巨大的傷害。
要知道,航母螺旋槳在卷進那些小魚的時候,必定也有很多鮮血灑落在海水中,而鯊魚、鯨魚之類的食肉動物本來就是以這些小魚為食,對於鮮血的氣味又非常敏感,所以就會跟在航母的螺旋槳後面。然而螺旋槳巨大的吸力對於大型生物來說也是恐怖的,於是也會讓這些大魚受傷,但由於體型差距,這些生物往往不會直接死亡,而是會在身上留下傷口。
這些觸目驚心的傷口不經過處理,又直接泡在海水裡,即使不會因為失血過多而死,很多生物也會因為傷口感染斃命。只有極少數的大型生物能夠支撐到痊癒,也可能落下殘疾。
針對這個問題,國際社會上也在積極地尋求解決辦法。但是由於航母的製造難度本身就很大,很難再專門就此問題改進設計,聲波驅趕等方法也收效甚微。所以直到現在,也沒有特別好的方法可以解決海洋生物被航母螺旋槳割傷的情況。
要讓人類放棄發展海上力量肯定是不現實的,但是我們也希望在將來,各種人類活動可以找到對自然環境影響更小的方式,令各種野生動物能夠更加安全健康地在地球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