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用心科普抗衰老知識的公眾號【時光派】
撰稿人:時光派研究院
「不動刀」、「恢復期短」、「自然變美」,玻尿酸填充的特點被放大宣傳在網絡頁面上,吸引著大量的尋求變美人士。大多數人只見一個個臉部線條變得流暢、鞍鼻變得有山根的案例,但這曇花一現的漂亮底下又埋葬著多少人的哭泣呢?
隆鼻、豐下巴效果圖
一、每次注射玻尿酸伴隨的風險
每一次注射玻尿酸時,會有很小的概率產生不良反應。導致它們發生的原因不一,有的不良反應是因操作不當而致,只要我們選擇正規醫院的專業醫生就可避免發生;而有的不良反應即使我們選對醫生也可能會發生。
它們帶來的危害程度不同,有的嚴重到損害你的器官,如失明、偏癱;有的影響預期美觀效果,如皮膚隆起,填充物遷移;有的是常見但能自愈的,如注射引起的腫脹、瘀斑等。
1、操作不當所致不良反應
a.血管栓塞與皮膚壞死
血管栓塞是面部注射玻尿酸引起的嚴重併發症之一[1],注射誤入血管而導致。前幾年注射玻尿酸致使失明的新聞就是發生了眼動脈栓塞。
皮膚局部壞死的病理生理機制被推測為兩種可能:(1)填充劑注入面部淺層動脈導致栓塞;(2)玻尿酸壓迫營養血管使得局部組織血供障礙[2]。皮膚淺表壞死最易出現在鼻翼和眉間部。
眉間部皮膚壞死[3]
b.感染
注射過程未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注射受汙染的藥品是可能造成感染的原因[4],受到感染的注射部位可能會出現腫脹、壓痛感,嚴重者會有膿點、破潰。
鼻部填充後感染[4]
c.結節與隆起
結節與隆起一般由於填充劑注射過量所致,表現為組織內部形成結節或皮膚表面隆起、不平整[5]。人們所謂打了玻尿酸的臉有「充氣感」,大多是因注射劑量過多致使皮膚表面隆起。
某紫凸起的額頭曾被詬病
若醫生經驗不足,注射層次過淺,被注射的玻尿酸又受到面部肌肉運動時的擠壓,會聚合形成結節狀或條索狀隆起,而皮膚淺層的玻尿酸一般難以消減[4]
唇部填充後皮下結節[4]
d.丁達爾效應
局部注射過淺可能會導致皮膚呈淡藍色、淺紫色的色澤變化,多在注射數日內出現,常見於下眼瞼填充[6],直到玻尿酸吸收才可改善。
淚溝填充後丁達爾現象[4]
2、其它因素所致不良反應
a.注射反應
這是局部皮膚被注射填充後最常見的反應,常在注射後即刻發生,包括皮膚腫脹、發紅及瘀斑。多數輕度者在第3天腫脹較為明顯,之後開始慢慢消退,2周內便可完全消退[7]。
注射反應[4]
b.炎性肉芽腫
這是一種遲發性超敏反應所致的炎症,會導致組織增生而引發局部結節。主要由於經過化學修飾的玻尿酸相對於人體而言是一種異物,會刺激周圍結締組織發生免疫反應。炎性肉芽腫多發生在注射後5-15月,表現為在皮下有單個或多個硬結,有時面部呈現紅斑和彌散性水腫[8]。
玻尿酸隆鼻術後炎性肉芽腫[4]
c.填充物移動
大多因為肌肉運動擠壓推擠玻尿酸造成,多見於顳部、鼻唇溝、口唇等活動頻繁的部位,注射在疏鬆部位的玻尿酸更容易移動,而注射在真皮層及深筋膜層不易移動,降低同個部位同一層次的注射量也能減少填充物移動,患者在注射後數日內需減少注射區的面部運動,必要時貼膠布固定1-2天[4]。有的人打玻尿酸後不做大表情,可能為了避免填充物遷移。
d.過敏反應
玻尿酸是人體組織內天然成分,組織相容性較好,很少發生過敏反應,偶有發生,多為輕度或局部反應,如注射部位發生不同程度的水腫、皮疹,感到瘙癢等[4]。極少數患者會出現嚴重的過敏性休克,會危及生命。
面部填充後過敏反應[4]
二、反覆注射會垮臉嗎?
玻尿酸最終會在6-12月內產生不同程度的降解,為了維持填充效果,需要補打。如果說上述的不良反應是伴隨著每一次注射的風險,那麼某些後果卻是長期反覆注射玻尿酸才逐漸顯現的。
針對打玻尿酸會不會垮臉,論壇裡的網友們各抒己見:
一項在同一部位注射三次玻尿酸塑形美容的研究大致可以回應這個問題。這個研究首先找來一群填充部位凹陷程度較明顯的患者進行第一次注射,由於玻尿酸會在人體組織裡降解,為了維持原本的填充效果,在第一次注射後5-8月進行第二次補打,第二次注射後8-12月進行第三次補打。
這模擬了一個情景:一個想要通過注射玻尿酸塑形的人,找了正規醫院有資質的醫生進行了合理的注射,為了維持理想外觀,他進行補打玻尿酸,那麼他是否能如願保持第一次的注射效果?
在對患者追蹤觀察8-24個月後,同一部位在依次注射治療中的變化及差別如下圖所示: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隨著注射次數的增多,各評價指標急劇下降。醫生操作困難;不易塑形;雙方滿意度下滑;形態演變超出預期效果,如鼻梁增寬、下巴圓鈍、面部凹陷填充後十分飽滿,顴瞼部(蘋果肌)下垂明顯;對實施替代手術有影響(如隆鼻裝假體受限)。
此外,文獻裡也收集了外院注射3次及以上的病例,其觀察結果如下圖[9]:
圖3:鼻梁變寬,眉間臃腫,鼻尖飽滿有透亮感/圖4:注射部位吸收不均勻,且向下移位堆積
局部組織在玻尿酸注射次數增多後發生的改變,文獻的作者也對其進行解釋與探討[9]:
首先,玻尿酸構成「腔穴」形狀:玻尿酸產品呈稀凝膠狀,它屬於人體組織中的天然分子,注入後不易產生明顯的異物包裹反應,它的注射部位為結構相對疏鬆的軟組織,在推注壓力下,流動構成中心為「腔」,四周為隧道即「穴」的「腔穴」形狀。
其次,內層組織受到壓迫失活:在注射後的長期「佔位性」作用下,內層組織中瀰漫滲透一層玻尿酸,產生物理性壓迫致使這薄層組織缺營養失活、甚至組織變形。
再者,反覆注射使失活組織形成隔離帶:初次注射時因組織的結構、力學等未發生明顯損傷,所以塑形容易,滿意度高。而反覆注射長期刺激使得失活組織加厚,形成隔離帶,讓玻尿酸與正常組織分隔,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注射次數越多吸收越慢。
最後,「腔穴」空間變大,組織難以塑形:在塑形部位注射次數越多,「腔穴」空間就越大,難以塑形,外層被覆組織力學損傷,緊緻部位形成牽拉,薄弱部位更鬆弛。
時光派點評:
注射玻尿酸雖然是微整形,但愛美需謹慎,整形有風險。不要只看到變美的「倖存者偏差」,也需要關注玻尿酸注射的另一面:
(1)注射玻尿酸看似簡單,風險較小,有的不良反應甚至可以通過選擇正規醫院的有資質醫生來規避,但依舊有小機率發生別的不良反應。
(2)玻尿酸劑量與注射層次是否恰當關係著能否達到預期美觀效果。
(3)玻尿酸填充不是一個可持續發展項目,注射次數越多就越偏離首次的注射美觀效果,反覆注射會有「垮臉」風險。
時光派「用心科普抗衰老知識,想了解更多就馬上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