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聊」的CES ASIA
一年又一年。
記得每次春晚前,央視都會以這麼一檔盤點節目來營造氣氛。如今,CES ASIA——這場亞洲數一數二的消費電子盛會也在某種儀式感中走過了第五個年頭。
幾天的展會逛下來,耳邊迴蕩最多的觀點有二:一是今年的CES ASIA儼然成了半個車展(愛馳執行副總裁蔡建軍甚至在自家產品發布會上有意無意地說了句「歡迎大家來到CES車展」);二是展會越來越「無聊」了。
進擊的汽車業
先來看看第一點。
2018年起國內的汽車行業就颳起了陣陣寒風,市場萎靡銷量下跌一直持續至今。但與之形成對比的則是新能源與新造車的火熱,以及整個社會對汽車行業各項技術發展的持續關注。
這一現象恰恰與這次「汽車佔領電子科技展」相呼應。
如果說之前汽車技術是個相對獨立的發展體系,如今的它則已經與各個領域的前沿科技緊密交織在了一起。5G技術與它相關,VR/AR技術與它相關,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與它相關,甚至生物學、心理學也開始與它相關。
因此,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高舉高打的造車新勢力,在這方面雖然有的保守有的激進,但都不敢忽視。
雖然很多一線巨頭缺席了本屆CES ASIA,但兩個汽車展館依舊比較熱鬧。概念車、智能座艙、車聯網概念展示、VR體驗區,幾乎到了言必稱智能的地步。
汽車本身正在不斷進化,在這一過程中,車企當然不希望停留在單純造車的層面,而是努力參與到智慧城市、智慧出行的系統建設中,並擴大自己的影響。畢竟,曾經風光無限處於主導地位的巨無霸們不想因為固步自封而淪為新時代的「硬體供應商」。
因此,雖然國內市場表現出停滯甚至萎縮狀態,但這種靜寂之下卻是行業根基的悄然變化。連接萬物,擁抱科技,是未來汽車發展的必經之路。
審」酷」疲勞與科技進化速度
為什麼會有審「酷」疲勞呢?
對從業者和媒體來說,CES ASIA上的很多黑科技、新產品曾在年初美國的CES和不久前的上海車展中亮過相,驚豔的勁頭已經褪去。展出形式的變化或小的升級難以引起這些口味刁鑽之人的興趣。
而對普通消費者來說,如今的展會雖然內容更加豐富,炫酷感依舊十足,然而相當一部分的技術和設備已經能在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詳甚至親身體驗過,這種集中式的展會所帶來的衝擊力自然小了很多。
得益於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信息傳播速度之快、渠道之廣遠超之前任何一個時代,而人們對於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也空前高漲。這場技術發展、產品更新換代與信息傳播、接受之間的賽跑,速度差變得越來越小。
VR/AR設備,時不時就火一陣子卻一直沒成為主流。這次被用在汽車上了。
人臉動態識別。對,很多火車站、機場的自動檢票系統便得益於這項技術。
動作捕捉,一些體感遊戲機和電影拍攝不就用了類似技術嗎?
簡單來說,見得多了,見的快了。便有了審「酷」疲勞。
此外,這也從側面說明,科技的進化速度正變得越來越快,並且呈現出回歸市場回歸生活的趨勢。在電子消費領域,摩爾定律搖搖欲墜,硬體和軟體升級換代的周期越來越短。高精尖的技術能夠迅速從實驗室、展廳走進生活場景,找到其商用價值和市場定位。
其典型標誌之一就是幾代技術會同時存在於人們的生活中。
以車載娛樂信息系統為例,家人十年前買的老車仍在服役,沒有藍牙,但可以播放CD;朋友五年前購買的汽車則已經取消了CD播放器,有塊清晰度一般、聊勝於無的顯示屏,他更習慣用手機來導航聽歌;而如今的汽車,沒個把第三方軟體都不好意思跟別人打招呼,語音助手更是呼之即來,俏皮而智能。
再看如今的展會上。
天際ME7的數字座艙,一塊塊具備交互功能的高清大屏上天入地,在前置攝像頭的幫助下刷臉便能開車;起亞的R.E.A.D.實時情感識別系統,號稱不用說話就能識別你的情緒,不需要觸碰就能按照你的意願執行命令。
奔馳EQC的車機系統中,車主可以通過智能家居的互聯實現遠程操控家中的電器。而愛馳發布的「智能陪伴科技」則使汽車具備了乘員情緒識別、車內生物體監測、AR故事創作等多種功能。
而這些黑科技,有的其實已經裝配在了量產車上。
所以,或許不是展會變得無聊了,而是節奏變了?
「情感牌」:以技術承載溫情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展會上,眾多車企——尤其是造車新勢力——紛紛打起了「情感牌「。大家不再像技術宅一樣發動機電池攝像頭驅動系統滿天飛,而是更加注重行駛以外的用戶體驗,還講起了生活場景和各種故事。
例如在展會上,概念車的智能座艙個個狀如客廳,從設計到配色令人倍感溫馨舒適,你仿佛是開著一間房子出門,而不是開著汽車。
車機系統更加貼近生活,注重情感交流和個性化。例如上文提到的愛馳起亞的R.E.A.D.實時情感識別系統,主打陪伴、交流的概念。天際汽車提出的「智雲」車聯生態則要藉助大數據、人工智慧、通信技術等打造跨場景、跨終端的全時互聯繫統。
一些車載OS的宣傳也著眼於家庭和人的情感。
合眾汽車則直接打出了「情感 是最好的科技」的標語。
甚至連主打貨運自動駕駛的嬴徹科技,都以 「泡一壺茶,享受按摩,微笑自拍「這樣的字眼描述其」未來駕駛艙「的體驗。
這些並不意味著車企們不再重視技術。相反,正是科技的進步使談論「感情「成為可能。前者是後者的基礎。
進一步講,汽車的新四化——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最終所指向的都是人性化。
從效果來看,以情感作為切入點,當然比技術參數更能打動普通消費者。但目前這些技術有的尚為成熟,有的噱頭大於實用。相比之下,造車新勢力比傳統車企(及旗下品牌)要更加激進——這取決於二者的優勢不同。前者天生具有創新、科技、年輕的基因,後者則更傾向于堅持自己一貫的風格,依靠深厚的技術積累和精良的設計穩紮穩打。
當然,這也說明了理性和科技的發展並沒有削弱人類獨有的浪漫和想像力——或者說的扎心一點,人類圖懶圖舒服的本質永遠不會變。
一年又一年,馬不停蹄。指望每次都能有讓人不吝辭藻地讚嘆的巨大驚喜的確有些困難。其實科技展會除了展示技術,還展示了這個時代的態度。5G、人工智慧、自動駕駛,我們所處的絕對是一個可以爆發連連的時代,而這一切也必將對個體的生活產生巨大影響。
無論如何,我仍會對2020年的CES ASIA保持期待。周圍一切都可以進化,展會就不能?
來源:騰訊汽車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pinglun/92877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以上內容轉載自騰訊汽車,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並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d1ev.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