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緯度講專業:1、學什麼;2、幹什麼;3、報考建議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實地質學也是石油系統的核心專業之一,通過地質學能去找到石油所在。
還有一個和地質學相近的新專業,叫地球物理學,是物理學的一個應用方向。
學什麼:
地球物理學概論、地震波理論、電磁場與電磁波理論、地震勘探原理、地電場與電法勘探、勘探重磁學原理、環境與工程物探、數位訊號處理、地球物理反演方法概論、構造地質學、巖石學、煤田地質學、石油(天然氣)地質學、地震地層學、地理信息系統和電腦程式設計等。
畢業後幹什麼呢:
1、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做研究;
2、勘探公司、煤礦、油田等
3、地震局、地質局等
相關專業:地質學、勘查技術與工程
報考建議:它和地質學很接近,工作性質也如此。需要經常出差、去野外。
如果說區別,那就是它比地質學還宏大,對於學生能力要求更高。
所以,一定是學習能力強、特別喜歡這個專業、並且了解以後需要工作情況的,可以考慮,否則,慎選。
學生就讀感受:
前面有回答講了物探的,是地球物理的應用方向,我本科做的地震學,PhD在做動力學,都算在理論地球物理大類裡面,我可以講一下我知道的理論地球物理這方面。
先說課程,本科很多基礎課是和物理系、計算機、地質系、地理系一起的。學習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基礎的物理(四大力學、連續介質力學等)、科學計算(包括基礎的編程、計算方法、數據結構等)、信號分析與處理、基礎地質學(包括巖礦、構造、晶體物理等)、遙感(包括物理遙感、圖像處理與解釋)、基礎的行星科學,目前理論地球物理的課程通常傾向於交叉,當然不同學校的設置還是不一樣,也有可能我學的比較雜亂。
其次是研究方向。遙感方面不太懂(遙感也可以放在廣義的地球物理裡),這裡只說一個我知道的和固體地球物理交叉的方向,就是用InSAR測地,然後利用數據來解釋構造、地震等信息。傳統的固體地球物理,拋開應用方向(物探),理論上,地震學是大頭,分兩塊,震源和結構。除開地震學,還有晶體物理、動力學,晶體物理主要研究組成地球的物質的各種性質,實驗為主,動力學主要藉助於地質學、地球化學、晶體物理的觀測、實驗數據,構建、抽象出物理模型,進行數值模擬等來解釋,連接各個不同方向的觀測。地球科學本質還是一個基於觀測現實的學科。
未來發展,基本上深部是地球的最後一個不太了解的地方,不過也相對難做。現在也有不少開始把眼光放到地球以外的研究人員,做一些類地行星的演化什麼的,比如insight還帶了seismometer去火星(雖然我覺得沒啥大用,詳情參考NASA在月球上丟的seismometers)。
總的來說,還是挺有意思的一個學科,不過不賺錢,不賺錢,不賺錢。
要賺錢的話,還是考慮去石油行業或者趁早轉行,我才不說我認識好幾個發了nature,nature geoscience的大哥轉碼或者去是石油公司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