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無論成功與失敗,他的某些特質都會從性格上體現出來。
比如,實踐者尋找自己的終身伴侶時目標明確,他要求對方必須有特長值得他炫耀。
只要有了他所需要的特長就行了,其他方面對他來說並不重要。
實踐者的愛情特點有哪些?
實踐者主張快樂、積極地去愛,他們不會認識到自己對愛的認識是有局限性的。
他們相信自己這種樂觀做事的方式和其他人追求愛情的方式是一樣的,他們的自信讓他們混淆了感情的角色和真實的事實。愛就是在一起做事,愛就是一起創造財富、一起快樂。
愛不是壓倒一切的,也不是令人痛苦的。
實踐者習慣了用實幹取代感覺。他們需要在做事的時候看到對方的反應,並得到對方的認同。
當他們的另一半為愛而欣喜或者為愛而悲傷時,實踐者可能眼睛注視著對方,但心裡卻在想著其他一大堆要做的事情。
當真實情感出現時,用做事去取代感覺要比審視內心發掘內心的空洞容易多了。
實踐者寧願去做些有用的事情,也不願去考慮自身的感受。
哭哭啼啼、唉聲嘆氣的伴侶讓他們感到害怕。大部分實踐者會想:「這可沒什麼好處。」即使是一點點的不滿意也會導致焦慮。
一個關心愛人的實踐者會想:「我應該做得更快一點。是不是因為我做了什麼,或者還有什麼沒做的?有什麼做法可以彌補這個問題?我能趕快去做嗎?」
對於實踐者來說,坐下來討論這些事情是令人疲憊的。讓他們不去行動,只去感覺,這會讓他們產生壓力。
實踐者的婚姻追求
實踐者總是想通過行動獲得愛,所以他們甘願為夫妻之間的相處做很多事情。
他們願意為家庭奉獻。他們想要為夫妻雙方爭取地位。實踐者拖著筋疲力盡的身體回到家中,他們不明白為什麼他們的付出得不到欣賞。
在實踐者看來,親密生活要有畫冊的品質:可愛的夫妻、理想的家庭、等著他們去學和去做的事情。
發展家庭成員的興趣,養育健康的後代,讓生活過得有模有樣,這是對他們極大的個人獎勵。
渴望收穫的實踐者會把戀愛當作一項活動。
愛情成了一種良好生活的表現。
為房子要做的事情,為孩子要做的事情,為愛人和自己要做的事情,都會被安排在實踐者的活動表上。
伴侶會以為實踐者做這些事情都是發自內心的,實際上他們被實踐者的表現矇騙了,他們不知道實踐者有變色龍的本領,能夠在情感上玩角色扮演的遊戲,並常常把角色與真實混淆。
當逐漸成熟的實幹者突然停止行動,把注意力轉移到內心時,他們往往會大吃一驚。他們就像迷途的羔羊,找不到自己的感覺。這時,他們的真實感情開始浮現,他們遭遇了情感生活的轉折點,他們的情感關係就要面臨考驗。
當實踐者確定自己的角色是戀人時,如果情感關係破裂了,他們會認為是角色被拒絕,而不是他們自己。
那些能夠自我觀察的實踐者知道他們和他們身上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
當他們身處一個安全的環境中,能夠從角色中走出來時,更秘密、更個人的自我形象才會表現出來。
如果實踐者圖錢,那他就會找一個家裡很有錢的,就算對方容貌一般,各方面也一般都沒關係。
如果實踐者本身很有錢,他圖的是美貌,那他就會找一個非常漂亮的,即使是「花瓶」,他也不在乎。
如果實踐者想找一個個子高的,那不管其他方面怎麼樣,只要個子高就行。
如果實踐者是暴發戶,賺了很多錢,但由於小時候家境不好,讀書不多,那他肯定想找一個高學歷的,恨不得能找一個博士。如果實踐者什麼都不缺,他可能會找明星、名人。
也就是說,實踐者的對象必須在某方面有值得他去炫耀的東西。
實踐者說:「我一定要明白我圖什麼,只要我找到了自己有利可圖的就可以了。」
下期分享:3號人格(實踐者)的人際關係以及如何與3號人格的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