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能源技術發達,為何街上基本看不到充電汽車?知情人:聽好
相信多數人都知道,日本是一個汽車工業較為發達的地區,誕生了很多優秀的汽車品牌,像本田、豐田等都是我們最為熟悉的品牌,並且日系車在發動機上的造詣,在全球都是數一數二的,造車功底也相當紮實。現在大熱的新能源技術,其實日本早在幾十年前就開始進行研發,世界第一輛實現量產的油電混動車,就是豐田普銳斯,看來日本的新能源技術還是非常發達的;然而走進日本街頭,卻基本看不到充電的汽車,這是為啥呢?知情人:聽好了!
第一是受地域面積的影響。知情人表示,聽好了,日本是一個國土面積狹小的國家,停車位資源短缺,在這裡想要買車的話,需要擁有固定的車位才可以上;在街道我們可以見到很多K-car車型,這種汽車擁有「特權」,不需要擁有車位就能進行購買,而且保險費、稅費及年檢費用都低出不少,而且它的車內空間比較大,開起來還相當省油,非常符合本土居民的用車需求。
第二是對環境會產生影響。現在各國都非常注重環保問題,而日本則是第一個開始對垃圾分類的國家,而電車裡面的電池是有一定壽命的,等到報廢的時候如何處理是一個大問題;如果大規模使用電車的話,到時開幾年想要報廢,車主不僅需要支付很多的費用,而且對環境產生的汙染是很嚴重的,非常不環保。
第三,充電非常不便。知情人表示,對於油電混動和純電動車型來說,主要的動力來源就是電力,那麼相關部門不僅要在各大公共區域安裝充電樁,車主自己也要在固定車位安裝充電樁,這樣是非常不現實的。因為日本的國土面積比較小,街道已經非常狹窄了,很多地區電線還鋪設在道路上面,沒有多餘的位置可以安裝充電樁;相反的是,他們的加油站分布比較密集,開著燃油車還是非常方便的,相比起來電車就麻煩很多。
知情人表示,雖然現在電車能給我們提供很多的便利,但是使用起來還是有諸多不便的,很多問題需要經過仔細的考慮,所以這也是為啥日本很少能看到電車的原因;除此之外,還可能存在其他的原因,不過隨著新能源技術的發展,這些問題早晚是可以被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