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胖哥又被一部日本電影震撼到了。
根據日本漫畫家巴亮介的同名驚悚漫畫改編的日本電影《惡魔蛙男》放出了高清資源。
漫畫於2013年開始連載,因裡面充斥著大量露骨的恐怖暴力元素而博得廣泛關注,多方影視製作公司為爭奪改編權也是擠破了頭。
最後,有指導過真人版《浪客劍心》的大友啟史掌鏡。
並且了請來了小慄旬和妻夫木聰作為男主,兩人在影片中上演了一場深入靈魂的廝殺。
特別是扮演殺人狂的妻夫木聰,大毀形象,板寸加上對紫外線過敏的恐怖妝容簡直和他平時的角色判若兩人。
《惡魔蛙男》是典型的日本偵探類型片,以一場聳人聽聞的殺人事件拉開了序幕。
年輕女子,被綁架到一個洞穴內,三條飢餓的大型犬將其活活咬死,屍體血肉模糊,令人作嘔。
第二件殺人案很快接踵而至。胖宅男,被帶有蛙人面具的殺人狂活活割掉7斤的肉,失血過多而死。
男主角,由小慄旬扮演的警察澤村很快察覺了異樣。每一個處決地周圍都留下了小紙片,上面寫著每一個死者放下的罪過。
第一個女人因為拋棄寵物,最終被大型犬咬死。
而胖宅男,28歲還心安理得地做啃老族。殺人魔根據他出生的體重,割下同等重量的肉,讓他感受母親的生產之痛。
澤村根據線索判斷,這一定是一起連環殺人案。
正當刑警們在尋找受害人的共同點時,更多的死者出現。
有被凍成冰棍的女法官。50歲了,為了保持青春,常常做美容,她犯下了冷齡之罪。
而另外一位男法官,因為出軌,殺人犯直接將他垂直劈開成兩半,分別寄送給他的妻子和情人......
兇案不斷發生,刑警們終於找到了受害人的共同點,原來他們都於三年前的一宗連環兇手案有關。
當時的兇手大橋喜歡把受害認製作成表白,油封在他定製的棺材中,保持著乾淨的外表,成為他的藝術品。
大橋被判死刑後,在醫院自殺。
而現在的受害人,全是當時的法庭上的陪審團成員和執法者。
更令人吃驚的是,刑警,男主角澤村的妻子也是當時的成員之一。
而因為家庭矛盾,這個好警察,壞父親的澤村,用冷漠傷害到了家人,妻子已經帶兒子離開了家兩周之久。
澤村撥打電話,對方一直沒有接聽。
劇情由此開始加速,澤村開始失控,陷入焦慮。
警察局因為他作為家屬而把他隔離在外,不允許他參與辦案。
但心急的澤村必須主動出擊,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才是整個案件中的關鍵一環!
《惡魔蛙男》的前30分鐘,或者說整個前半部分非常驚豔。
每一次的兇案時間都在磅礴大雨中 ,日本的雨季如綿綿不斷的哀傷,不斷肆擾著人物內心的情緒。
加上帶有隱喻的殺人動機,這讓胖哥第一時間就想到了美國影片《七宗罪》。
也是永不停息的雨季,潮溼的殺人現場,帶有隱喻的犯罪動機,罪犯仿佛替天行道的墮落天使。
但當劇情轉入低落,男主角澤村不斷走進蛙男設置的陷阱之中時,劇情反而從一開始的龐大主題探尋中直接拐進了家庭的「窄門」。
影片一開始,就是以澤村的大夢初醒開始的,夢中,他哀婉的妻子痛斥他忽視了家庭,他不是一個好父親。
這次出走前,妻子留下控訴不斷困擾著澤村。
親情的疏離一下子成為了貫穿全片的重要內核。
當澤村落入蛙男的圈套後,這一主控思想很快昭然若知。
因為由妻夫木聰飾演的蛙男,也是家庭的受害人之一。
他為什麼喜歡殺人,並且帶有怪癖的喜愛肢解和油封別人。
原來,三年前的連環兇殺案並非大橋所為,真正的兇手是他。這次作案,他也不是為了給大橋正名,而是為了讓世界知道,一切是他所為。
因為每一次殺人,在他看來都是一次藝術創作行為。
隨著故事發展,我們發現蛙男的童年遭受了巨大的傷痛。在他很小的時候,他親眼看見自己的父母被肢解。
因為來自社會的惡意,他患上了心理性過敏,不是天生的,後是後天對紫外線過敏。
所以他作案總是帶著蛙男面具,而且選擇在雨天。
蛙男囚禁了澤村,讓他意識到自己對於家庭的失職,他還用殘酷的手段,在精神上折磨他,讓澤村以為自己不經意間吃掉了家人的皮肉.....
澤村被真相和回憶折磨時,蛙男高潮了!
因為自我的童年創傷,他生活和存在的意義就是看別人也經受相同的痛苦。
這是他作案的變態動機。看被人也失去家人,手段約殘忍越好,對方越是生不如死越好!
突然縮小主控思想的涵蓋面,把主題死死鎖住家庭中,這讓《惡魔蛙男》的思想力度的確可以抵達更深的地方。
但是這與一開始,多側面的犯罪隱喻相比,卻顯得有點保守和小氣。
《七宗罪》的落腳點直指社會和人類自身的墮落,人生而有罪的思想讓人仿佛玩味。
但《惡魔蛙男》從犯罪動機,救贖經歷,結局設計上,全將中心放在了親情家庭上。這一點來說,立意的確低了幾分氣魄。
影片最後,導演對於主題稍有升華,以為記者拉住經歷了恐怖案件的澤村的妻子,問她錯判,殺死了無辜的大橋,有什麼想法。
澤村的妻子一片恐慌,拉著兒子趕快離開,而記者不慌不忙的用相機記錄下了她的表情和反應。
失去了家庭的庇護,我們都容易遭受來自社會和外界的惡意。
其實蛙男也是,他換上心理性過敏,當上變態殺人狂,想必在遭受父母被殺害後,社會一定以各種惡意侵擾過他幼小的心靈。
影片結尾,澤村和妻子在場邊開心的給在運動會上的兒子加油,而小男孩在陽光下,一直撓著自己的皮膚。
一個新的心理性過敏疾病的患者由此誕生。
不知道這個家庭是否能拯救他,為他遮擋來自社會的重重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