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處薦書 -
在高處圖書館成都心理學館
一個變態家族中的神經科學家?
「變態」這個詞在現代被演繹得越來越邪惡了,當你知道變態人格者佔比高達2%的時候做何感想呢?這個龐大的人群又是如何形成和存在的呢?
我們可以把本書當作一個神經科學家的自傳,但他的主線是---變態狂。作者2005年在一次研究中意外發現自己有和變態殺人狂一樣的腦部結構,這使得他無法接受現實。直到他母親提供了父親的家族研究血統的相關書籍後才知道自己祖輩強大的」戰士基因」---不管男女都有一定數量的殺人狂。
為何他的變態基因沒有變為變態行為
為什麼法隆沒有變成變態狂呢?作者把自己和變態狂的各個細節做了仔細對比,真正成為犯罪者要滿足三個條件(如同一個凳子的三個支撐腿):
1.額眶部皮質以及包括杏仁核在內的前額葉皮質功能低下;
2.基因出現多處高危突變(最有名的即為戰士基因);
3.童年早期經受過精神、身體或性虐待
2008年,法隆被TED邀請做演講,披露了自己的家族史。這個神經學家因為」天生殺人犯」話題瞬間火遍全球。這個現象也正好詮釋了為何在人類演變中變態基因的持續存在。
使用變態基因
男性的XY染色體比女性的XX染色體得到戰士基因的比例是3:1.這也是為什麼好鬥的男性永遠比女性多得多的原因。是否我們應該控制變態狂的比例呢?這是一個很難達到的目標.處在相對危險環境中的女性會主動選擇帶有變態基因的男性繁衍後代,一是為了保護自己及其後代;另外也是為了降低自己對變態的恐懼感(後者往往以」刺激」的表象出現)。心理變態者還因為不易焦慮而很容易成為強有力的領導者和戰士。目前沒有強有力證據證明商界中此類人群佔有的比例很大,但是各種研究結果指明了這個方向。
除了本書外,還可以看看作者在TED的7分鐘短視頻演講---探索變態殺手心理。
加入在高處圖書館請點擊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