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專門研究心理變態,最後發現他自己才是犯罪家族的天生變態!

2021-01-20 醫學論壇網

作者:事兒君

來源: 英國那些事兒


我們曾寫過很多變態罪犯的事跡。

在這些記錄中,很多罪犯都做出過很多在常人看來泯滅人性的行為,非常無情和殘忍。

甚至有讀者會覺得,某一些罪犯,光是看他們的面相,就能感受到他們內心的邪惡。


然而,變態罪犯們真的會有類似於面相這樣天生的共同特徵嗎?

真的會有某一部分人,從生理上就註定更加缺乏同情心、更加冷血殘酷嗎?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多年來一直都有心理學家、神經科學家在研究。

最早在1876年,一名義大利犯罪學家龍勃羅梭提出過一個「天生犯罪人」的理論,認為有這樣一種罪犯,在生理、心理或體質方面天生就與常人不同。他們身上這些天生的特徵,導致他們今後犯罪的概率更高。


(龍勃羅梭)



龍勃羅梭的理論提出後引起了大量的關注,隨著時間的推演更是遭到大量的批判。

人們一方面抨擊他的研究方法有漏洞,結論不可靠;

另一方面,人們在犯罪心理研究中也始終不願意相信「基因決定論」。

主流學者還是認為人的天性並無善惡,是否會犯罪主要是靠著後天際遇決定的。


然而,100多年過去,龍勃羅梭的研究雖然漏洞百出,但關於「天生犯罪人」方面的研究並沒有停止。

現代心理學家試圖用更科學的辦法去解釋,為什麼有的人仿佛就是「天生犯罪人」那樣缺乏同情心?為什麼有的人成長過程看起來和常人無異,但最終卻發展出反社會的變態心理?

是否是他們特別的大腦結構,決定了他們更容易成長為罪犯?



在這方面,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神經科學家James Fallon的研究就頗有建樹。

從1995年開始,他通過對大量心理變態者大腦掃描結果的研究,發現了心理變態者和常人大腦的顯著區別:

正常人的大腦中某些高亮(活躍)的區域,在心理變態者(psychopath)大腦中卻是黑暗的。


這種現象被Fallon總結為「額眶部皮質功能低下」,被懷疑是導致人缺乏同情心、與常人思維方式不同、造成心理變態的一種大腦特徵。



然而,讓Fallon沒想到的是,研究出所謂的「心理變態者」大腦特質後,

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真的用他研究出的大腦模型找到了一個「天生變態狂」——

而那個人,就是他自己...


研究心理變態的科學家發現自己本身就是心理變態者?

這不僅僅像是飽含諷刺意味的電影情節,更是在學術上給Fallon出了一個難題:

自己被證實是自己理論中的天生變態狂,但自己其實多年來從無犯罪經驗,生活得也很平靜。

是自己出了問題,還是自己的理論出了問題?


為了解釋清楚這個自己研究中的Bug,Fallon對自己和家族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了更多讓他驚訝的事實...




【發現自己有一個變態大腦:搞錯了吧我怎麼會是變態?】


原本Fallon研究的對象,一直都是學校裡現有的各種心理變態者的大腦掃描資料。

他之所以會發現自己和「天生變態狂」們大腦相似,是源於一次偶然的大腦掃描。


2005年時,Fallon正在負責一個研究阿茲海默症患者神經特徵的項目。為了找出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特點,他需要一組正常人的大腦掃描作為參考。

於是,他找來了自己的家人,連同自己和另外一些健康的志願者一起參加了參照組。


這樣做的原因很簡單:他自己和家人們都沒有阿茲海默症,作為參照組既方便又可靠。

然而,讓Fallon意想不到的是,在最終觀察結果的時候,他發現了一張眼熟的圖像:

一個額眶部皮質功能低下的大腦,正是自己多年研究中所說的那種心理變態者特有的大腦!



Fallon感到很奇怪,難道參照組裡有變態?

拿到這張照片時,Fallon還對自己的兩個同事說:「無論這個照片掃描的是誰的大腦,這個人都不應該在社會中隨意四處走動,他一定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人。」


然而同事們聽到後卻告訴他:「你確定嗎?你拿著的這張掃描圖不就是你自己的嗎?」

聽完同事們所說的話,Fallon第一反應是大家在和他開玩笑,這是一個很搞笑的惡作劇:

研究變態的科學家自己就是變態,多好笑啊。



然而,同事們真摯的眼神讓Fallon意識到,好像他們說的是真的。

當他自己扯下那張照片背後覆蓋住姓名的膠帶,確認那張照片真的是自己大腦的掃描圖時,Fallon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首先,自己性格正常,事業有成,從無犯罪經歷和過激行為,如果不是這張大腦掃描圖,任誰都不會想到他是心理變態!

但是,自己的研究是基於大量的學術資料產生的,並不是胡編亂造,額眶部皮質功能低下的確是心理變態者一個顯著大腦特質,有這樣的腦結構的人大概率會表現出各種不同常人的行為特徵。


所以,問題來了:如果上面兩個結論都是真實的,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自己擁有心理變態者的大腦,卻沒有心理變態的行為呢?

是自己有問題,還是自己的研究有問題?

這必須要搞清楚!於是,Fallon教授開始了他另一段重要的犯罪心理研究:

研究自己,研究自己的「天生變態狂」特質從何而來,又要去往何處,是在潛伏,還是已經消失了...



【「媽我感覺自己可能是變態」,「不奇怪,你來自一個變態殺人狂家族。」】


在得到那張令人不安的大腦掃描圖像後,Fallon重新投入到了心理變態者的神經研究中。

首先他回家告訴了自己妻子這個發現,妻子的回答讓他很意外:

原來在妻子眼中,Fallon就算是變態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他的一些思維方式和個性的確異於常人。比如他經常情緒失控,魯莽,好勝心特強,連和自己孫子孫女玩遊戲都要拼命爭個輸贏。


聽完妻子的評價後,Fallon又挨個問了一遍身邊親近的人關於自己是否有點變態的問題。

大家的結論都和妻子的說法大致相似:「雖然你生活得很正常,但是你的個性有時候真的和常人不一樣啊。」

Fallon心裡很糾結:「可是媽媽從小就一直誇我是個好孩子啊?我真的有在悄悄變態嗎?」



最後Fallon在聖誕節回家的時候,把這個關於自己可能是變態的大發現告訴了自己的媽媽。

沒想到媽媽聽完後並不驚訝,而是遞給他一本書《離奇兇殺》。


為什麼要看這本書?面對Fallon的疑惑母親解釋說:

「這是一本歷史書,裡面談到的歷史殺人犯,正是你親爹的祖先,康奈爾家族。」



聽完後Fallon的心靈受到了無比強烈的衝擊:康奈爾家族,那可是歷史上出了名的變態家族啊!

這個家族裡有出息的人是真的有出息,比如創辦了世界名校康奈爾大學的埃茲拉·康奈爾,就是這個家族的一員;

但這個家族裡變態的人也是真的變態,從1673年有記錄來出現第一個弒母案罪犯託馬斯後,幾乎每隔百年這個家族就要出幾個冷血殺手。被編出童謠傳唱百年的變態殺人狂莉茲·波頓,也是這個家族的人。



Fallon順著這本書去梳理自己的家族歷史,發現自己的祖輩中不僅有殺人狂,有強姦犯,還有屠殺猶太人的罪人等等。


這...是不是另一種證明變態真的會遺傳,證明Fallon的家族和他自己真的有心理變態者大腦特質的證據?

試想一下發現這一堆「變態祖輩親戚」後Fallon的內心是多麼慌張。

但他是科學家,他不能慌,他要穩住,要努力從所有的亂象中找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於是,本著科學的精神,Fallon又給自己做了詳細的基因檢測。

從基因檢測的結果中,Fallon發現自己擁有所謂的「戰士基因」:這是一個位於X染色體上的基因,代號MAOA,與人的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血液複合胺的分解有關。

如果它沒有正常工作,這些神經傳遞素的堆積將會造成人的反常情緒,導致人的暴力行為。


所以,這也是第一個被確定的與人類攻擊性行為有關的基因。自從這個基因的功效發現問世以來,有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證明,MAOA和暴力傾向之間的確存在聯繫,如果擁有這種戰士基因的人在兒童時期受到了虐待,將更容易做出反社會的暴力行為。


這個發現,讓Fallon教授將對自己的研究重點放到了自己童年的回憶中。

曾經被他忽視的很多童年細節,成長經歷,開始慢慢浮現在他眼前。

漸漸地他發現,原來自己並非完全沒有心理變態的前兆,只是被掩蓋和遺忘了...



【感謝父母養得好:因為童年足夠有愛,所以我沒長成變態】


回憶童年,Fallon最大的感受是快樂。

他出生在一個和睦健全的家庭中。在他出生前,母親經過了多次流產,乃至於終於得到了Fallon這樣一個健康的寶寶後,一家人都格外珍惜。

父母從小對他也是用心呵護,並沒有給他帶來什麼難以忘懷的傷害,更不用說是虐待了。


但越是這樣平靜快樂的童年環境,就越能凸顯出Fallon身上一些「莫名其妙」的不尋常特點。


首先,他是一個非常爭強好勝的人,但凡是比賽、競爭,都喜歡爭個輸贏,就算是玩遊戲打紙牌都非常認真投入,想盡辦法就是要贏,常常會惹怒和自己一起玩的人。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了現在,就像妻子說的,自己好勝心強到連自己的孫子孫女都不放水,的確有點奇怪;



其次,細細想起來,小時候他還是有一些暗戳戳的叛逆行徑。比如他曾經自製了管狀炸藥來玩,偷了別人的車子來玩,青春期時候還悄悄地闖進店裡去偷酒喝。每一次遇到警察被攔住的時候,他都是小夥伴中最淡定的那個人,完全不會表現出焦慮、緊張、愧疚等常見的犯錯後的狀態,乃至於每次被警察問話後他都是最快被放走的那個人。


他並不是能裝,而是真的很淡定,感受不到那種緊張。

而且,他做這些事情的動機好像純粹是為了開心,比如偷了東西後總是會原封不動地還回去,仿佛享受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


最重要的是,在他長大後,這種不尋常的行為還是時有發生。


比如,1990年代Fallon曾有一段時間住在非洲。當時他的一位好兄弟從紐約過來探望他,Fallon帶著這個朋友去了烏幹達和肯亞邊境的埃爾貢山基塔洞穴,遊玩了兩天後便送朋友回美國。

大概兩年後,這個朋友憤怒地找到Fallon,說再也不相信他了,因為朋友後來才知道,Fallon帶他去的那個洞穴是致命的馬爾堡病毒的起源地,但Fallon當時對此隻字未提。

如果早知道那個地方這麼危險,他說什麼也不會和Fallon一起去的。


更不用說當年Fallon還帶著自己16歲的兒子,在那附近篝火、釣魚、露營的時候,真的遇到了獅子豹子之類的野獸,其他家人們都害怕得躲在車裡,Fallon卻不以為意繼續帶著兒子在外面玩....


這樣想想,Fallon覺得自己有時候是真的挺混蛋的。

如果不是確認自己的功成名就是真的、家庭美滿也是真的,這些行為放別人身上,不就是自己研究的潛在反社會人格嗎?




但是,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自己沒有真的發展成一個反社會變態,把變態心理付諸行動呢?

經過深刻的反省、回憶後,Fallon認為是自己快樂的童年讓自己免於變態。

簡單說,他在成長過程中由於家人給予了足夠的愛和關懷,儲存了足夠多的「善良和快樂」,使得他即便長大後偶爾發神經做一些奇怪的事情,也能懸崖勒馬;

由於足夠好的引導,他把爭強好勝的力氣用在了正途上。



「我回憶起母親,想起她在院子裡,坐在三角凳上修剪杜鵑花。當時我心裡就想,她就是我凳子的第三條腿。我有精神疾病患者的基因和大腦,但母親是那條防止我傾覆的第三條腿。她總是堅定地認為我是一個好孩子,是她幫助我茁壯成長,成為了一個善良聰明的人。我被愛了,是這種愛保護了我。」


也是這個回想,讓Fallon提出了一個「三角凳」理論:

決定一個人變態心理的主要有三個方面:基因,大腦損傷,以及環境因素。

他擁有戰士基因和心理變態者的大腦結構,但卻由於成長的環境充滿了善意和愛,避免了他心理最終的垮塌和變態...



【如何預防自己犯罪?反覆問自己:善良的人會怎麼做!】


對自己的成長經歷有了從外到內深刻的研究之後,Fallon意識到自己這一路走來是多麼兇險。

除了感謝自己的家人、父母還有妻子總是在對的時間引導他做對的事情外,Fallon也渴望能夠靠自己建立起一種能約束自我變態心理的機制。


因為在Fallon原有的研究中,自己這樣的人是非常危險的,大腦的構造決定了自己就是衝動易怒情緒化的人,缺乏自發的同理心,在理智上能夠理解道德原則但是在情感上缺乏適當的同理心。

所以為了彌補這一缺憾,Fallon開始培養自己一個心理習慣:

當他遇到一些糾結的問題時,他會反問自己,「一個善良正常的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會怎麼做?」


通過這個習慣,他漸漸改正了許多生活上原有的毛病。



比如,當他妻子的家人過世的時候,Fallon原本想隨便找個藉口推脫掉葬禮。

但在反問自己過後,他意識到一個善良的人應該懂得,自己的陪伴對妻子來說很重要,於是放棄了去海邊喝酒的計劃,陪妻子回去參加了葬禮。


類似的事情還很多,妻子也表示在Fallon對自己深刻反省研究過後,他變得更加體貼,懂得尊重別人的感受了。



如今,Fallon教授關於「天生變態狂」的研究,在經過對自己的懷疑和反省後得到了深化。

他開始面對公眾講述自己的故事,並帶領大家一起探討在變態心理方面,「天生的生理特徵」和「後天的成長環境」之間的關係。

Fallon的理論吸引了很多人,2009年時,他還受邀客串了著名美劇《犯罪心理》中的一個心理變態的心理學教授:在劇中介紹自己的理論,簡直是在本色出演...



經過這些年的研究,Fallon的理論仿佛又回到了一個「模擬兩可」的階段:

既不是完全的基因決定論,但也並不認為足夠完美的成長環境就一定能避免心理變態的養成。

在如今年近70的Fallon眼裡,多年的科學研究能夠告訴他的最重要最明確的道理就是:

人性是複雜的,人的善惡行為的產生過程也是難以捉摸的。

關於善惡形成的原因,像Fallon這樣的科學家們還會繼續研究下去。


不過,公眾從Fallon的故事中可以得到肯定的是:有愛的環境更有可能避免個人走上歪門邪道,而童年的創傷和虐待,不管是否會改變大腦的結構,都更有可能催生出心理變態者...


對於有理性的成年人來說,就算在情感共鳴方面有欠缺和遲鈍之處,但如果能夠同Fallon一樣自省,刻意學習去做一個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人,那最終也能過出平靜正常的人生,給自己也給自己周圍的人帶來快樂和愛...




ref:

https://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6832117/Neuroscientist-specializes-psychopaths-discovered-psychopath.html

https://www.cbc.ca/radio/outintheopen/impostors-1.4695876/how-a-psychiatry-professor-accidentally-discovered-he-was-a-psychopath-1.4705718

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14/jun/03/how-i-discovered-i-have-the-brain-of-a-psychopath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ames_H._Fallon

http://www.cornellpress.cornell.edu/book/?GCOI=80140100409080


---

闔舟:共情能力太低ˊ_>ˋ這麼說主要還是看父母有沒有培養換位思考能力吧……


FC丶昔夢:原來犯罪心理這一集竟是本色出演


殤夭之靈:酷。即使你是一個被基因詛咒的天生變態冷血殺人狂,如果你有幸在充滿愛和眷顧的環境中長大,也有很大的希望能戰勝基因。


江風走今天也想當道士:=͟͟͞͞ʕ•̫͡•ʔ有意思


死小孩blue:看到小圖就想,這不是《犯罪心理》裡面的演員,原來居然是本人客串,好牛呀


我真的愛你丷: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愛,真的可以止惡揚善。


沫秋1990:我覺得這個經歷正好證明了一個現有的印象是錯誤的——小孩子什麼都不懂。


花街燈火:看完了(不明白為什麼一遇到這種題材我就特別感興趣以至於能看下去長篇大論)得出結論:都是身邊人的理解和包容,母親給了他愛和包容,他的老婆這麼多年也沒說過他


cosmos想放假:上周剛剛在Moth radio hour裡聽過的故事,教授描述發現有問題的掃描圖是自己時候的語氣無比萌


相關焦點

  • 犯罪心理學教授研究罪犯,最後發現自己就是「天生的變態」!
    在美劇《犯罪心理》中有一個客串人物叫做James Fallon,他在影片裡是一位心理變態的教授。然而,他在現實中的故事卻比電影劇情更加「精彩」。100年後,現代的一些犯罪心理學研究者便開始想找出能讓「天生犯罪"理論成立的解釋。因為在他們研究中,發現有許多犯罪者的成長經歷與普通人相似,但是卻出現了變態心理;又或是有的罪犯天生就和常人不一樣,缺乏著某些概念和同情心。於是,他們想到了大腦結構。
  • 他研究了70個變態殺手,發現自己也是個天生變態狂......
    然而有一天,他驚訝地發現,自己竟有著和變態殺手一樣的大腦掃描圖,他不禁懷疑,自己是不是個變態狂。在一番殘酷地自我探索之後,他發現了有些人淪為惡魔的秘密。其中就有用斧頭劈死繼母和親生父親,被稱為史上最邪惡的女人的莉齊·博登,除此以外還有7名兇殺犯,皆因弒親被指控,而按照殺手出現的頻率,現在正好該輪到自己了.....得知嗜血先祖的故事後,法隆變得緊張起來,轉向探索心理變態在基因上的奧秘。不久後,他發現心理變態殺人犯的犯罪行為與MAO-A基因(又稱「戰士基因」)有關。
  • 他研究了35年變態殺手,發現自己竟是天生殺人狂……
    詹姆斯·法隆是美國著名的神經學家,35年以來一直研究心理變態者,在業內享有盛譽。雖然在外人看來,他有時是個「愛記仇、小心眼」的胖子,但是誰也不會把他和「殺人狂」聯繫起來。但是偶然接手的一項研究,讓他發現了自己身上的「變態基因」。法隆應邀分析兇殺案嫌犯的大腦掃描圖,並希望總結出這些罪犯的共性。
  • 他研究了70個變態殺手,終於發現了淪為魔鬼的秘密
    書單君和你分享的這本《天生變態狂》的作者,對此很有發言權。詹姆斯·法隆是一位神經學家,他曾看過大量心理變態殺手大腦的掃描圖,並總結出了連環殺手的大腦模式特徵。然而有一天,他驚訝地發現,自己竟有著和變態殺手一樣的大腦掃描圖,他不禁懷疑,自己是不是個變態狂。
  • 【概覽系列】《天生變態狂》——心理變態,可能是個還不錯的屬性
    《天生變態狂》作者,詹姆斯·法隆,是這一理論的忠實擁躉。當然,只能說是曾經,在他沒有發現自己就是一個天生的「心理變態」之前。作者出生於一個「心理變態」的家族,祖先血脈裡面就流淌著「心理變態」的血液(關於作者的具體家庭背景,有興趣的話,在公眾號裡面回復「法隆」二字,我們將kindle裡面的原文截圖以圖片形式發給你),說到「心理變態」,我們可能還會想到各種「心理變態罪犯」,是的,沒錯,相當多的罪犯都具有心理變態的屬性。
  • 天生變態並自帶殺手基因的腦神經學家---《天生變態狂》
    冷血癲狂的連環殺手~背負了極端命案的精神分裂患者~也可能是和你擦肩而過不起眼的路人甲~但是,應該很難有人想像一個研究心理變態的腦神經學家本身就是一個心理變態吧...這仿佛是恐怖電影或者懸疑美劇裡才有的情節~但,這確實是真實的案例,這個人叫吉姆·法隆,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專注神經學,主要研究人類大腦,在美劇《犯罪心理》第五季中,他還上去客串了一把,本色出演了自己!
  • 薦書:變態人格高達2%,再看變態人格.《天生變態狂》
    我們可以把本書當作一個神經科學家的自傳,但他的主線是---變態狂。作者2005年在一次研究中意外發現自己有和變態殺人狂一樣的腦部結構,這使得他無法接受現實。直到他母親提供了父親的家族研究血統的相關書籍後才知道自己祖輩強大的」戰士基因」---不管男女都有一定數量的殺人狂。
  • 心理學家研究結論:「變態殺手」未必真變態
    被診斷患上這種精神疾病的人會實施各種各樣的進攻性犯罪行為。一些病人也許是心理變態者,但很多並不是。  儘管精神病醫生現在還不把心理變態當作一種正式的人格障礙疾病,但一系列的新研究揭示,心理變態者是如何思考的。這些研究還為心理變態給出了生物學和性情方面的解釋。  心理學家的發現不僅在科學界中引發了爭議,而且引起律師和法官的廣泛興趣。
  • 遊戲中暴力元素會不會導致心理變態?
    1961年,心理學家班杜拉對暴力行為與兒童模仿的關係做過研究,即著名的波波(波比)玩偶實驗。這個實驗基本上證明了兒童對成年人暴力行為的模仿。不過,直到今天,兒童觀看電視和電影中的暴力行為是否會導致在現實世界中實施暴力行為都還沒有最終的結論。  遊戲中的暴力色情元素會不會導致心理變態?
  • |一個心理變態者的自白
    為什麼有人能對自己的枕邊人下毒手?他們為什麼不會害怕、內疚,感受不到他人的痛苦?被《華爾街日報》評為十年來成就最大的神經科學家詹姆斯•法隆沉迷於研究心理變態者的腦部結構。諷刺的是,就當他以為自己找到了破解變態心理的鑰匙時,他意外地發現,自己的腦部結構跟心理變態罪犯的一模一樣。
  • 我有心理變態者的大腦,為什麼沒有成為我所研究的那些連環殺人犯中...
    為什麼有人能對自己的枕邊人下毒手?他們為什麼不會害怕、內疚,感受不到他人的痛苦? 被《華爾街日報》評為十年來成就最大的神經科學家詹姆斯·法隆沉迷於研究心理變態者的腦部結構。諷刺的是,就當他以為自己找到了破解變態心理的鑰匙時,他意外地發現,自己的腦部結構跟心理變態罪犯的一模一樣。
  • 那些隱藏在身邊的心理變態者,大腦中在發生什麼?
    他們被稱作是精神變態者。這種人,有些是暴力犯罪者,殺人犯。但我們千萬不能一葉遮目,不見森林。羅伯託黑爾教授是位犯罪心理學家,PCL-R(病態人格檢測表)——心理上判定一個人是否是心理變態者---就是由他發明的。多少年來,他一直在監獄以內和以外的地方研究有變態行為的人,和他們一起來面對這個問題。
  • 面對心理變態者,我們能做些什麼?
    黑爾在自己的著作《黑爾變態心理學》中給出了答案。當然,黑爾同時指出,儘管相關臨床研究和推測已經存在了一個多世紀,科學研究也進行了幾十年,然而心理變態問題仍然是迷霧重重。比起其他主要的臨床疾病,對心理變態的系統研究尚不多見,儘管它給社會帶來的痛苦和破壞要比其他所有心理疾病的總和還要多。
  • 為什麼說心理變態容易成功?| Theory of Successful Psychopathy
    而心理變態者則天生就缺失了這部分能力。高功能的心理變態者容易成功早在1941年,Hervey Cleckley 就發現,作為一個心理變態者,他們的人生很可能是極端化的,要麼走上巔峰,要麼非常失敗。這一點在後續的研究中不斷得到證明。
  • 「食人魔」案件回顧:因早產缺陷而自卑,天生變態喜歡吃人!
    警方趕到現場,發現沒有異常,在準備離開時被森林管理員攔住,說發現森林的池塘裡漂浮著行李箱,管理員懷疑是犯罪證據。警方找來打撈人員將箱子撈上來,察覺到箱子裡有濃重的肉類腐爛的味道。法國警方撬開行李箱,發現裝有一具女屍,死者是白種女人,其屍體不完整被切割成很多塊裝在白色的塑膠袋中,且面目全非。
  • 有些心理變態非常危險,怎麼辨別並遠離心理變態的人?
    網友1:變態心理亦稱異常心理或病理心理,它是指人們的心理活動,包括思想、情感、行為、態度、個性心理特徵等方面產生變態或接近變態,從而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活動異常(精神活動異常)。一、內省經驗標準這裡的內省經驗指兩方面,其一是指病人的主觀體驗,即病人自己覺得有焦慮、抑鬱或沒有明顯原因的不舒適感,或自己不能適當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因而尋求他人支持和幫助。但是,在某些情況下沒有這種不舒適感反而可能表示有心理異常,如親人喪亡或因學業不及格而退學時,如果一點沒有悲傷或憂鬱的情緒反應,也需考慮其有心理變態。其二是從觀察覺者而言的,即觀察者根據自己的經驗作出心理正常還是異常的判斷。
  • 動漫中那些變態殘忍的傢伙
    某天,他遭遇車禍卻死而復生,這才知道自己也是「亞人」,他為躲避追捕而逃走,唯一向他伸出援手的是童年的朋友,兩人一起踏上了逃亡之旅。發現自己是亞人以後,永井圭卻意外冷靜,他做出的都是理智而且正確的選擇,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直到永井圭驚訝地問研究員「難道你能體會別人的感情?」的時候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他無法感受別人的感情,永遠只以理智而行動。其實這樣人真的是非常的可怕,只有理智沒有情感,為了自身的安全還是選擇遠離吧。
  • 天生變態狂:TED心理學家的腦犯罪之旅
    一個人生命中的最大幸運,莫過於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強時發現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範德堡大學的約書亞·巴克赫茲(Joshua Buckholtz)指出,心理變態的特質與大腦中多巴胺的大量釋放有關,過量的多巴胺會帶來對獎賞的欲望。 通常認為,杏仁核內的CRM幫助造成刻骨的思念、失落和焦慮的感覺。當摯愛的人離去,大腦就會釋放CRM,讓人陷入永恆的思念中去。
  • 你知道你有多變態嗎?賈伯斯和孫悟空都是變態狂!
    這是一刻講者,北師大心理學博士,中央財經大學心理學系副系主任張紅川@一刻talks的分享,一場科學解釋變態的極致脫口秀。我們人類原來天生變態狂?你知道你有多變態嗎?女漢子和完美主義者是變態?測測你變態指數?驚人!孫悟空竟是史上變態狂?
  • 總有一些心理變態的人,偷看,偷內衣絲襪,以此來滿足自己的欲望
    昨天網上新聞說,一女生洗澡時遭到同租變態男闖入,借著去晾衣服的藉口在裡面不肯出來,還說反正你的身體我已經全部看光了,最後沒辦法只好報警,有些心理變態的人往往知道自己的行為其實並不構成犯罪,所以肆無忌憚的為所欲為,想想這樣的人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