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心理變態人格?

2020-12-05 百度經驗

在診治心理變態患者時,我們只有弄清了不同人格障礙的特點,才能準確判斷和確定患者的心理疾病,從而對症下藥,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屬於心理變態人格呢?下面是常見的人格障礙類型,弄清楚以下症狀後,只要病人的症狀符合以下特點,就可以診斷為心理變態人格。

強迫性人格障礙:過度自我控制,刻板固執,墨守成規,缺乏自信,常表現為對自己的健康和安全有過度的焦慮,經常感到苦悶。

偏執型人格障礙:非常自信,固執,看問題主觀片面,對周圍的人和事很敏感,疑心重,喜歡與人爭執,辯解,堅持自己的意見,從不鬆動。

分裂型人格障礙:這類人性格孤獨,不喜歡與人交往,情感冷淡,性格很古怪,活動能力比較差,沒有進取心。

攻擊型人格障礙:這種人非常容易衝動,外界事物稍不如意就會引發強烈的憤怒和攻擊行為。

癔症型人格障礙:這類人情緒很不穩定,人格極不成熟,有很強的暗示性,情緒容易激動,並反覆無常。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這類人社會適應不良,有高度的攻擊性,缺乏羞慚感,不能從經歷中取得經驗教訓,對對社會影響非常嚴重;

迴避型人格障礙:這類人行為退縮、有很強的自卑感,面對挑戰無力應付,常採取迴避態度;

依賴型人格障礙:這類人處處聽命於他人,缺乏自信,總是要求別人為他拿主意。依賴型人格的人懶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創造性;

自戀型人格障礙:自我價值感誇大,缺乏對他人的公感性。這類人認為自己比周邊的人都完美,也強迫被別人認可自己,無根據地誇大自己的成就和才幹,認為自己應當被視作「特殊人才」,認為自己的想法是獨特的,只有特殊人物才能理解;

產品建議及投訴請聯繫:shoujibaidu@baidu.com

相關焦點

  • 怎樣判斷一個人是否有變態心理?
    不健康的心理狀態表現於心理缺陷、變態心理和心理疾病,在前面我們已介紹了心理缺陷的種類和判斷,那麼怎樣判斷一個人是否有變態心理呢?觀察這個人的人格是否偏離了正常軌道,並且有明顯的行為障礙;自我控制力極差,人格障礙非常頑固,不容易改變;人格障礙相對穩定,大多從幼年開始,發展較慢,在青春期前後明顯加重。觀察這個人是否失去了對客觀現實的正確理解,是否失去了對外界的接觸能力;典型的精神疾病有精神分裂症、強迫症、疑病證、情感雙相障礙、抑鬱症等。
  • 人格的扭曲是如何形成的?弗洛伊德理論剖析反社會人格的變態心理
    陳友諒是反社會人格,他擅長背信棄義,卻厭惡別人對他背信棄義!反社會人格的人,都是恩將仇報的人。他讓我想起了希特勒,這篇文章,我們有必要來分析一下,像陳友諒、希特勒這樣的反社會人格。此外,以上的種種嚴重心理缺陷、矛盾、壓抑和扭曲也都可以造成或歸結為嚴真的心理障礙。希特勒的種種怪誕行為的目的,就是為了調節弗洛伊德學說中,本我和超我之間的衝突,從而減輕心靈的痛苦。弗洛伊德說,無論一個人在現實生活環境中的人格形成是如何的矯揉造作,但其時刻受到本我的衝擊,兩者差距越大其人格的扭曲也越厲害。
  • 有些心理變態非常危險,怎麼辨別並遠離心理變態的人?
    網友1:變態心理亦稱異常心理或病理心理,它是指人們的心理活動,包括思想、情感、行為、態度、個性心理特徵等方面產生變態或接近變態,從而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活動異常(精神活動異常)。但是,在某些情況下沒有這種不舒適感反而可能表示有心理異常,如親人喪亡或因學業不及格而退學時,如果一點沒有悲傷或憂鬱的情緒反應,也需考慮其有心理變態。其二是從觀察覺者而言的,即觀察者根據自己的經驗作出心理正常還是異常的判斷。當然這種判斷具有很大的主觀性,其標準因人而異即不同的觀察者有各自評定行為的常模。
  • 怎樣判斷TA是否屬於危險人格?
    我們如何在親密關係中進行自我保護?如何透過外表看出對象的本質?前一陣,杭州殺妻案鬧得沸沸揚揚,雖然事情水落石出了,兇手也緝拿歸案,但犯罪者與受害人關係的特殊,讓事件變得值得思考。而近期關於此類案件也越來越多出現在我們視野中。
  • 「人格變態」不容忽視 專家籲增社會工作者幹預
    中新網11月19日電 日前由媒體披露的幾起變態殺人的惡性刑事案件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中科院心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尹文剛在接受《中國青年報》採訪時指出,心理與社會是導致人格變態的兩大因素。他建議中國應大大增加社會工作者的數量,並注意發揮心理工作者、教師和家庭的作用,以共築全社會「反變態」大堤。
  • |一個心理變態者的自白
    至今為止,從來沒有哪個理論可以綜合地解釋心理變態的所有症狀,其中的部分原因是,有些心理變態的症狀會與其他失調症症狀重合。要匯總出一個使人信服的理論需要結合我三十年來從我的實驗室、其他實驗室和醫院中得到的知識。將所有看起來不相干的腦功能紊亂案例綜合在一起,從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從躁鬱症到成癮行為和其他人格障礙,無一不包括在內。
  • 薦書:變態人格高達2%,再看變態人格.《天生變態狂》
    「變態」這個詞在現代被演繹得越來越邪惡了,當你知道變態人格者佔比高達2%的時候做何感想呢?這個龐大的人群又是如何形成和存在的呢?為何他的變態基因沒有變為變態行為為什麼法隆沒有變成變態狂呢?這個現象也正好詮釋了為何在人類演變中變態基因的持續存在。
  • 那些隱藏在身邊的心理變態者,大腦中在發生什麼?
    他們被稱作是精神變態者。這種人,有些是暴力犯罪者,殺人犯。但我們千萬不能一葉遮目,不見森林。羅伯託黑爾教授是位犯罪心理學家,PCL-R(病態人格檢測表)——心理上判定一個人是否是心理變態者---就是由他發明的。多少年來,他一直在監獄以內和以外的地方研究有變態行為的人,和他們一起來面對這個問題。
  • 《社交網絡》劍指都市症侯群 銀幕變態心理歪解
    一個個道貌岸然的現代人,其實多少都存在著心理的隱疾。大衛芬奇最新推出的《社交網絡》,通過Facebook傳世人馬克-扎克伯格的發跡史,也揭開了這位大人物的心理隱疾。隨著我們由此展開的銀幕變態心理學教材,不能不發現一個事實——人人心裡,都有點病。
  • 面對心理變態者,我們能做些什麼?
    當然,最佳對策是從一開始就避免與心理變態者糾纏不清。顯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是,你可以採取某些行動來保護自己。如果它們都沒有用,那麼你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儘量減少自己受到的傷害。下面提供了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告訴我們如何保護自己、減少損失。警察告訴我們,不怕賊來偷,就怕賊惦記。
  • 認識潛在變態人格 超職教育心理學
    如何判斷自己對象是不是變態呢?「老實」不是優點這些殺人犯的共性,就是老實。甚至在案情告破之後,殺人犯的家人朋友也一頭霧水:他平常很老實的,不爭不搶。判斷方法變態是指有潛在的危險人格,包括反社會人格、缺陷型人格、犯罪人格。
  • 心理學家研究結論:「變態殺手」未必真變態
    早在幾百年前就已經有了對心理變態者的描述。普遍認為,心理變態者缺少良心、不能體會他人的感情、不懂得什麼是內疚和忠誠。  上世紀40年代,開始有心理學家對此提出診斷標準。直到最近,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心理學家們開始研究心理變態的原因。和人們想像的不同,「變態殺手」不一定真正心理變態。
  • 我有心理變態者的大腦,為什麼沒有成為我所研究的那些連環殺人犯中...
    至今為止,從來沒有哪個理論可以綜合地解釋心理變態的所有症狀,其中的部分原因是,有些心理變態的症狀會與其他失調症症狀重合。要匯總出一個使人信服的理論需要結合我三十年來從我的實驗室、其他實驗室和醫院中得到的知識。將所有看起來不相干的腦功能紊亂案例綜合在一起,從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從躁鬱症到成癮行為和其他人格障礙,無一不包括在內。
  • 他研究了70個變態殺手,發現自己也是個天生變態狂......
    2005年,在發現變態殺手大腦的「玄機」後,法隆到很多醫院和大學做了講座,正當他以為關於心理變態的探索可以告一段落時,一張腦部掃描圖打破了所有的計劃。很多研究顯示,在服刑的心理變態者中,幼年曾經受肢體、精神和性侵害的人數佔比很高(很可能高達90%)。家庭環境和教育在塑造罪犯的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暴力基因若能引發真正的暴力犯罪,那麼精神變態人格者早年一定經歷過非常慘痛的事,不是犯錯之後被爹媽打打屁股而已,而是真正地目睹和遭受暴力。受美劇《犯罪心理》邀請,法隆曾在劇中本色出演了一個攜帶變態心理基因的心理學教授。
  • 從心理學的角度,告訴你如何辨別和遠離心理變態人士,超級管用!
    從心理學的角度,告訴你如何辨別和遠離心理變態人士,超級管用!不管滴滴順風車這個業務會不會被永久性的關閉,那些心理極端和變態的人物都不會隨著這個而永遠消失,他們只不過是換了另外一種身份存在於我們身邊的每一個角落。
  • 他專門研究心理變態,最後發現他自己才是犯罪家族的天生變態!
    從1995年開始,他通過對大量心理變態者大腦掃描結果的研究,發現了心理變態者和常人大腦的顯著區別:正常人的大腦中某些高亮(活躍)的區域,在心理變態者(psychopath)大腦中卻是黑暗的。這種現象被Fallon總結為「額眶部皮質功能低下」,被懷疑是導致人缺乏同情心、與常人思維方式不同、造成心理變態的一種大腦特徵。
  • 為什麼說心理變態容易成功?| Theory of Successful Psychopathy
    提到心理變態(psychopath),大家很容易想到連環殺人狂或者冷血殺手。這個印象並沒有錯,絕大部分的心理變態和犯罪人群高度重合,但有一小部分心理變態者,反而比一般人更容易成功。今天我們來聊聊psychopath。什麼是心理變態者(psychopath)?
  • 人格理論之心理動力學理論
    關於主動塑造人格的心理過程的理論主要有三種:心理動力學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和社會認知理論。心理動力學理論強調動機和心理障礙,尤其是無意識動機;人本主義理論強調意識,當下的主觀現實以及我們如何看待自己與他人的關係;社會認知理論描述學習,認知與社會互動對行為的影響。今天我們主要介紹第一種,心理動力學理論。
  • 心理變態的人有哪些表現?
    2、操縱心 心理變態者能知道問題的關鍵和解決問題的要害,使用詭計誤導欺騙他人,獲取別人的信任,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 3、不負責任 衝動和不負責任的行為就是他們的生活方式,一個心理變態者從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只要有人指責他們任何事情,他們就會反咬對方,以至指控他們的人會懷疑自己,甚至有負罪感。
  • 2020山東醫療衛生考試醫學心理學考試資料:心理健康的標準
    以下是2020山東醫療招聘考試醫學心理學資料的具體內容:心理健康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作了補充,提出健康包括道德健康,即: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健康和道德健康四個方面皆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