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氣莢膜梭菌(C.perfringens)是臨床上氣性壞疽病原菌中最多見的一種梭菌,因能分解肌肉和結締組織中的糖,產生大量氣體,導致組織嚴重氣腫,繼而影響血液供應,造成動物機體組織大面積壞死,加之此菌在體內能形成莢膜,故名產氣莢膜梭菌。
產氣莢膜梭菌是一種厭氧菌,其孢子對外界環境條件有很高的抵抗力,不易被飼料生產的高溫殺死。孢子在墊料,飼料,糞便和養殖設施中很常見。它作為腸道正常菌群的一種,普遍存在於動物和人的腸道內,在正常情況下並不致病,但在動物感染大量病原菌,並且應激反應導致機體抵抗力降低時等,腸道內的產氣莢膜梭菌會大量繁殖,同時會產生大量外毒素,外毒素進入血液循環引發的毒血症對機體器官組織造成損傷,並且引起動物死亡。 產氣莢膜梭菌是引起家禽壞死性腸炎的主要因素,已被列為當今影響家禽養殖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它發病越來越普遍,特別是在抗生素促生長劑被禁用的國家。肉雞多發,對於蛋雞往往在開產期或產蛋高峰期發生,後備雞也有病例。雞產氣莢膜梭菌病主要的表現是,白痢、黃痢、雞群精神萎靡等。只要雞群感染產氣莢膜梭菌,蛋雞產蛋率顯著下降,肉雞生產性能下降,嚴重會出現大面積死亡。 豬產氣莢膜梭菌病又稱豬傳染性壞死性腸炎、豬梭菌性腸炎和仔豬腸毒血症,俗稱仔豬紅痢,是由產氣莢膜梭菌引起豬的一種病死率極高的急性傳染病。規模化養殖場仔豬感染率高於育肥豬,給養豬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新生仔豬感染產氣莢膜梭菌後,1-3d內血樣會出現下痢,糞便不呈水樣但有較多粘液,糞便轉為灰白色,精神沉鬱、食慾下降、飲欲增加,仔豬漸漸脫水消瘦、衰竭而亡。 生長育肥豬和種豬感染本病後常常表現猝死症,從外觀看表現為全身蒼白,口角張開,口鼻流出紅色或白色的泡沫,腹部極度膨大,肛門脫出。輕症者,發病初期不食,常有嘔吐現、排黑便現象。 益生菌作為改善腸道菌群功能的措施之一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特別是在我國大力推行飼料無抗的前提下,一些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益生菌將會發揮越來越大作用,枯草芽孢桿菌就是其中之一。普菲克公司研發部門經過多年篩選分離得到一株對產氣莢膜梭菌有明顯抑制作用的菌株——枯草芽孢桿菌1702,它對來自雞源和豬源的產氣莢膜梭菌都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如下:圖2 枯草芽孢桿菌1702對雞源產氣莢膜梭菌的抑制作用圖3 枯草芽孢桿菌1702對豬源產氣莢膜梭菌的抑制作用 同時,我們發現枯草芽孢桿菌1702對其他致病菌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比如引起仔豬腹瀉的罪魁禍首——大腸桿菌,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