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菌屬——產氣莢膜梭菌

2021-03-05 三儀微科苑

細菌種類繁多,可引起動物疾病的病原菌也很多,而且有的是人獸共患病。各類動物病原菌的分類、形態與染色特徵、培養與生化特性、致病與毒力,是動物細菌性傳染病的微生物學診斷基礎。

產芽孢的細菌是一群差異很大的細菌,大多數為革蘭氏陽性,並且能運動,有6個屬,在獸醫學和醫學上重要的是芽孢桿菌屬和梭菌屬。

梭菌屬是一大群厭氧的革蘭氏陽性大桿菌,有80多種,在自然界分布廣泛,主要存在與土壤、汙水和人畜腸道中。通常在厭氧條件下形成芽孢,芽孢大於菌體,常使菌體膨大,位於中央、近端或頂端,使菌體呈梭形,匙形或鼓槌狀。當芽孢位於菌體中央時,菌體形如梭狀。運動或者不運動,運動者具有鞭毛。

致病性梭菌種類不多,主要包括:致牛、綿羊氣腫疽病的氣腫疽梭菌;致各種家畜惡性水腫和羊快疫的腐敗梭菌;致人畜破傷風病的破傷風梭菌;致人、畜肉毒中毒病的肉毒梭菌;致綿羊、山羊黑疫病的諾維梭菌;致犢牛、羔羊、仔豬、家兔等多種家畜的腸毒血症和壞死性腸炎的產氣莢膜梭菌(魏氏梭菌)。它們在適宜的環境種均可產生毒性強的外毒素。

產氣莢膜梭菌的形態觀察

產氣莢膜梭菌曾稱魏氏梭菌或產氣莢膜桿菌,廣泛分布在自然界及人和動物腸道中,在一定條件下可引起多種嚴重疾病。

形態與染色:

產氣莢膜梭菌菌體直杆狀,兩端鈍圓,革蘭氏染色陽性。芽孢而鈍圓,位於菌體中央或近端,使菌體膨脹,但在一般條件下罕見形成芽孢。在動物創傷組織種形成莢膜。多數菌株可形成莢膜,無鞭毛,不運動。

培養及生化特性:

產氣莢膜梭菌對厭氧的要求不嚴格,對營養條件不苛刻,在牛乳培養基中形成洶湧發酵是本菌的特徵之一。血平板上形成雙層溶血環,內環完全溶血,外環不完全溶血。

微生物學診斷:

鑑定本菌的要點:厭氧生長、菌落整齊、生長快、革蘭氏陽性粗桿菌、不運動,接種至血瓊脂平板有雙層溶血環,引起牛奶洶湧發酵等現象。

相關焦點

  • 產氣莢膜梭菌!
    ,因能分解肌肉和結締組織中的糖,產生大量氣體,導致組織嚴重氣腫,繼而影響血液供應,造成動物機體組織大面積壞死,加之此菌在體內能形成莢膜,故名產氣莢膜梭菌。  產氣莢膜梭菌是一種厭氧菌,其孢子對外界環境條件有很高的抵抗力,不易被飼料生產的高溫殺死。孢子在墊料,飼料,糞便和養殖設施中很常見。
  • 丁酸梭菌對宿主免疫的調節,在水產動物中的應用
    目前,丁酸梭菌作為腸道內存在的「土著」益生菌,具有產胺基酸,維生素,短鏈脂肪酸等益生物質,調節機體免疫,維持宿主腸道健康的功能,被廣泛的應用於腸道炎症治療以及作為添加劑應用到畜禽和水產動物的飼料中。圖1.1 益生菌對腸道免疫的調節機制Fig.1.1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probiotics on intestinal immunity1.2.1 丁酸梭菌的形態與培養丁酸梭菌又名酪酸菌,是於1933年被日本千葉醫科大學宮入近治博士發現,存在於土壤、人及動物糞便[12]中的梭菌屬(Clostridium)芽孢桿菌科的革蘭氏陽性厭氧菌
  • 艱難梭菌感染診斷團體標準解讀
    為提高臨床檢測效率,可應用免疫學快速檢測和核酸檢測糞便樣本中有無產毒艱難梭菌。免疫學快速檢測直接採用商品化的試劑盒對樣本中的穀氨酸脫氫酶(GDH)抗原和毒素A/B同時進行檢測,在結果判讀時需注意,如果GDH和毒素A/B同陽,有產毒艱難梭菌;同陰,無產毒艱難梭菌;一陰一陽則需要結合PCR檢測tcdB基因,tcdB+則樣本中存在產毒艱難梭菌,tcdB-則樣本中無產毒艱難梭菌。
  • 艱難梭菌檢測:一把雙刃劍
    預後評估包括腹瀉持續時間,艱難梭菌感染(CDI)-相關併發症(結腸切除,巨結腸症,重症監護)發生率,以及30-天CDI-歸因死亡率。在這293例PCR檢查陽性的患者中,不足一半的患者毒素檢查陽性。研究人員總結認為,大多數Tox-/PCR+患者是定植的,不是艱難梭菌感染,因此不需要治療。此外,他們推薦採用英國應用的模型,分子檢測不作為診斷CDI的獨立檢測。
  • 無抗養殖中微生態製劑配伍:君臣佐使,君藥丁酸梭菌
    5.明星梭菌:丁酸梭菌 6.產酶益生素:篩選的益生素可以產酶,促進消化。 7.複合菌類:發酵中藥、專業發酵處理汙水、垃圾、秸稈、生物肥料、生物飼料。 8.中藥微生態飼料添加劑:活菌發酵中藥微生態、死菌中藥微生態。
  • 水產用丁酸梭菌的主要特點及功能
    一、丁酸梭菌主要特點: 1. 耐低pH,可在pH=2的酸性環境中2h活菌數仍保持穩定活菌數。 2. 耐高溫,80℃處理30min,存活率100%;95℃處理10min仍有75%的存活率。 3.
  • 丁酸梭菌可調控腸道菌群並抑制腸道腫瘤的發展
    本文章中,通過用丁酸梭菌幹預高脂飲食誘導的Apcmin/+小鼠,以及結直腸癌細胞,研究丁酸梭菌對腸道腫瘤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丁酸梭菌可以通過調節Wnt信號轉導通路和腸道菌群來抑制腸道腫瘤的發展,為CRC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
  • 水產養殖中丁酸梭菌可以和乳酸菌一起使用嗎
    目前乳酸菌、丁酸梭菌與嗜酸乳桿菌在水產應用中非常多,而許多養殖戶經常把乳酸菌與丁酸梭菌混為一談,認為丁酸梭菌與乳酸菌是一樣的作用,那麼究竟它們有什麼區別呢?
  • 膳食海藻糖增加流行性艱難梭菌的毒力
    2018年1月10日/生物谷BIOON/---艱難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流行病的爆發頻率和嚴重性的增加與廣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海藻糖相關聯。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貝勒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在實驗室測試和動物模型中,海藻糖增強了在病人感染中佔主導地位的流行性艱難梭菌譜系的毒力。
  • mBio:揭秘艱難梭菌在低氧環境中得以生存的分子機制
    2020年11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mBio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巴斯德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促進艱難梭菌在低氧環境下生存的分子機制,艱難梭菌是一種僅能在無氧環境中生長的病原體,該菌是與抗生素使用引發的相關腸道問題的主要原因,歐盟每年大約會有12.4萬人感染艱難梭菌,平均每人會造成大約5000
  • 水產養殖中,乳酸菌、丁酸梭菌有哪些優勢和區別?
    目前乳酸菌、丁酸梭菌在水產應用中非常多,而許多養殖戶經常把乳酸菌與丁酸梭菌混為一談,認為丁酸梭菌與乳酸菌是一樣的作用,那麼究竟它們有什麼區別哪?今天就說一說自己的見解!
  • PNAS: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治療艱難梭菌感染的新型藥物療法
    2020年1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紐約市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或有望幫助開發治療艱難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感染的新藥,艱難梭菌會引發腹瀉、噁心、內出血和潛在死亡
  • FDA受理默沙東抗毒素產品bezlotoxumab上市申請,預防艱難梭菌(C...
    數據顯示,以抗生素治療12周聯合一次性輸注bezlotoxumab,可使艱難梭菌(C.difficile)感染復發風險降低至大約15%。而以抗生素聯合安慰劑治療的患者中,大約有25%的患者感染復發。在過去的20年,艱難梭菌(C.difficile)感染發生率呈急劇上升趨勢。
  • 多篇文章聚焦科學家們在艱難梭菌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
    -20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mBio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巴斯德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促進艱難梭菌在低氧環境下生存的分子機制,艱難梭菌是一種僅能在無氧環境中生長的病原體,該菌是與抗生素使用引發的相關腸道問題的主要原因,歐盟每年大約會有12.4萬人感染艱難梭菌,平均每人會造成大約5000英鎊的損失;艱難梭菌,尤其是致病性的變種是引發衛生保健系統中高度流行性感染的一個重要原因
  • Science:新研究有望戰勝致命性的艱難梭菌胃腸道感染
    2018年5月1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艱難梭菌毒素B(TcdB)如何識別人G蛋白偶聯受體Frizzled蛋白(FZD),即艱難梭菌用來入侵腸道細胞和導致致命性胃腸道感染的受體。這一發現可能為開發針對艱難梭菌的新型抗毒素鋪平道路,而且也顯示出開發新的抗癌藥物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