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導,研究人員已經證明,保存在倫敦皮特裡博物館的古埃及鐵珠是由隕石碎片錘打而成,而非鐵礦石。這九顆鐵珠已有5000餘年歷史,比煉鐵技術的出現早兩千餘年。先錘打成薄片,然後捲成管狀,連同其他礦物質,如黃金和寶石,串成一條項鍊。這說明這種外來物質在古代具有很高的價值。該研究發表在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左圖:首飾中間的的鐵珠,右圖:單獨的鐵珠
Thilo Rehren教授(倫敦大學考古學)是論文的主要作者,他表示:「該鐵珠的形狀是通過鍛打和彎曲而成,很可能涉及多道次鍛打。而同一墓中發現的其它工藝品,均採用傳統的石器加工技術,比如雕刻或鑽削。
該研究結果表明,在公元前四千年,人類已經掌握了鐵隕石的鍛造技術(一般用該技術的出現來定義鐵器時代),鐵隕石是鐵鎳合金,比常見的銅更硬更脆。這說明人類在煉鐵技術出現之前就已經有近兩千年的鐵隕石鍛造經驗。這對於煉鐵技術的開發和應用至關重要,使人類由青銅時代進入鐵器時代。
1911年,這批鐵珠出土於開羅地區的一處墓地,當時已經完全被腐蝕。於是研究人員採用X射線方法,以確定它們是隕鐵還是磁鐵礦。因為二者特性類似,往往會被誤認。通過中子和γ射線掃描鐵珠,發現具有高濃度的鎳,鈷,磷和鍺,這說明是隕鐵,因為在磁鐵礦中只有痕量的這些元素。因此,不必再採用其他可能損壞這些珍貴文物的分析方法了。
Rehren教授說:「這項研究真正令人興奮的結果是,我們首次證明並得出結論:這些鐵珠中含有隕鐵中才有的典型微量元素(如鈷,鍺)。我們也高興能夠觀察到它們的內部結構,揭示出它們是如何鍛造成形的。這與一般的石器技術具有明顯差別,並且體現了古代人類對如何處理這種相當困難的材料具有深入了解。」(外文原文來自materials insight)
材料科學與工程編譯,轉載請註明出處
今日編輯:明軒(微信1248284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