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古埃及人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種之一,其為世界文明作出了不少偉大的貢獻,如其文字埃及聖書文是現代英文字母可以追溯的最早源頭,發明了世界歷史上最早最便利的書寫紙——莎草紙。
這影響了西方世界有三千年之久,直至中國造紙術於8世紀傳到中東,方才取代了莎草紙。而就這樣一個文明古國,擁有許多先進的發明與技術的國家,卻唯獨在冶鐵技術上落後於其他文明,這其中的原因又是為何?
一、冶鐵技術足以影響一個國家的社會發展
冶鐵指的是人類對鐵的冶煉技術,並將其運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中。關於鐵的煉製與運用,在人類的發展史上有一個極其重要的時代——鐵器時代。鐵器時代是三時代系統(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中的最後關鍵時期,其代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雖然處於青銅時代,但埃及前王朝時期的烏爾王陵中曾出土過鐵,當時的鐵大多是隕鐵,就算是偶爾出現的人工製品,那也是在很偶然的情況下通過熔化鐵礦石得到的,當時的人們還沒有擁有煉製鐵的技術。
在公元前20世紀,西臺人發明了冶鐵技術,並加以使用,成為最先進入鐵器時代的民族。到公元前14世紀時,西臺人已經開始大規模使用鐵器,在當時社會中佔有絕對的技術優勢。西臺人將其作為王室獨有的金屬,每千克鐵的價格甚至高於黃金,更是高達黃銅的20倍。
且冶鐵技術並非只是作為榮耀相關的象徵,它還可以用來升級戰鬥武器。西臺人利用絕無僅有的冶鐵技術淘汰了在戰爭中相對弱勢的青銅類武器,設計和製造新型戰車,並憑藉著其鋒利的武器在戰場上所向披靡,鐵質兵器一度作為西臺王國的象徵,更成為其徵戰四方的利器。
有人問,同樣都是金屬,銅器跟鐵器又差在哪裡?相對鐵器來說,銅質柔軟,在戰場上兵刃相見的情況下,除非銅器兵刃擁有絕對壓制的體積,否則在同等規格之下,銅器是難以跟鐵器相比較的。
我們也可以很直觀地從歷史上看到答案,掌握了冶鐵技術的國家和民族都沒有被西方殖民者消滅,其中包括亞歐大陸的專制君主國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而依舊停留在青銅器時期的澳大利亞土著幾乎被消滅殆盡。
這些都足以說明鐵器時代給一個國家的發展進程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同時,冶煉使用金屬也成了人類文明的文化象徵。
二、古埃及在冶鐵技術上的深淺
雖然埃及王室陵曾出土過青銅時代的鐵,但這並不代表當時的埃及人掌握了冶鐵技術。瀏覽埃及的各種浮雕與壁畫,你會在其中發現一種出鏡率奇高的兵器——克赫帕什鐮形刀,也被稱為西臺彎刀,這是西臺人給步兵配置的武器。
而這種將別的國家代表性的武器頻繁地放入自身文明產物中,本就說明了自身武器煉製與發展的程度不夠。
古埃及人在冶鐵技術上相對西臺人來說確實是慢半拍的。大約公元前16世紀,古埃及還在推廣應用青銅冶煉業時,西臺人已經熟練掌握冶鐵技術並且成功運用起來。雖然在武器方面略輸一籌,但青銅器還是成功幫助埃及人們迅速發展農業,成為世界上的農業大國。
可以說,青銅器在古埃及歷史發展中具有突出貢獻,冶鐵也並不是聰明的古埃及人所擅長的領域。
古埃及真正大規模地使用鐵器是在第二十六王朝——舍易斯王朝(前664-前525),這時鐵器的冶煉已經不再是秘密,且由於戰亂與亞述人的入侵,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流更為頻繁,在這個時候古埃及人手中的青銅器幾乎被鐵器所替代。
但這不代表古埃及人與其他國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他們接觸與了解冶鐵也是因為當時大環境的改變,對其本身的冶鐵條件還是沒有改變的。
三、古埃及冶鐵技術落後的原因
當時,古埃及文明發展居世界前列,且擁有先進的文字體系跟醫療技術,由此可見他們的社會資源也當是不輸於其他國家的,那他們又為何會有冶鐵這一短板呢?
首先,古埃及人難以接觸到冶鐵技術。在歷史的記載中,是西臺人創造發明了冶鐵技術和開始對鐵器進行大規模的使用,而西臺人恰好是古埃及人的死對頭。
冶鐵術發明後,西臺國王嚴謹冶鐵術外傳,在初期的一段時間裡鐵的產量極少,且價格高昂,一般平民無法接觸也難以支付高昂的費用,於是在當時鐵器就只被當做珍貴的禮物在一些國家王室之間傳送,也可以說是西臺王室頗具代表性的對外社交物品。
後來,鐵器的使用範圍才漸漸擴大,直到公元前十三世紀西臺人被亞述人消滅,鐵的壟斷也被打破,亞述人繼承了西臺王國對鐵器的掌控,人類歷史上的鐵器時代正式到來。
而這個時候,埃及剛剛艱難地熬過亞述人的瘋狂打擊,進入整個古埃及朝代的中後期——帝國時代,在起跑線比別人遠、身體比別人虛弱的情況下。
古埃及人想要追上別人的進度是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跟資源的,可是這時的埃及還沒有從與亞述人的戰爭中調息過來,雖然他們堅守住了陣地,卻付出了昂貴的代價,並且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都沒有真正地恢復過來。
在公元前1274年,古埃及與對手西臺王國爆發了一場大型戰役——卡迭石之戰,雙方在這場戰爭中使用的戰車至今還為人所稱道。而這場最終以平局收場的戰役還是為古埃及贏得了一點好處,那就是鐵器。
卡迭石之戰後古埃及與西臺雙方籤訂了和平條約,其中一條就是西臺人同意派出武器工匠為埃及效力,且向埃及人傳授武器製造技術,包括當時武器排行榜上打榜人數眾多的西臺盾牌跟長劍,這時的古埃及方能官方且全面地接觸到冶鐵技術。
其次,古埃及地區資源匱乏。這裡的資源匱乏指的是冶鐵技術與鐵器相關的資源匱乏,古埃及地處非洲東北部(今中東地區),東西兩面均為沙漠,北臨地中海,南界有險灘,同外界交往甚難。
且當時社會信息交流本就不便,埃及地理位置又如此具有孤立性,這給古埃及人的對外信息獲取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加上當時西臺人對冶鐵技術的嚴格把控,幾乎斷絕了古埃及人對冶鐵技術信息的獲取。
不光是信息資源的匱乏,古埃及地處尼羅河流域,每年會有大段時間的泛濫期,這使古埃及的土地形成兩極化——黑土地和紅土地。其中黑土地指的是尼羅河河水泛濫衝刷而至形成肥沃的黑色土壤,古埃及人就是利用這富有營養的黑土地發展的農耕社會,養育了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人。
而紅土地就是指古埃及悶熱乾燥的沙漠地區,我們在一些影視作品中常能看見埃及金字塔佇立在金黃色的沙漠之中與其融為一體。紅土地中的寶藏不僅只有金字塔,還富含金礦、石礦等資源,這其中卻極少有鐵礦。
古埃及地區缺少鐵礦石原料,從根本上就杜絕了古埃及人發展冶鐵術及鐵器的可能,他們需要比別人多一個甚至更多的步驟,去交換、索取、掠奪鐵器資源。
所以儘管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對生產鐵質武器富有熱情,且不吝工本,但鐵製武器仍無法在古埃及軍隊中普及,且煉製鐵跟鍛造武器都需要燃燒大量的木材,這也是身處沙漠地區的埃及所稀缺的資源,可以說古埃及完美地避開了所有冶鐵技術的正確答案。
與此相反,西臺人像是手握滿分試卷的學霸,地處西亞富有豐富的露天鐵礦,且及早地使用煤炭,擁有著古埃及人所沒有的完美煉製鐵器的條件。
當時埃及官方若要光明正大地使用鐵器,就只能選擇進口西臺鐵器,然後將其熔化重新鍛造,這是在我們看來有些委屈的使用方式了,所以當時古埃及社會中大部分還是使用青銅器。
因為冶銅比冶鐵所需要的溫度更低,技術要求與設施要求也是古埃及早已具備的,鐵器則更像是他們稀缺而等待重要場合才使用的東西,比如戰場。
總結
資源的匱乏與西臺人的制約阻礙了古埃及人冶鐵技術的發展,但也給予了埃及不一樣的生機,青銅器幫助古埃及人在肥沃的黑土地上種植出養育整個地區的糧食,迅速發展農業。
雖然埃及人接觸鐵器跟冶鐵術極晚,且也沒有像在其他方面一樣作出稱道萬年的成績,但是古埃及人就是靠著青銅器與鐵器的混血軍隊,在與亞述人的抗戰中存活了下來,並且延續了上千年的歷史。
在我們看來,一個國家缺乏鐵器是極其嚴重的事情,在戰場上鐵器分分鐘能把相等質量的青銅器削成泥,但在古埃及人的眼中,鐵器不過是天上點點星光中的其中一顆,他們總能找到替代這一顆星的辦法,也總會有握住這顆星星的時候。
參考文獻:
《古埃及探秘》
《西臺條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