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霸世界的冶鐵技術,成就了我們獨一無二的中華文明

2020-12-03 魅影探長

冶銅技術在我國很早就發展起來,至少在3800年之前就開始了。後來,當人們發現鐵比青銅具有更高的優越性時,我們的先人就發明了熔爐冶鐵。大約在2500年前,當時西方沒有人能熔化那怕小到只有半斤重的鐵,而當時中國正在鑄造數噸重的鐵製品。

中國在鑄鐵方面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風箱這種優越的裝置,同樣是用來熔爐送氣提溫的裝置,中式風箱在向前和向後的抽送過程中都能鼓吹出空氣,將連續的空氣流輸送到熔爐。而西方的風箱在向下壓的時才排出空氣。在西方的熔爐中,大約有一半的時間沒有空氣增強火焰。中國的風箱不斷吹氣,不斷提高爐膛的火力,這使中國熔爐能產生足以將鐵熔化成液態的高溫。

西式風箱
西式風箱送氣
中式風箱打鐵

風箱使這些熔爐達到了足夠高的溫度,鐵像水一樣流動,後把鐵水倒進模具成型,這就是鑄造鐵。而在西方,熔爐將礦石中的鐵熔煉出來,但溫度僅高到足以產生大量鐵和熔渣熔合在一起的程度,必須錘擊該團塊以固結鐵並排出巖石狀爐渣。因此被稱為鍛造鐵

古代冶鐵,可以看到巨大的風箱

在我國,鑄造法製造的東西,它的碳含量很高,因此比較脆,在戰國時我們通過將鑄造鐵和鍛造鐵融合在一起生產鋼,以使金屬堅固而有韌性,而不是變脆,這就是所謂的鋼。因為冶鐵技術的提升,使得我國在戰國時期就能大量製造鐵製兵器,那時的中國,全國兵員幾百萬,是西方根本沒法比擬的,因為光有人沒有武器,是無法形成戰鬥力的

戰國時的青銅劍,鐵劍,鋼劍

在西方,鍛造法生產的鐵幾乎沒有碳,從而變得柔軟,更具延展性,但是硬度卻是非常的差。文獻記載羅馬人的鐵劍一刺就彎,要在地上踩直了再才能用。所以羅馬帝國多用寬短的短劍,因為他們的技術生產長劍比較困難,只能少量給軍官和騎兵用,所以西方只能維持少量騎兵,步兵短劍只能在大盾後面使用,並且因為武器產量低,製造難度高,西方的兵員數量一直是遠遠低於東方的,更別提質量了。我們完全可以無視網上那些經常討論同一時期中國和世界上的大國誰強誰弱的問題了,可以肯定的告訴你們,如果打起來,冷兵器時代的中國橫掃一切。

西方的冷兵器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很多大規模農民起義,而西方卻很少,西方為什麼都是貴族戰爭。或許很多人會說是因為文化,政治環境什麼的,其實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因為冶鐵技術。西方的冶鐵技術一直掌握在貴族國王手中,當時的鐵匠是貴族的私有財產,技術只有少數人掌握,一把鐵劍可能會傳數代人,實在是兵器稀少,你想造反,首先兵器就解決不了。

農民起義

而在中國,從秦末開始,農民起義就沒停過,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造反。原因也很簡單,基本上中國的冶鐵技術是可以傳外的,師傅傳徒弟,徒弟再傳徒弟,基本上村村都有鐵匠,這是一個很普通的職業。只要有需要,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生產大量的兵器,把人員武裝起來。

鐵匠鋪

到了宋朝,我們的冶鐵技術已然達到一個西方望而止步的境界。當時的中國,家家用鐵鍋,鐵製品已經從軍用普及到民用。民間都已經誕生把熔化成液體的鐵水潑到空中形成火花一樣的效果的打鐵花這種藝術了,補鍋也成為一種很多人用來賺錢的技術。

打鐵花
補鍋

先進的冶鐵技術,普及的鐵製品,讓中國的廚房工具越來越豐富,食物製作從烤,燉,煮這幾種形式,發展出了炒,炸,悶等等各種各樣的花樣,慢慢的形成了我國聞名於世的八大菜系。

滿漢全席

宋朝領先世界的冶鐵技術在蒙古人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驗證。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從宋金獲得了中原的先進冶鐵技術。在那個年代,兇猛的蒙古騎兵,配上當時最先進的鋼刀,橫掃了大半個亞洲和歐洲,整個世界都在蒙古人的鐵騎下瑟瑟發抖,當時的西方兵器碰上蒙古大刀,一砍就折,碰一碰就出現缺口,實在是輸得不冤。

龐大的黃金家族

直到19世紀,西方的冶鐵技術才真正的超過中國。回望那段恥辱的歲月,不久前還用木犁種地的西方文明,經過了工業革命,通過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國門。《南京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等等不平等條約的籤訂,讓我國損失了3/1的土地,抗日戰爭,造成了3500萬中國人的傷亡。

鴉片戰爭
籤訂不平等條約
抗日戰爭
臺兒莊血戰

我們不能為以前的成就沾沾自喜,展望未來才是我們這代人需要做的,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重回世界之顛,這一定要成為有生之年系列!努力吧,少年。

相關焦點

  • 冶鐵技術發展史,從秦開始,我們的冶鐵技術領先全球
    冶鐵畫像石為我們了解秦漢時期的冶鐵業提供了形象的資料,全國大範圍的冶鐵遺址則再現了當時冶鐵業的規模。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較早掌握冶鐵技術的少數幾個地區之一。從出土的秦律看,秦王朝不但專門設有「左採鐵」、「右採鐵」等主管冶鐵的官吏,而且在採鐵、冶鐵的考課以及鐵器供應和使用方面都有具體而詳細的規定,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秦鐵器廣泛使用的情況和鐵器製造業的發達。
  • 中國古代冶鐵史:技術和產量超一流,曾長期領跑世界!
    作者:梅劍銘我們都知道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留下無限的光輝,所以如果要說現在這個世界上哪個國家有資格稱自古以來,我想中國如果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吧!四大發明、中醫、中華武術……無不是其中的典範代表。但是鋼鐵冶煉技術也是其中極其璀璨的一顆明珠,縱觀世界歷史,中國當然並不是最早使用鐵器的國家,然而中國古代的冶鐵技術和產量是如此的先進和巨大,真的是讓人不得不嘆服。今天小編就帶你一起輕鬆了解我國牛逼的鋼鐵處理技術。
  • 以圖證史2:西臺鐵器文明子虛烏有,鋼鐵是中華文明第五大發明之三
    中華文明對人類的貢獻,遠遠不止大家熟知的四大發明。在李約瑟的著述中,中國對世界的貢獻至少有「一百項發明」。 01 「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國……不知鑄鐵器」 今天中國學界,迷信西方偽史,又文化自卑,充斥了各種中華文明「西來」說,比如中華文明源於古埃及,中華神話西來,尤其是「青銅西來」和「冶鐵西來」說。
  • 文字、醫學都一騎絕塵的古埃及,為何唯獨被冶鐵技術「拖後腿」?
    古埃及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古埃及人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種之一,其為世界文明作出了不少偉大的貢獻,如其文字埃及聖書文是現代英文字母可以追溯的最早源頭,發明了世界歷史上最早最便利的書寫紙——莎草紙。這影響了西方世界有三千年之久,直至中國造紙術於8世紀傳到中東,方才取代了莎草紙。
  • 蒲江冶鐵史 西漢中晚期已掌握冶鐵技術
    蒲江冶鐵史 西漢中晚期已掌握冶鐵技術   鐵溪河、鐵神廟、礦坑山、鐵礦山、高爐衝、爐子林、紅爐口……這些地名都來自成都市蒲江縣,它們的名字均與「冶鐵」有關。古時候,現在的蒲江縣境隸屬於臨邛地區。這裡傍著河流、背倚山林、蘊藏著鐵礦石的山峰佇立千年。
  • 成都人冶鐵工藝在漢代已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冶金考古通過研究古人留下的金銀銅鐵等,還原當時的生產生活,為今天的人們打開一扇回望歷史的窗口,讓我們得以看到古代成都冶鐵業的繁榮。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冶鐵考古專家楊穎東介紹,冶鐵考古是冶金考古中的一種,成都目前對鐵的考古成果比較多,也相對比較成熟。成都出土鐵器包含軍用、民用兩個領域,冶鐵工藝最早可追溯至戰國時期,到漢代,成都人的冶鐵技術已達世界先進水平。
  • 良渚遺址考古:向世界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
    ,專業考古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國際間的交流合作日趨頻繁,為世人呈現中華大地上如「滿天星鬥」的璀璨文明。  即日起,新華社在「新華調查」欄目中連續推出一組報導,通過對良渚文化、三星堆遺址等考古重大發現的最新報導,充分展示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充分展示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突出貢獻;充分展示考古重大發現對增強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積極意義,實證中華文明所深具的文化軟實力。今天播發第一篇《良渚遺址考古:向世界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
  • 中國是從什麼開始冶煉鐵的,冶鐵技術又是從哪來的呢?
    古人的冶煉技術,是在掌握人工取火之後,先是用於制陶工藝,史書記載「神農耕而作陶」,就是這一歷史事實的反映。從「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彩色陶器,估計需要1000度左右的高溫,才能燒制這種精美的夾沙細陶,這個溫度相當於青銅的熔點,冶金術就在制陶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 揭秘中國古代冶鐵業 漢末發明"灌鋼法"節省人力
    爭論   冶鐵技術源自中國還是西方?   鋼鐵冶煉技術是中國的傳統強項,公元一世紀羅馬帝國的博物學家老普林尼在其著作《自然史》中曾說「在所有的各種鐵之中,以中國鐵為最好。中國人把它連同各種織品和皮貨輸送給我們」。17世紀以前,中國至少有10項冶鐵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對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
  • 四川邛窯考古 重現漢代高爐冶鐵
    日前於四川邛窯考古遺址公園,依據漢代冶鐵遺址原樣築成的煉鐵爐,泛著金光的鐵水自爐底緩緩流出,既順利完成對漢代冶鐵爐由形態至築爐工藝的復原,也讓漢代臨邛冶鐵技術與冶煉過程得以真實重現。依據漢代冶鐵遺址原樣複製的煉鐵爐,成功煉出生鐵。
  • 【外國青年看惠濟】外國青年走進鄭州市古滎漢代冶鐵遺址 追尋寶劍...
    啟動儀式後,由河南工業大學的6名外籍留學生和外教組成的外國青年看惠濟採風團來到了鄭州市古滎漢代冶鐵遺址,實地探訪了解漢代冶鐵文化和大運河文化。外國青年一行觀看用漢朝鍛造技藝鑄就的鐵劍 攝影 萬慶麗  鄭州市古滎漢代冶鐵遺址位於滎陽故城西門外,是建於西漢中期漢武帝時代的一處冶鐵工場,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出土了很多熔爐耐火磚和大批陶模。
  • 漢代冶鐵遺址 千年前冶鐵工藝的輝煌
    發掘冶鐵遺址並不順利古滎漢代冶鐵遺址位於惠濟區古滎鎮滎陽故城西門外,是一處漢代冶鐵遺址。經市委有關領導批示,古滎漢代冶鐵遺址發掘工作正式開始,拉開了古滎冶鐵遺址發掘的序幕。發現兩座煉鐵爐基古滎漢代冶鐵遺址南北長400餘米,東西寬300多米,總面積12萬餘平方米。
  • 中國古代的高科技:影響世界的煉鋼術、大型水利工程
    這是迄今為止我們見到的中國最早的鋼製實物。說明了中國人在春秋晚期起就有煉鋼生產了,煉鋼生產在中國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生產鋼的國家,早在漢匈戰爭的時期,中國人就用鋼鐵鑄造的武器贏得了得優勢。首先是漢文帝年代的冶鐵技術,早就被公認為中華文明的強大招牌,春秋戰國年間,就首創生鐵鑄造技術,鼓風高爐等設備更全球領先。
  • 由青銅走向冶鐵之路,古代中國的驕傲
    使用青銅器,是人類文化發展進步的一個重要階段,從中國古文明起源的商周,到春秋爭霸的戰國,湧現出重達875公斤的司母戊方鼎、精美的曾侯乙尊盤和大型的隨縣編鐘群,以至大量的禮器、日用器、車馬器、兵器、生產工具等,這些在我們現在看來都是非常精美的名器,皆是當時良好的青銅鑄造技術所造就的。
  • 從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冶鐵技術便一直處於世界領先
    西周晚期,又出現了「塊煉法」冶煉技術。但用這種方法冶煉的鐵塊含大量雜質,需經反覆鍛打才能製作鐵器,而且產鐵數量少、質量差。據文獻記載,春秋中、後期即公元前7至6世紀左右,我國出現和使用了鑄鐵。這種鐵是用「生鐵冶鑄法」冶煉的,產鐵數量多、雜質少,質量較好。到了春秋晚期,中國已能鑄造鑄有法律條文的大型刑鼎了。
  • 恐龍稱霸地球一億六千萬年,為何都沒能孕育出文明?
    恐龍已於6500萬年前滅絕,現在我們也只能從電視的銀幕上見到。或者去到專門的地方,贍養一下它們已經變成化石的骨骼,除此之外,它沒有留下任何東西。曾經的王者,在經歷了几几千萬年的光陰後,也早已經落幕!我們發現了不少恐龍的化石,卻沒有發現他們留下文明的痕跡!
  • 世界四大文明發源地為什麼只有中華文明流傳至今
    他們分布在亞歐非大陸北緯30度左右的位置上,創造著各自燦爛的文明,但是雅利安人來了,他們崛起於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是個發展壯大的遊牧民族,他們分化遷徙給世界文明帶來極大的破壞,把古埃及和古巴比倫徹底埋葬,其中一隻南下的雅利安人消滅了古印度文明,至此四大文明只有中國獨存。
  • 聊一聊中華文化的底蘊以及對中華文明未來的展望
    所以他的失敗一個是自身文化裡存在的癌變因素,造成最終的內訌,更大一部分是對於華夏文明那是一顆毒草。我們要幸運大中華沒有被太平天國所統治。 其實如果你把中華文化看成一輛車的話,這車就是儒家文化。而他的輪子一個是道家的,一個是佛家的。這樣就好理解了,就是說每個普通中國人身上會有三重人格,儒釋道。奮鬥時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失意時歸隱山林看雲捲雲舒,如果看破紅塵就皈依佛門,潛心修煉,普度眾生。這時就有人問了,那伊斯蘭文明、基督教文明唐朝就和華夏文明接觸了中華文明裡也應該包括。
  • 論中華文明的基本特質
    本文原刊於《學術月刊》2018年第1期,原題:「中華文明的基本特質」。經授權刊用。與世界上許多以宗教為核心的文明體系相比,中華文明體系最重要的基本特徵就是其世俗性。孔子主張「敬鬼神而遠之」,認為世人應「畏天命」,對天道、祖先要有誠敬之心。圖為2017年2月21日,上午7時40分許,山東曲阜市,曲阜高鐵東站孔子塑像。
  • 馬蹬就是一對鐵環,漢朝冶鐵技術那麼發達,為何就是造不出來呢?
    首先,漢代的冶鐵技術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發達,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循序漸進的,中國是在春秋時期發明了冶煉生鐵和鋼的技術,但是一直到戰國時期才逐漸普及,取代青銅成為最主要的金屬。但是冶鐵的技術其實是不斷發展的,如果說戰國時期的冶鐵技術能夠跟明清時期的冶鐵技術達到同一水平,估計你也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