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冶煉技術,是在掌握人工取火之後,先是用於制陶工藝,史書記載「神農耕而作陶」,就是這一歷史事實的反映。從「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彩色陶器,估計需要1000度左右的高溫,才能燒制這種精美的夾沙細陶,這個溫度相當於青銅的熔點,冶金術就在制陶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在五金中,金、銀、銅、鐵、錫都在自然界存在的礦物質。但金銀質軟,不適合作為古人工具使用。鐵在自然界中,除了隕石裡面含有天然鐵之外,所有的鐵都是和別的元素化合著的礦物,必須經過冶煉,因此金屬中最初可以被利用的只有銅。銅有天然的,有一種孔雀石的銅礦石,只要與木炭一起燃燒,加熱到1000度稍高,就能煉出銅來。在用銅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到銅錫鉛合金的青銅。
那麼中國什麼開始冶煉銅的呢。
一,中國原始社會後期,發明冶銅術。
在甘肅東鄉林家永登蔣家,寧夏大何莊和秦魏家等遺址中,普遍發現了紅銅和青銅,如小刀、小錐等實用工具,那時不僅使用了冷鍛法,有的還經過冶煉,用單範(模子)鑄造。
二,中國夏朝製作銅器。
在中國的古書《尚書·禹貢》裡面記載夏鑄九鼎的傳說。而今天已經在考古發掘中得到證明,1975年,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遺址,曾出土青銅爵和青銅戈等器物,經測定大致為公元前17、18世紀,即夏代後期的產品,其鑄造技術,已經具相當水平。
三,商代青銅器的鼎盛時期。
商代的生產力較夏代更有發展,特別青銅工業,考古發掘的出土文物已經證明:專門用做煉銅的坩堝,已經應於生產;青銅冶煉工藝,已經超越了由礦石混合到用純銅、錫和鉛冶鑄的較高水平。河南安陽的商代晚期鑄銅用坊遺址,面積達1萬平方米,可見生產規模之大。其中出土的司母后大方鼎震驚世界。
西周和春秋,青銅冶鑄業有了長足的發展,銅礦的開採和礦石的冶煉,都達了前所未有的規模,湖北大冶銅綠山古銅礦遺址中,就發現總量約四十萬噸的廢爐渣,這些爐渣可煉出4萬噸紅銅。主要因為戰爭的規模不斷擴大用於製作兵器,人們大量使用青銅器物作為祭祀工具。
而在戰國時代,中國進入了鐵器為主的時代。
那麼中國從什麼時候開始有冶鐵技術的呢,
從早期出土的文物進行認為屬於春秋晚期,後來1990年,河南三門峽一座古墓出土了銅柄鐵劍,證實中國人工冶鐵的開始時間,最遲應在西周晚期,用量非常少。到戰國時,隨冶煉技術的提升,才大量的使用。在古書《國語·齊語》有管仲向齊桓公建議用鐵製造農具、銅製作兵器的記載。
中國的冶鐵技術是從哪來的呢。
實事求是的講,和整個世界文明橫向比較,中國在戰國時期(前475年至前221年)才真正進入到鐵器時代,已經遠遠落後於世界其他地區。
考古學家在地中海的近東地區,迄今已發現了至少14件公元前3000年的鐵器,其中至少有1件為人工冶煉,其餘情況不明,這些都是目前所知道最早的鐵器。公元前2000年,亞美尼亞山地的基茲溫達部落掌握了煉鐵技術,開始製造。此後,肥沃新月地帶在公元前1400年,腓尼基人和亞述人已經普遍使用了鐵器。公元前9世界亞述古國成為世界第一個普遍使用鐵兵器的國家,這也是它橫行中東的原因。在與亞述的戰爭中,中東諸文明得到了血的教訓,也紛紛掌握了普及了鐵兵器。前14世紀,鐵器傳入歐洲,使得希臘向鐵器時代邁進,希臘有充足的鐵礦,如著名的拉夫裡昂鐵礦。
中東諸國使用鐵器的技術在中亞地區傳播,至於何時傳入到中國沒有具體時間,只能以後考古發掘證明。總之,這些國家在使用鐵器上比華夏諸國可能要早兩個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