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是當今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科學界的泰山北鬥。畢生致力於物理學的研究,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等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深受物理學界的一致好評。然而,由於十幾年前以82歲高齡,娶28歲的女弟子翁帆為妻,他卻一直為國人所詬病。正當大家嘲笑他「一樹梨花壓海棠」時,有幾位網友發現翁帆和楊振寧的夫人杜致禮長得很像。仔細追蹤,杜致禮、翁帆二人不但相貌酷似,而且都曾是楊振寧的「學生」,只不過年齡差距不大。
他比楊振寧小五歲,是國民黨軍隊中將杜聿明的長女。他與楊振寧少年時就相識,少年時就相愛並結合。結婚後的日子過得很愉快,一起度過了53年的美好時光。
楊振寧回憶起從前,曾經將他們的相遇比作奇蹟。但死後,隔年楊振寧又娶了翁帆,長相和她十分相像,並把她評價為「天賜」。有些人因此認為他並不「專情」,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什麼是愛,什麼是婚姻?一位和原住民夫人很像的學生為楊振寧娶了一個妻子,就一定不專一嗎?
第一條楊振寧的金婚五十年
1922年生於安徽合肥書香門第,父親楊克純是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在少時,楊振寧極其聰明,記憶力超群。初中的時候特別喜歡數學,16歲的時候躍級升到西南聯大化學系,後來轉到了物理學。現年22歲,獲得清華大學物理學碩士學位,並成為清華當時物理系唯一一名公費留美學生。
今年22歲的楊振寧在等待出國期間,曾擔任西南聯大附中高二、高三的代課教師,而杜致禮則是他的班級成員。從一開始,楊、杜二人彼此都很好,但相處的時間較短,加上楊振寧當時專心學習,兩人並沒有發展起來。
從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後,楊振寧開始在家裡催促他組建家庭,可他卻不知道該找什麼樣的伴侶。直到有一天,他碰巧在鎮上唯一的中餐館裡遇見了杜致禮。杜聿明,曾是國民黨軍中將,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女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是西南聯大附中公認的「校花」。
一九四九年後,杜致禮獨自在美國求學。母子四人誤聽謠言,以為父親杜聿明已戰死。舉家移居臺灣,結果大哥因生活壓力過大,前途無量而自殺。財源中斷後,杜致禮來到一所免費學校讀書,碰巧遇見楊振寧。
杜致禮和楊兩人結婚後,杜致禮沒有放棄自己的職業,最終當上了當地學校的老師。與此同時,將所有的家務事都包在一起,內外兼修,十分得當。一位好太太,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在中美關係緩和後,楊振寧希望回國探親,但卻不知是先回大陸還是臺灣。杜致鼓勵他先回北京。在那之後的三年裡,楊振寧是第一個冷戰後回國的華裔科學家。此後的幾十年中,為祖國培養了大批高端科技人才。
根據楊振寧在聯大的同學許淵衝的說法:楊振寧在科學研究方面是一位天才,但精力全用在工作之後,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就人際關係而言,也是疲於奔命。所以楊振寧的成功,還要感謝杜致禮這個「背後的女人」。除日常生活照料外,出生於民國名門世家的杜致禮,在出席正式場合時也是一位大家閨秀的風範。當她領諾貝爾獎的時候,楊振寧與瑞典國王並肩而立,氣場十足。
後來,當楊振寧回憶這段婚姻的時候,他經常對人說:「…我們是在那個小餐館裡認識的。不提前一步,也不推遲一步。那就是命運之神。只能說是個奇蹟。」遺憾的是,杜致禮於2003年10月病逝,沒有陪著他度過餘生。
杜致禮死後一年,楊振寧在汕頭和學生翁帆結婚。由於兩人的年齡差距太大,在當時引爆了網絡輿論。成群結隊的人歡呼著辱罵楊振寧的「老牛吃嫩草」;嘲笑翁帆為了錢,不知羞恥。但這對「忘年戀人」卻一動不動,在一片嘲諷的笑聲中度過了十六歲。
之後,終於有人開始在網上為楊振寧命名。大批楊振寧的學生和清華學子,開始在全國各地「科普」楊教授的功勞。她們覺得:結婚只是楊振寧的私生活,因為個人的私生活就輕視一個如此傑出的華人科學家,是完全不合理的!有一種感覺楊振寧的學生說得對,於是慢慢放下偏見,開始比較客觀地看待自己的感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