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與杜聿明將軍什麼關係?曾稱親愛的寧婿

2020-08-16 蓑衣歷史堂

引言

提起楊振寧先生,我們最為熟知的便是他在物理領域所做出的成就。1957年,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58年,楊振寧先生當選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64年,他加入美國國籍,成為美國公民。楊振寧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著作等身,而今,他身體依然硬朗,與小自己半個世紀的妻子,共同生活的很幸福。也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愛情不分年齡,這便是真正的世紀愛情。今天我們不去談論楊振寧與翁帆的愛情,我們來了解下楊振寧先生與杜聿明將軍,到底是怎樣的關係呢?


正文

楊振寧先生出生在1922年10月1日,是一個書香世家。他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現任清華大學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在中國政界、學術界一直受到極高的推崇。


時間退回到六十多年前,那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楊振寧在西南聯大教書。那時候,杜聿明的女兒杜致禮也在西南聯大讀書,她長得十分出眾,舉止優雅,那一年,杜致禮17歲,正是青春年華。隨後,1945年楊振寧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學習,恰好,杜致禮當時也在美國衛斯理學院求學,但不久之後,杜聿明兵敗被俘,太太曹秀清被蔣介石挾持到了臺灣,作為籌碼,杜致禮的家庭生活和社會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轉變。1949年,杜致禮和楊振寧在聖誕節的時候,意外在普林斯頓見面,許久沒見的好友兼師生,在異國他鄉見面格外親切,很快,兩人便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杜致禮的母親和兄弟姐妹當時依然在臺灣,處境堪憂,因為父親杜聿明做了戰俘,蔣介石和宋美齡對待杜家人是冷眼相看,不是很待見。但是,很快,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消息傳到臺灣,引起巨大的轟動。要知道,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是多那麼的不容易。一個人有了地位,有了學識,有了籌碼,哪怕是你蔣介石和宋美齡,都不得不另眼對待,這就是知識的力量。

左起 翁帆 楊振寧 杜致禮


1957年,得知自己的女婿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杜聿明將軍欣然提筆,給楊振寧寫了一封簡短的信,出於特殊的身份和當時的政治環境,杜聿明將軍還是謹小慎微的,信中寫到:

親愛的寧婿:

我祝賀你獲得諾貝爾獎金。

這是民族的,希望你注意政治。

杜聿明 即草

杜聿明


一封簡短的家書,一封簡單的祝賀信,可以看出,杜聿明將軍的深明大義和愛國情操,在他的胸腔內,先有國之大家,然後才是個人的小家。雖為戰俘,但同樣是中國人,對待自己的國家,依然是熱血忠魂。


自從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後,蔣宋為了拉攏楊振寧去臺北,杜家人在臺灣的處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杜家人從此獲得出入自由,還給與一定的經濟支持。1963年,杜聿明的夫人終於來到了大陸,和杜聿明團聚,那時候,杜聿明已經獲得了特赦。

1971年,已經和杜致禮結婚二十多年的楊振寧,終於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嶽父。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宴請了楊振寧夫婦和杜聿明夫婦。楊振寧第一次見到見到杜聿明,一時楊振寧竟不知道怎樣稱呼杜聿明合適,畢竟杜聿明是戰俘出身,然後尷尬的稱呼了一聲「杜先生」。但是一旁的周總理直截了當的指出,不應該稱呼杜先生,應該叫嶽父啊。楊振寧聽後才恍然大悟,感到十分尷尬,於是連忙稱是。不得不佩服我們偉大的周總理,在待人處事這方面,從來沒有架子,讓人感到輕鬆和親切,周總理的一生,都在為新中國的建設奔波忙碌,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後來,楊振寧多次攜妻兒回國探親。1981年,杜聿明在北京逝世,楊振寧回國奔喪,遺憾的是,沒有見到最後一面。2003年,杜致禮去世,楊振寧傷心不已,後來,與小自己54歲的翁帆結婚,在當時引起轟動。


結語

杜聿明與楊振寧這對翁婿,由於當時各種原因,見面的次數屈指可數。但是,從兩人的書信來往看,兩人的關係非常的融洽,杜聿明對楊振寧取得的成就非常的欣慰,而楊振寧對自己嶽父杜聿明將軍的愛國情操和軍事才能,也是非常的欽佩。楊振寧先生於2017年8月26日,正式恢復中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無論是誰,無論一個人的能力和地位有多大,有多高,總是會懷念自己的家鄉的吧,這就是深埋在中國人骨子裡的鄉愁情懷。笑看紅塵,功名利祿,到頭來,能夠成就自己的,還是落葉歸根。

相關焦點

  • 資料: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圖)
    一九二八年就讀廈門國小、一九三三年就讀北平崇德中學、一九三八年插班昆明昆萬中學高中二年級、一九四二年西南聯大畢業、一九四四年西南聯大研究所畢業、一九四五年在西南聯大附中教學後赴美、一九四八年夏完成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一九四九年秋天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一九五七年獲諾貝爾物理獎、一九五八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一九六五年應紐約州立大學校長託爾邀請籌備創立石溪分校研究部門、一九六六年離普林斯頓赴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主持物理研究所
  • 兩位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合影,他們曾是合作關係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生於安徽省合肥市,世界著名物理學家,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中美關係鬆動後回中國探訪的第一位華裔科學家。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1]生於上海,江蘇蘇州人,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教授,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 楊振寧前妻杜致禮:書香門第,才華橫溢,是楊振寧唯一愛情
    1948楊振寧完成學業取得了博士學位,在留校任教一年之後,楊振寧前往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開始了博士後的研究工作。 1957年,年僅35歲的楊振寧與年僅31歲的李政道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了量子物理領域最為傑出的華人物理學家。其實楊振寧一生的成就除了個人的天賦與努力之外,另一個人在楊振寧成功的道路上也是功不可沒的,這個人便是楊振寧的原配妻子杜致禮。
  • 父親是清華數學系的主任,兒子是諾貝爾獎獲得者,這父子倆是誰?
    2004年,當82歲的楊振寧牽手28歲的翁帆時。這個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曾引國人高度關注和熱議。今天我們要介紹的父子倆,就是父親楊武之,兒子楊振寧。一. 父親楊武之讀者朋友們大都知道和李政道一起獲諾貝爾獎的楊振寧教授。
  • 杜聿明的女兒杜致禮:為丈夫楊振寧生3個兒女,她晚年生活如何?
    楊振寧,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他不僅僅是中科院院士,還擁有美國國家科學院、臺北中央研究院、香港科學院、俄羅斯科學院的院士頭銜,並且還是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在全球多所高校擁有教授頭銜。他在粒子物理學、凝聚態物理、統計力學等領域做出的貢獻是裡程碑性質的。
  • 楊振寧:原配娶杜聿明的女兒,現任娶女碩士翁帆,兩人卻宛如一人
    提起當今科學界首屈一指的物理學家,我們腦海中的第1位人物便是楊振寧。他是最早取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人之一,專攻的領域為粒子物理學和統計力學,說他是目前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也不為過。回憶起過去的種種楊振寧,將他們的相識看作一個奇蹟,可是自從夫人去世後,第2年他就又娶女碩士翁帆,並稱她為&34;。面對這樣的情況,有許多人會認為楊老不專一,對待感情太兒戲,那麼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 98歲楊振寧喜添千金?竟然成了「賣國賊」?英雄背後是時代的悲哀
    98歲楊振寧喜添千金?竟然成了&34;?英雄背後是時代的悲哀楊振寧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是我國非常重要的物理學家。但是他卻因為有些事情遭到了許多網友詆毀與謾罵。他究竟是做錯了什麼事情?
  • 杜聿明的女兒杜致禮:為楊振寧生下三個孩子,她的晚年結局如何?
    在這篇文章,筆者要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杜聿明的女兒杜致禮:為楊振寧生下三個孩子,她的晚年結局如何? 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墨林說,「很多人學問很大,脾氣也比較大一點,而楊先生,你跟他什麼都可以說。」
  • 楊振寧是在世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沒之一!我們卻幾乎都對他有誤解
    發現了楊振寧的標準理論所預言的例子,而獲得了7項諾獎,比如丁肇中、希格斯。60年來,研究標準理論獲得了數十項諾獎,楊振寧領導的徒子徒孫幾乎壟斷了諾獎60年的理論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獎項。,與妻子杜聿明的父親杜聿明是戰犯。
  • 楊振寧,1957年的諾貝獎獲得者,碩果僅存的最偉大的科學家
    楊振寧,物理學家,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出生於1922年。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曾任職於世界各大知名院校。 楊振寧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 楊振寧和Mills的論文,從數學觀點講,是從描述電磁學的阿貝爾規範場論到非阿貝爾規範場論的推廣。而從物理觀點上講,是用此種推廣發展出新的相互作用的基礎規則。
  • 水煮日報:袍子將軍杜聿明
    2、杜聿明組建機械化部隊後,曾不恥下問,深入探索,系統地掌握了機械化部隊的作戰指揮要領。在他的帶領下,部隊形成了練兵高潮。有記者評論說:「杜聿明雖非機械專科出身而鑽研機械知識,極有心得。治軍之暇,仍手不釋卷,將來學問之造詣,興事之成功,無可限量矣。」3、中國軍隊獲得崑崙關戰役的重大勝利後,舉國歡騰,各地的記者紛紛前來採訪前線將士。
  • 諾獎獲得者的國籍真的很重要
    也儘管錢永健與愛國科學家錢學森有著極為親近的關係,但國籍之別,表明這位有著華人同樣臉龐的科學家,其成長環境與國內有著很大的差別。諾貝爾獎舞臺上似乎並不缺少華人的身影。自該獎1901年頒發以來,共有六位華人獲得諾貝爾科學獎,他們分別是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和崔琦。然而,在這串引以為榮的名單裡,無一人緣自於內地的土生土長。
  • 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出爐了
    (原標題: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美法加三名科學家因雷射物理獲獎)北京時間10月2日17時50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Arthur Ashkin, Gerard Mourou和Donna Strickland,以表彰他們「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出爐,清華大學教授有望摘下物理學諾獎?
    Ric3位發現C肝病毒的科學家,摘得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攬下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之後,北京時間6日下午18時左右,瑞典皇家科學院又宣布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不要看我們國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可在諾獎評選上,我們一直是說不起狠話。迄今為止,中國籍學者拿到諾貝爾獎的只有莫言和屠呦呦兩人。2017年恢復中國籍的科學家楊振寧,在1957年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尚不具有我國國籍。
  • 量子光學先鋒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塞爾日·阿羅什和大衛·維因蘭德各自獨立發明和發展了測量及操控單個粒子的方法,並且在測量和操控時能夠維持粒子的量子力學性質,這種方法此前曾被認為是不可能做到的。塞爾日·阿羅什現年68歲,為法國量子物理學家,曾先後任職於巴黎第六大學、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以及法國高等師範學校,主要的研究領域是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學,為量子光學的主要領域腔量子電動力學的研究做出過重要貢獻。
  • 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約翰休姆去世
    原標題: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約翰·休姆逝世 享年83歲據BBC及彭博社8月3日報導,曾獲得1998年諾貝爾和平獎的英國北愛爾蘭社會民主工黨前領導人約翰·休姆3日逝世,享年83歲。
  • 李政道談與楊振寧決裂事件,坦言:諾貝爾獎只是浮雲
    李政道,1926年11月25日生於上海,江蘇蘇州人,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教授,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因在宇稱不守恆、李模型、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撲孤立子場論等領域的貢獻聞名。李政道的研究領域十分廣闊,在高能物理、粒子物理、天體物理、流體力學、統計物理、凝聚態物理、廣義相對論等方面建樹頗多。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出爐,清華大學教授未來有望摘下物理學諾獎?
    Ric3位發現C肝病毒的科學家,摘得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攬下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之後,北京時間6日下午18時左右,瑞典皇家科學院又宣布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 2個諾獎獲得者同臺:楊振寧問莫言,後者回答後引來激烈掌聲
    諾貝爾文學獎是一個有爭議的獎項,但獲得者的文學創作能力未必很差。2012年莫言獲得了諾獎,並且成為我國第一個獲獎作家。這在沒有獲得過諾獎的地方來說,自然是值得慶賀的事,然而隨著過分解讀,莫言搬回的諾獎反而成了「燙手的山芋」。無論在任何場所,莫言一出現就會被大家格外關注。
  • 楊振寧講(經典)數學笑話兼論數學和物理的關係
    它的中譯文已被收入楊振寧的新著「讀書教學再十年」(臺灣時報出版公司,1995), 這裡記錄的有關數學與物理學的關係, 來自筆者在1995年末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 訪問楊振寧先生時的一些談話材料, 因為不是系統的談話, 故稱「漫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