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提起楊振寧先生,我們最為熟知的便是他在物理領域所做出的成就。1957年,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58年,楊振寧先生當選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64年,他加入美國國籍,成為美國公民。楊振寧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著作等身,而今,他身體依然硬朗,與小自己半個世紀的妻子,共同生活的很幸福。也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愛情不分年齡,這便是真正的世紀愛情。今天我們不去談論楊振寧與翁帆的愛情,我們來了解下楊振寧先生與杜聿明將軍,到底是怎樣的關係呢?
正文
楊振寧先生出生在1922年10月1日,是一個書香世家。他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現任清華大學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在中國政界、學術界一直受到極高的推崇。
時間退回到六十多年前,那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楊振寧在西南聯大教書。那時候,杜聿明的女兒杜致禮也在西南聯大讀書,她長得十分出眾,舉止優雅,那一年,杜致禮17歲,正是青春年華。隨後,1945年楊振寧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學習,恰好,杜致禮當時也在美國衛斯理學院求學,但不久之後,杜聿明兵敗被俘,太太曹秀清被蔣介石挾持到了臺灣,作為籌碼,杜致禮的家庭生活和社會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轉變。1949年,杜致禮和楊振寧在聖誕節的時候,意外在普林斯頓見面,許久沒見的好友兼師生,在異國他鄉見面格外親切,很快,兩人便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杜致禮的母親和兄弟姐妹當時依然在臺灣,處境堪憂,因為父親杜聿明做了戰俘,蔣介石和宋美齡對待杜家人是冷眼相看,不是很待見。但是,很快,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消息傳到臺灣,引起巨大的轟動。要知道,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是多那麼的不容易。一個人有了地位,有了學識,有了籌碼,哪怕是你蔣介石和宋美齡,都不得不另眼對待,這就是知識的力量。
左起 翁帆 楊振寧 杜致禮
1957年,得知自己的女婿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杜聿明將軍欣然提筆,給楊振寧寫了一封簡短的信,出於特殊的身份和當時的政治環境,杜聿明將軍還是謹小慎微的,信中寫到:
親愛的寧婿:
我祝賀你獲得諾貝爾獎金。
這是民族的,希望你注意政治。
杜聿明 即草
杜聿明
一封簡短的家書,一封簡單的祝賀信,可以看出,杜聿明將軍的深明大義和愛國情操,在他的胸腔內,先有國之大家,然後才是個人的小家。雖為戰俘,但同樣是中國人,對待自己的國家,依然是熱血忠魂。
自從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後,蔣宋為了拉攏楊振寧去臺北,杜家人在臺灣的處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杜家人從此獲得出入自由,還給與一定的經濟支持。1963年,杜聿明的夫人終於來到了大陸,和杜聿明團聚,那時候,杜聿明已經獲得了特赦。
1971年,已經和杜致禮結婚二十多年的楊振寧,終於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嶽父。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宴請了楊振寧夫婦和杜聿明夫婦。楊振寧第一次見到見到杜聿明,一時楊振寧竟不知道怎樣稱呼杜聿明合適,畢竟杜聿明是戰俘出身,然後尷尬的稱呼了一聲「杜先生」。但是一旁的周總理直截了當的指出,不應該稱呼杜先生,應該叫嶽父啊。楊振寧聽後才恍然大悟,感到十分尷尬,於是連忙稱是。不得不佩服我們偉大的周總理,在待人處事這方面,從來沒有架子,讓人感到輕鬆和親切,周總理的一生,都在為新中國的建設奔波忙碌,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後來,楊振寧多次攜妻兒回國探親。1981年,杜聿明在北京逝世,楊振寧回國奔喪,遺憾的是,沒有見到最後一面。2003年,杜致禮去世,楊振寧傷心不已,後來,與小自己54歲的翁帆結婚,在當時引起轟動。
結語
杜聿明與楊振寧這對翁婿,由於當時各種原因,見面的次數屈指可數。但是,從兩人的書信來往看,兩人的關係非常的融洽,杜聿明對楊振寧取得的成就非常的欣慰,而楊振寧對自己嶽父杜聿明將軍的愛國情操和軍事才能,也是非常的欽佩。楊振寧先生於2017年8月26日,正式恢復中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無論是誰,無論一個人的能力和地位有多大,有多高,總是會懷念自己的家鄉的吧,這就是深埋在中國人骨子裡的鄉愁情懷。笑看紅塵,功名利祿,到頭來,能夠成就自己的,還是落葉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