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伴們知道中國的國土面積是世界第三大,形成了廣闊、多樣的地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畢竟時間有限,所以有很多貧窮落後的地方, 我國的扶貧計劃,一直在繼續, 由於變化多端的地形,許多村莊建在複雜的山區, 與世隔絕,但自然風貌非常完整。
小編今天介紹的這個村莊在貴州省, 貴州省多山, 是很多少數民族的居住地, 那個村莊沿著自然地形建在洞穴裡,也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後一個穴居部落, 全村幾乎沒有和外界聯繫,全村只有18戶,但人口達到了73人, 他們一般住在200米深的洞穴裡,洞裡的村民是苗族人,祖祖輩輩住在這裡,一直沒離開, 中國人重傳承,他們認為這是前輩選擇的地方,是自己的根,不想離開。
這個村子位於貴州省紫雲縣,相連的大山中有海拔2200米的筆架山,山體上有上中下三個洞, 這個村子建在中洞裡,貴州省的這片土地被稱為逢山必有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 貴州貴煙大多也選用這些天然溶洞埋藏,風味獨特, 洞裡的村民只有四個姓,村民們依然過著在日出和日落中屏住呼吸的生活, 洞裡不僅有村民住的房間,還有各種家畜,和諧自然。
人們在周圍山區的山上種玉米、小麥和紅薯, 田野裡道路穿梭,雞和狗在接觸, 就像陶淵明寫的桃花之源, 儘管與世無爭,還是避免了許多外界的喧鬧,但是村民們的消息非常閉塞, 這裡的村民幾乎每周出去一次,步行15公裡就可以到達最近的市場, 因為是非常常見的農作物,所以什麼也賣不出去,為了換取生活必需品, 如果有人生病,對家庭來說是非常大的負擔。
苗寨的景色是洗心之美,但人們的生活水平確實很艱苦, 隨著媒體的發展, 這個最後的穴居部落也開始被報導,讓外面的人了解他們,許多遊客像探險一樣沿著他們的部落路線, 額外給村民帶來了收入, 雖然沒有開發成觀光地,但去觀光的人也絡繹不絕。
看了小編的介紹,與小夥伴們對這個穴居部落有一定的了解相比,小夥伴們對此有什麼看法呢?走出洞穴,村民的生活應該會更好,但失去了最原始的生活,留在村子裡,交通不便,很危險, 他們應該出去嗎? 歡迎在評論區進行評論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