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4時10分,廈門思明區海邊一幢民宿的天台上,爆發出一陣陣歡呼。廈門上空的日環食天象,那時進入了環食階段,一輪纖細的金環出現在昏暗的天空中。這輪金環持續了近1分鐘,讓從上海奔赴廈門觀測的10多位天文愛好者大呼過癮。「我們在日食發生48小時前發現廈門天氣好轉,才決定來這裡觀測並做B站直播,非常幸運!」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建設指揮部展示教育主管、上海市天文學會副秘書長施韡說。
日食主要分為三種類型:日全食、日環食和日偏食。「太陽的直徑比月球大400倍左右,而日地距離也差不多是月地距離的400倍,就是這麼巧,但畢竟不是正好相等。」施韡解釋說,「這意味著太陽、地球、月球運行到一條直線上時,有時候月球視直徑比較大,完全擋住太陽,地球上就發生日全食天象;有時候月球視直徑比較小,沒有完全擋住太陽,就發生日環食天象。」
各地天文愛好者在廈門海邊民宿的天台上觀測日環食。
6月21日恰好是農曆五月初一和夏至,日環食穿越我國西南至華南部分地區。環食帶經過西藏中部、四川中部、重慶極西南、貴州北部、湖南中部、江西南部、福建東南部和臺灣中部。這條環食帶很窄,最大寬度僅21公裡。我國境內其他地區,則都出現了不同食分的日偏食。當然,要觀測到這一天象,還需天公作美。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建設指揮部科普專家張瑤說,她與施韡做了多個視頻直播預案,包括在上海直播日偏食,可惜上海近期處於梅雨時節,市民沒能親眼目睹「天狗吃太陽」。
「我們很珍惜這次機會,」施韡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因為我國境內再次出現日環食,要等到10年後的2030年6月1日,日全食則要等到2034年3月20日。」老天垂青有準備的人,上海天文館兩位科普專家帶著一臺可觀測太陽色球層的日珥鏡,從上海抵達廈門後,遇到了好天氣。今天下午的觀測和直播過程中,太陽全程「露臉」。與他們一同追日的,還有10位上海天文愛好者。張瑤介紹說:「這次來廈門觀測的全國各地天文愛好者有很多,我們被拉入了一個500人的微信大群,上海天文愛好者就有40多人。當然,這只是各地來廈門追日的一部分人。」
上海天文館專家拍攝的日環食各個階段。
今天下午2時43分,日環食初虧。廈門海邊一幢民宿的天台上,站滿了戴口罩的各地天文愛好者。他們有的戴著日食眼鏡,有的架起了貼太陽濾光膜的天文望遠鏡,還有的用貼太陽濾光膜的攝像機拍攝海邊日食美景。隨著時間推移,太陽右下方的圓形陰影越來越大。下午4時10分,整個月球的圓形陰影進入太陽圓面,讓太陽變成了一輪金環。「你看,這個金環很細,因為廈門的日環食食分很大,達到0.994。」張瑤指著他們拍到的照片說,「而且我們的觀測點靠近環食帶中心線,所以這個環幾乎是同心圓。」她覺得,這是很多年來,在我國境內觀測條件最好的一次日環食。
小孔成像顯示出「2020.06.21 廈門」字樣。
除了最美金環,兩位科普專家還為B站直播反響感到欣喜。施韡最近註冊的「水兄」帳號,此次吸引了10000多名網友在線觀看。他們製作的小孔成像也取得預期效果——通過一塊扎了很多小孔的硬紙板,在地面上呈現出「2020.06.21 廈門」字樣。每個小孔成像都是「被咬了一大口」的太陽影像,直播時讓網友感到很有紀念意義,「水兄」還科普了其中的科學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