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小啟,在周一的早晨又如約跟您見面,在今天文章開始之前先跟大家分享幾部經典電影臺詞,周一我們一起繼續努力哦~
1、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人的,不是我們的能力,而是我們的選擇。《哈利-波特與密室》
2、你真正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所做所為。《蝙蝠俠:開戰時刻》
3、當你年輕時,以為什麼都有答案,可是老了的時候,你可能又覺得其實人生並沒有所謂的答案。《墮落天使》
4、見過磕長頭的人嗎?他們的臉和手都很髒,可是心靈卻很乾淨。《可可西裡》
5、最了解你的人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敵人。《東邪西毒》
6、懶人電影網有信心不一定會成功,沒信心一定不會成功。《英雄本色》
7、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麼退出?《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
8、如果不能驕傲的活著,我選擇死亡!《紅色戀人》
9、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得到什麼。《阿甘正傳》
10、星星在哪裡都是很亮的,就看你有沒有抬頭去看他們。《玻璃樽》
好啦~今天小啟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新生兒的心理髮育##新生兒的餵養#
新生兒的心理髮育
一、新生兒的感覺能力發育怎樣?
新生兒出生後就要通過感官接受來自外界的刺激。下面具體陳述新生兒的各種感覺功能的發育情況。
(1)聽覺:新生兒出生後對突然的響聲有反應,會受驚,會停止手腳忙亂。兩周後出現明顯聽覺。如果用持續、溫和的聲音在離寶寶耳朵10~15釐米處進行刺激,寶寶會轉動眼球甚至轉過頭來。當然,寶寶最喜歡聽的還是媽媽的聲音,聽到母親的聲音就能停止哭聲,安靜下來,這是因為在母體內時聽慣了媽媽的聲音。
(2)視覺:新生兒出生時,視覺模糊,但有光感反應。以強光照射會引起瞬目,但眼的運動尚不協調,可有一時性斜視及眼球震顫,生後3~4周即消失。新生兒由於眼肌控制能力差,雖然睜開眼,但視線不會停留在任何物體上。經過光和物體的刺激感受後,視覺開始集中注視眼前物體。滿月時,目光能注視近距離緩慢移動的物體。新生兒喜歡注視色彩鮮豔的物體,對紅色和藍色有不同的反應,喜歡注視輪廓線和曲線物體的圖像。
(3)味覺:新生兒的味覺很敏感,他能感受到什麼是甜、酸和鹹,並能做出不同的反應。喜歡甜味,嘗後出現吸吮動作,不喜歡苦、酸、鹹味,嘗後會出現閉眼、皺眉、苦臉而轉頭避開。
(4)嗅覺:新生兒嗅覺發育較早,能區別不同的氣味,能通過嗅覺尋找母親的乳頭。喜歡媽媽身上的那種奶味,喜歡聞果香味,不願聞臭氣。媽媽也能通過氣味確定自己的寶寶,於是嗅覺就成了母嬰之間相互了解的一種方式。
(5)觸覺:新生兒從生命一開始就已有觸覺。習慣於被包裹在子宮內的新生兒,生出後自然喜歡緊貼著身體的溫暖環境。當抱起寶寶時,喜歡緊貼著媽媽的身體,依偎著媽媽。寶寶哭時,父母抱起來並且輕輕拍一拍,寶寶就不哭了。新生兒喜歡媽媽懷裡的那種溫暖的接觸,喜歡被輕柔地撫摸身體,對這種接觸能感到安全。新生兒對不同的溫度、溼度、物體的質地和疼都有觸覺感受能力。就是說,寶寶有冷熱和疼痛的感覺。 嘴唇和手是新生兒觸覺最靈敏的部位。
二、新生兒的動作發育水平怎樣?
新生兒動作的發育,是以骨骼、肌肉、神經系統的生理發展為前提。發展的順序是從上部到下部,從中間到邊緣,從整體到部分。
新生兒出生時全身只會無規律地亂動,動作不協調,也不能改變自己身體的位置。仰臥在床上時,頭僅能向左右轉動,四肢會伸縮、彎曲,做擁抱姿勢。俯臥時四肢呈遊泳狀態,頭不能抬起。到滿月時試著抬頭但無力,只能使鼻部離開床面,將頭轉向一側便於呼吸。豎抱時頭不能豎立,由於本能的反應,小手會抓握成拳頭狀。
三、新生兒的情感發育水平
新生兒出生後,就具有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不過,這些情感都是與生理需要聯繫在一起的。如新生兒吃飽、穿暖、睡好,就愉快;當需要不能滿足,如飢餓、疲倦、未睡好,就要哭鬧。哭鬧時間和次數在新生兒期最長和最多。
哭聲是寶寶表示需要的語言,用哭聲和大人們交流,以引起成人關注他(她)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提醒大人不要忽視他(她)的存在,這是一種無條件反射。另外,新生兒在哭的同時,呼吸及語言發音器官也自然地得到鍛鍊和發展。
新生兒雖然在出生到滿月的一個月中,能通過感覺、動作、情感的發育,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各種不同的反應,這說明寶寶已開始了心理活動,但與成人相比,這種心理反應是低級的,只是個人意識活動的開端,還處於原始的狀態、剛開始起步的階段。
四、新生兒個性發育水平怎麼樣?
新生兒出生後,父母馬上就會發現孩子在個性上存在著差別。
有的寶非常老實、非常安靜、較好帶養,睡眠時間長,肚子不十分餓就不會醒,肚子餓了就咕嚕咕嚕地吃奶,不怎麼哭。若是吃母乳,會把兩側奶全部吃空,若是吃配方奶也能輕鬆地吃掉100多毫升。新生兒吃完奶就要小便,換尿布時顯得很高興,然後又不知不覺地睡著了。在夜裡一般醒1 ~2次,每次換完尿布、吃完奶又馬上睡著了。每天大便一般1~2次。這樣的小兒屬易撫養型。
有的新生兒就不那麼老實,帶養起來比較費勁。寶寶對外界刺激很敏感,有一點兒聲響馬上會醒,醒來後如果尿布溼了就哭,表現出不高興,即使換了尿布,如果肚子餓了仍然哭個不停。如果是吃母乳,吃了6~ 7分鐘後飢餓感一消失就不再吃了,此時寶寶肚子並未飽。如果再硬塞奶給他吃,就會把吃進去的奶全部吐出來,待過去10多分鐘又會因餓而啼哭,再吃5~ 6分鐘才能睡去。如果是餵配方奶,奶嘴稍有不通暢就哭,甚至把奶嘴吐出來不吃了。
有時餵完了奶,剛過20分鐘又把奶全吐出來,這種情況多見於男孩。由於每次吃量和吐奶量均不同,飢餓的時間也就不同,所以餵奶時間也就沒有規律。這樣的新生兒屬撫養困難型。
五、新生兒的原始神經反射種類有哪些?
一般來說, 新生兒常見的原始神經反射有以下幾種。
(1)覓食反射
用手指或乳頭輕觸新生兒的口角或面頰部,新生兒會將頭轉向被觸摸的這一側, 並有張嘴和吸吮動作。這個重要的反射,能使寶寶找到和吃到食物。該反射正常,在出生後3~ 4個月時消失。
(2)吸吮反射
將乳頭或手指放在新生兒兩唇之間或口內,新生兒即會出現有力的吸吮動作。該反射正常,在出生後4個月時消失。
(3)握持反射
(4)將手指或筆桿觸及新生兒手心時,寶寶會中根緊不放。該反射正常,在出生後3個月時消失。
(4)擁抱反射
當用手託起新生兒,其中一手託住新生兒背部,另一手託住新生兒頭部和頸部,然後突然放低頭部3 ~ 4釐米(手仍然託住其頭部和頸部),使頭及頸部後傾10° ~15° ,此時新生兒出現兩上肢向兩側外展伸直、手指伸開、兩下肢伸直, 然後兩上肢向胸前屈曲內收,呈擁抱狀姿勢,此即為擁抱反射。該反射正常,一般在出生後4~ 5個月時消失。
(5)踏步反射
用兩手託住新生兒腋下並支撐頭部扶持直立並使身軀向前略傾,足底與床面或桌面接觸,新生兒就會自動地出現踏步動作或開步走的姿勢,即為踏步反射。該反射正常,在出生後2個月時消失。
(6)交叉伸腿反射
新生兒仰臥,在膝關節處用手按住使腿伸直,再刺激同側足底,則另一側下肢會出現先屈曲,然後伸直並內收,內收動作強烈時可將腿放在被刺激的腿上。該反射正常,在出生後2個月時消失。
六、新生兒的心理健康的特點有哪些?
在一整天內,新生兒的狀態都要發生各種變化,其典型狀態如下:
(1)有規律的睡眠
新生兒合著眼,呼吸均勻,沒有動作,這時不易喚醒他。
(2)沒有規律的睡眠
新生兒合著眼,呼吸不均勻,肌肉時時輕微地抽動,但沒有大的動作。此時某些聲音或閃光會讓其微笑。
(3)瞌睡
新生兒睜著眼,身體活動多一些,呼吸不均勻,此時對外界的刺激還是敏感的。
(4)安靜的清醒
新生兒在吃過奶,換過尿布,打過嗝後,會睜眼會兒, 可能一面擺動頭部, 伸伸手腳,擺動身體,一面看著眼前的環境或掛在頭上方的活動玩具,有趣的環境能引起或保持安靜的清醒狀態。
(5)清醒時的活動和哭叫
可能由於飢餓、寒冷或疼痛,把嬰兒放進小床,或從嘴裡拿掉橡皮奶頭,開始只是輕聲地啜泣和輕微的動作,然後是逐漸增強的,有節奏的哭叫和蹬踢。也可能從手足亂舞和陣陣尖叫開始,持續一段時間後逐漸平息,以上這些狀態都受生物鐘的支配而交替出現。
新生兒的餵養
一、新生兒需要哪些營養素?
人體的營養素有六種:蛋白質、脂肪、糖、無機鹽(礦物質)、維生素和水。新生兒所需的營養素不僅能維持身體的消耗與修補,更重要的是要供給寶寶生長和發育之用。
母乳是新生兒最理想、最科學、最合理的食品,其營養豐富,易消化吸收。哺食母乳的優越性,是任何代乳品都無法比擬的。
二、為什麼說母乳是新生兒最理想的營養品?
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科學家把母乳稱為嬰兒的天然高級營養品,是有科學道理的,其緣由分別陳述如下。
(1)母乳含有各種營養成分
母乳具有新生兒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各種營養成分,營養豐富,且易消化、吸收。
(2)母乳中的蛋白質、脂肪和乳糖適合新生兒消化和吸收
母乳的蛋白質質量好,2/3是白蛋白,容易消化吸收,還含有一種酶能幫助消化脂肪。母乳的脂肪球比牛奶小,易於消化吸收。這不僅有利於寶寶體格的生長發育,更是寶寶大腦發育不可缺少的原料,所以母乳被稱為「生命之本」,是寶寶健康成長的源泉。
(3)母乳餵養可以減少佝僂病的發生
鈣在佝僂病發生中起到一定作用,缺鈣可以引起佝僂病,而母乳中微量元素特別是鈣、磷元素的比例利於寶寶吸收,故母乳餵養的新生兒較少發生低鈣血症。
(4)母乳具有增進免疫力,增強體質的作用
母乳中含有多種對付病原體如細菌、病毒、過敏原的免疫球蛋白,尤其是初乳中含有大量抗體, 使新生兒出生後接受到第一次被動免疫,以保護幼小脆弱的身免受病菌的侵襲,具有抗感染、抗過敏作用。母乳中還含有促進乳酸桿菌生長、抑制大腸桿菌、減少腸道感染的因子,這些因子在預防腸道或全身感染中都有一定作用。
(5)母乳溫度適宜
母乳量隨著嬰兒的生長而增加,溫度及泌乳速度適宜,餵養方便。
(6)母乳餵養有利於增進母嬰感情
母乳餵養使母嬰有更多的肌膚接觸、親吻及體溫的溫暖等活動,有利於建立母嬰依戀感情,有助於更親密的母嬰親情關係建立。
(7)母乳餵養可以促進嬰兒身心發育
哺乳過程中,母嬰間目光的對視,促使寶寶看到母親的笑臉,母親那雙會說話、會傳遞母愛的眼睛。母親注視著寶寶,會激起強烈的感情。這對新生兒以後心理、行為等發育有著深遠的影響。另外, 哺乳過程對寶寶各個感官的刺激,都可促進寶寶的智力開發。
(8)清潔、衛生
母乳還具有經濟方便、清潔衛生等優點。
(9)母乳餵養有益母親身體健康
伴隨嬰兒吸吮而產生的縮宮素,能促進新媽媽的子宮收縮,減少產後出血,促進子宮復原,促使新媽媽早日康復。哺乳母親較少發生乳腺癌和卵巢癌。用母乳餵養,母親的月經可晚些復潮,有利於避孕,也有利於母體內的蛋白質、鐵和其他營養物質的貯存,有利於產後身體的康復。
二、產後多長時間應開始讓新生兒吃母乳?
母乳餵養越早越好,研究發現,新生兒生後1小時是一個敏感期, 且在出生後20~30分鐘,嬰兒的吸吮反射最強。如果此時沒能得到吸吮的體驗,將會影響新生兒以後的吸吮能力;寶寶生後母嬰接觸的時間越早,母嬰間感情越深,嬰兒的心理髮育越好;且新生兒敏感期正是確立母嬰間感情聯繫的最佳時期。因此,正常足月新生兒在出生後30分鐘內,就應開始吸吮乳頭,及早獲得初乳,並促進新媽媽乳汁的分泌。
三、如何判斷新生兒的營養狀況是否正常?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健康成長,會因自己的嬰兒長得比別人的同齡嬰兒胖而高興。其實,營養不良或長得太快、太胖都不是健康的表現。那麼嬰兒健康的標準是什麼呢?
合理餵養、生長順利的新生兒的體重在第1個月,應增長600克以上。若在滿月時還沒有達到標準,那就應該檢查一下 是何原因,是餵奶量不夠,還是飲食質量不好,抑或因為有什麼病而影響了營養的吸收。
除了體重這個指標外,營養好的新生兒皮下脂肪都比較豐滿。營養不良的新生兒,開始表現出肋骨顯露、腹部凹陷,後來就漸漸變得小老頭一樣,尖下巴、抬頭紋,和一對無神的大眼睛;頭髮也較稀疏且沒有光澤;哭聲微弱,四肢無力;有的還出現水腫,這些均是嚴重缺乏營養的表現,需要及時送到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