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保健」大本營銷售:權健老總都在用每天躺贏4萬元

2020-12-03 東方財富網

一段時間以來,上觀新聞記者在12345市民服務熱線發現,不少市民開始質疑這些貼著「量子」技術標籤的保健產品和設備。其實,中國物理學家潘建偉早就闢謠說:「標榜量子概念的保健品幾乎都是假的,不要受騙上當!」

那麼,「量子」保健騙局何以得手?製造騙局的是些什麼人?

「3·15」前夕,記者找到一處疑似炮製「量子」產品的「大本營」希望從中尋找答案。

「量子植入倉」能隔空傳導能量?

「量子倉、量子能量注入、量子項鍊、量子晶片……」在搜索網站上輸入「量子」二字,會出現大量關於量子技術的「前沿商機」。一家位於真陳路的「菱量納米科技有限公司」引起記者注意。該公司不僅從事「量子植入和量子產品生產」,還帶有「學術光環」——是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上海分院的「量子應用課題組」。在網站搜索一番,公司的主打產品是各式「量子」日用品。

「菱量納米」公司對外掛牌「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上海分院」量子應用課題組。

記者根據網站上的電話聯繫到這家公司的紀總,不久便被拉到微信群參加培訓。3月4日,記者以經營老年人旅遊服務的市場經理身份前去「談項目」,如約來到真陳路1018弄的城市工業園區。沿著園區圍牆一路往裡走到底轉個彎,便看到「上海菱量納米科技有限公司」的招牌,還醒目提示這裡是「量子技術研發基地」。

剛踏入大門,只見牆上掛滿金黃色的獎章和證書。「中國3·15誠信企業」、世界養生大會量子檢測報告、CCTV廣告戰略合作夥伴……一名中年男子和兩名中年女性剛巧也進來,他們笑著說,剛從運營中心過來,看看工廠情況。此時,辦公室走出一名穿黑色正裝的年輕女子,連忙遞出一張名片,身份是「運營總監」,名片背面註明「已植入光波量子能」。這位梁姓總監帶著記者等5人,按照牆上的宣傳海報解說起何為「量子技術」。

「我們量子技術的民用化就是在於加強微循環……」「我們研發了國際領域空白的量子糾纏技術和赫茲波穿越時空隧道效應……」也許是太專業,在場的人沒啥反應,對於技術原理更是雲裡霧裡。

不過,一則「量子醫學價值」的海報打破了現場沉默。梁總監稱,量子治療學說在美國《科學》雜誌刊登,能逆轉衰老,不治而愈。「中老年人的血管往往非常彎曲,說明處於亞健康狀態,速度慢、頻率低。公司成功研製量子能量遠距離傳輸技術——量子植入倉。所有產品經過量子植入倉48小時,就能實現與植入倉的同頻共振,從而改善身體的微循環。無論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就能隔空完成能量的傳導,改變人體的平衡力、柔韌度。這就是量子糾纏效應,它是一種超微觀的暗物質!」

想看「核心東西」須先成為會員

這個無所不能的量子植入倉長啥樣?在梁總監帶領下,穿過辦公區來到廠房車間。她打開電壓箱幾個按鈕,不遠處一間玻璃房內亮起了燈。梁總監指了指一個約10平方米的鐵皮小屋說:「這就是量子植入倉,耗費數千萬元研發。」記者看到,小屋外標著「量子植入倉第四代量子技術」。記者欲進入,卻發現關著門。梁總監稱,像這些核心東西,外人看不了。

廠區總共1000平方米左右,被劃分為「已植入區」與「待植入區」。一名員工正在組裝一支支活力霜。「為啥要把原來黃色蓋子換成白色的?」梁總監解釋,公司要對加盟的護膚品重新包裝。這款護膚品用途甚廣,從消炎殺菌到治療腰椎間盤突出,都有效果。記者細看商品信息,它來自一家廣州的化妝品代工企業。

記者又注意到一款「白樺茸飲品」,出產國為俄羅斯,進口商為浙江一家藥業公司,產品標註流通許可證編號為SP開頭的16個數字。事後記者查詢得知,該編號屬於一家重慶的代購企業,且已經過期。事實上,我國早在2015年就已廢止「食品流通許可證」的說法,已改為經營許可證。

「這些商品本身就很好,放在量子植入倉48小時後,吸收率可以提高成百上千倍!」梁總監提醒記者,如果對量子植入倉有興趣,首先要成為菱量康的會員。在樣品間,水杯、護腰帶等日常用品竟標價8980元、3888元。梁總監解釋說:「這些吊牌價定得這麼高,就是為了不讓零售的。要想便宜,必須要成為我們會員。」而要成為會員,需要前往離加工廠不遠的「運營中心」辦理相關申請。

「量子人體艙」實為紅外線小屋

運營總監提到的運營中心距離工廠約5公裡,位於嘉定區南翔鎮運通星財富廣場B座1208室。一間半開的大門露出「菱量科技」四字。記者進門看到,整個辦公室三分之二布置成會議室。

紀總還在開會,工作人員推薦記者先做做「微循環檢測儀」。這是一種搭載外置屏幕的顯微鏡,受試者的指甲蓋下方被塗上棕櫚油後,伸向顯微鏡下方查看血管流動情況。由於技術不熟練,對方始終定位不到血管。最終,只好指著一塊白色部分稱記者「溼氣太重」。另一名「老總」上前協助調試,並讓記者拿著「量子水杯」查看血管流通情況,「看!是不是流通速度變快了!說明微循環改善了。」

此時,記者聽到房間一側角落鼾聲如雷,一名中年大叔臉色緋紅地躺在一個白色艙體裡。據李總介紹,這是量子人體艙,專門治療失眠多夢,價值19萬元。記者看到操作界面上全是韓文,檢索翻譯為「紅外線光能小屋」。

不一會,紀總與不少中老年人從辦公室出來。她讓工作人員為大家做一個「滴水成冰」實驗:一人從車載冰箱裡拿出一瓶「仙都礦泉水」,往外一倒,立刻變成一堆碎冰渣;用力一甩,瓶內出現冰花。

這其實就是物理上的「過冷」現象,但紀總說,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現象,是因為「這是一億年前從侏羅紀時代就有的,需要在地下循環25年才會湧出的水。」「權健的張總眼睛不好,讓他用這個水洗眼睛。10分鐘不到,他就跟我說特別舒服。」

實驗立即引發圍觀,一名中年女子質疑道:「難道比淨水機還好嗎?我也做過直銷團隊,當時推廣過一款抗氧化、降血糖保健品,要2000元。」現場馬上有人表示:「那還是便宜的,有的要1萬多元呢,關鍵是怎麼讓人相信!」工作人員馬上駁斥:「淨水機再好,只能產出直飲水;我們這是天然的,在浙江仙都有生產線。」

按照瓶身上的QS331106019079的生產許可證號,記者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上檢索,並無結果。

吹噓神奇的「躺賺」模式

「大家一聽量子就說是騙子,其實是他們沒遇到真正的量子產品。」見記者對各類儀器頗感興趣,紀總拉記者進辦公室交流。

一開始打「感情牌」,紀總稱公司先前是幫直銷公司做代工,但直銷公司「走歪路」,產品賣得貴,賺了錢就不管代理商。現在要成為他們的會員,「報單價」只要2000元,還送價值兩三千元的量子產品。「人人都投資得起,關鍵是它能產生十倍、幾十倍的收益。」「你只需要帶人了解這個健康產品項目。我們幫你成交,只要帶個人來,基本上百分之百成交。」

談話間,陸續有人跟紀總打招呼:「又刷了兩臺微循環測試儀,1880元內部價」;一名女子直言感謝公司,今天進帳1000多元;另一名福建口音的男子稱想要成為公司「董事」,為公司拓展全國業務。

「為了讓我們的產業形成裂變,讓每個人參與進來。公司每天拿出營業額的10%返還給現有會員,打入到公司分給你的帳戶中,秒到帳,秒提現。此外,每推薦一個人進來,就能拿到15%分成,間接推薦進來可以拿到25%分成。」

紀總在桌上比劃了一個圓,發展數十人到數百人的團隊,還有一個團隊領導獎。「你的團隊永遠是你的團隊,像太陽一樣發散光芒,無數條線都能發展。」

「最神奇的是『躺賺』模式。當你的團隊滿足500號人,你的直推滿20個人,將獲得全國進單2%的利潤分成。到那時,每天如果有1000人『報單』成為會員,那你每天就『躺贏』4萬元。」賺錢似乎輕而易舉。 話畢,紀總直勾勾盯著記者,「要不要今天自己先報一單?」

記者從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到,菱量納米科技有限公司註冊於上海金山區,註冊資本5000萬元,實繳出資10萬元。前來加盟的或已成為會員的人都參與過直銷活動,在他們對話中,時常出現一些直銷公司的名字。其中,深圳的「龍愛量子」集團以「量子」技術為噱頭,以投資8.5萬元就能獲得上百萬回報的噱頭作引誘,號稱旗下有量子農業、量子工業、量子醫學、量子養生等「九大運營板塊」,先後騙取200多萬受害者,2017年因涉嫌傳銷被查封。

(文章來源:上觀新聞)

相關焦點

  • 「量子保健」大本營銷售:權健老總都在用,每天躺贏4萬元
    一段時間以來,上觀新聞記者在12345市民服務熱線發現,不少市民開始質疑這些貼著「量子」技術標籤的保健產品和設備。其實,中國物理學家潘建偉早就闢謠說:「標榜量子概念的保健品幾乎都是假的,不要受騙上當!」那麼,「量子」保健騙局何以得手?製造騙局的是些什麼人?
  • 「量子保健」大本營銷售:每天躺贏4萬元
    「量子保健」大本營銷售:權健老總都在用,每天躺贏4萬元  一段時間以來,上觀新聞記者在12345市民服務熱線發現,不少市民開始質疑這些貼著「量子」技術標籤的保健產品和設備。其實,中國物理學家潘建偉早就闢謠說:「標榜量子概念的保健品幾乎都是假的,不要受騙上當!」
  • 直銷代工廠堂而皇之兜售「量子日用品」行騙
    那裡每天有二三十人去體驗,不知是不是有什麼貓膩?  一段時間以來,本報記者在12345市民服務熱線發現,不少市民開始質疑這些貼著「量子」技術標籤的保健產品和設備。中國物理學家潘建偉早就闢謠說:「標榜量子概念的保健品幾乎都是假的,不要受騙上當!」  「量子」保健騙局何以得手?製造騙局的是些什麼人?
  • 湖南湘潭查處「權健」保健食品總砷超標案,罰款8萬元
    市場監管總局官方微信2月21日發布「百日行動」執法典型案例,其中,湖南省湘潭市查處「權健」保健食品總砷超標案,湘潭市雨湖區權健自然醫學健康服務中心經營的「權健牌復康膠囊」檢驗結果不符合規定,檢驗項目「總砷」超標,對當事人處以罰款8萬元。同時將檢驗結果移送至生產地(天津市)的市場監管部門對生產企業進行相應處置。
  • 整治保健市場16大案例發布 同仁堂權健國肽等上黑榜
    記者今日從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了解到,自今年1月初13個部委召開聯合整治「保健」市場起,截至2月15日,全國共出動執法人員54.6萬人次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商品進行監督檢查,其中檢查社區、公園、廣場等人員密集場所5.5萬個,檢查賓館、酒店等重點場所7.3萬個,檢查「保健」類店鋪16.5萬個,檢查旅遊景區、農村場鎮、農村集市、城鄉結合部等重點區域4.7萬個
  • 暗訪|上海一家直銷代工廠變身「量子研究基地」,病痛不治而愈,發展...
    閔行區金蓮社區有居民反映,社區裡開了家老年服務中心,家中老人購買了一臺2萬多元印有韓文的量子治療儀,不知道質量如何?那裡每天有二三十人去體驗,不知是不是非法行醫? 一段時間以來,本報記者在12345市民服務熱線發現,不少市民開始質疑這些貼著「量子」技術標籤的保健產品和設備。
  • 「青蛙人」成就了「權健」的百億保健帝國
    權健事件爆發後舉國震驚,人們震驚於它的騙局,更震驚於它的規模——百億帝國。是什麼滋生了這樣的百億帝國?因此,網際網路時代的變革,讓大健康產業成為剛需,所以才成就了保健行業的崛起。——路長全現在的年輕人都熱衷於在網上買東西,無論你買了什麼東西,快遞員都會給你送到家。甚至上班都有了無紙化辦公、遠程辦公,大家都不用出門了,看起來很方便,實際上卻大大減少了人們的運動,潛移默化的加劇了人們身體的擔負。
  • 量子技術治百病?「西南版權健」本元亞谷被查
    原標題:號稱量子技術治百病「西南版權健」本元亞谷被查  號稱量子技術治百病,「西南版權健」本元亞谷涉傳銷、虛假宣傳被查  據中國之聲報導:前不久,中國之聲報導了重慶本元亞谷公司打著「量子技術」包治百病的旗號實則涉嫌傳銷、虛假宣傳的新聞,該公司專門面向中老年人
  • 四川通報12起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典型案例
    四川新聞網成都3月26日訊(記者 李丹)3月26日,「春雷行動2019」暨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新聞通報會在成都舉行。會上,四川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通報了12起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典型案例。
  • 這家公司被查,比權健更惡劣
    除此之外,兩人都跟記者說,他們用的是河北華林公司的產品,一再強調這是個好項目,並邀請記者參加河北華林公司12月16號在商丘的會議。直銷投訴量超過權健此前,有媒體報導稱,華林公司宣稱給人體通上電就能「調節人體的酸鹼平衡」,「頸椎腰椎都能治」。據南都報導,除了權健公司,推廣酸鹼平衡理念的華林集團也對旗下產品開展直銷。從名為「華林集團酸鹼平」的公眾號進入,可發現加入華林成為經銷商的渠道。
  • 河北華林DDS被查,比權健還惡劣
    記者了解到,這項「技術」在省內多地都有出現,於是記者來到新鄉的一家理療店進行暗訪。沒想到,這家店的理療師和胡老師使用的機器和手法一模一樣。除此之外,兩人都跟記者說,他們用的是河北華林公司的產品,一再強調這是個好項目,並邀請記者參加河北華林公司12月16號在商丘的會議。
  • 權健火療店靠火焰顏色判斷身體:綠藍火苗說明有寒氣
    中國之聲記者根據情況,探訪了多地的權健火療館,發現有的已經改頭換面,開始銷售新的產品;有的矢口否認,雖然掛著權健牌子,卻說不是;有的還照常營業,依舊在用老一套說辭推銷。不過記者注意到,在權健大本營——天津市武清區卻沒有一家火療館。權健號稱什麼都能治的技術,為何不「服務」本地?燒一把火治百病,算是非法行醫嗎?火焰顏色判斷身體情況?
  • 號稱量子技術治百病 「西南版權健」本元亞谷被查
    號稱量子技術治百病,「西南版權健」本元亞谷涉傳銷、虛假宣傳被查  據中國之聲報導:前不久,中國之聲報導了重慶本元亞谷公司打著「量子技術」包治百病的旗號實則涉嫌傳銷、虛假宣傳的新聞,該公司專門面向中老年人,採用上門推銷、層層設立等級進行傳銷、開設門店非法行醫等多種手段,將普通商品偽裝成藥品,以進價的十倍賣給老年人。
  • 暗訪權健腫瘤醫院:不面診 醫生開近萬元抗癌秘方
    暗訪權健腫瘤醫院:不面診 醫生開近萬元抗癌秘方 原標題:   趙姓專家稱,靶向藥都要給患者做基因檢測,對上了可以用這些藥,有些檢測國內做不了還得去美國,「而且這些藥都很貴啊,30片一個月6萬塊錢,一片算下來要2000元,太貴了」。  「咱們的中藥裡面有多種抗腫瘤藥物,不像西藥分得那麼細,但是都可以治。我給你開一個基礎方和一個專業方,專業方是專門針對肺癌的。」趙姓專家一邊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一邊讓助手在電腦上開出了中藥抗癌秘方。
  • 貴州通報「保健」市場亂象八大典型案例
    條,整改網站、APP、公眾號30個,關閉網站、APP、公眾號2個,吊銷營業執照8戶,搗毀制假售假窩點7個,全省共立案129起,案值498.393萬元,結案47件,罰沒款167.34萬元, 移送司法機關案件15件。
  • 北有權健,南有無極限,如今權健倒了,無極限還能無限嗎?
    根據網友爆料顯示,當事人田淑平3歲女兒被診斷為「幽門螺桿菌感染」後,在陝西無極限老師樊樂的引導下,每天大量服用無極限8種產品,半年前被多家醫院確診位心肌損害、低血糖等多種病症。在權健倒下之後,無極限發布了有關規範經營的文章。內容要求所有人員在開展業務時,產品信息要如是提供給消費者,不得誇大、誘導等推銷行為。負責人連夜約見當事人1月16日晚,無極限負責人約見了當事人母親,即將在籤署賠償協議時,田淑平並沒接受60萬元賠償補償。
  • 號稱量子技術包治百病 "西南版權健"本元亞谷被查
    (原標題:號稱量子技術治百病,「西南版權健」本元亞谷涉傳銷、虛假宣傳被查)
  • 權健秘方「包治百病」?信民間秘方你就離「韭菜」不遠了
    被張悟本騙過,被鴻茅藥酒騙過,被酸鹼療法騙過,這一次,可能又栽在了年銷售額接近 200 億的「保健帝國」權健腳下。  這中間應該有很多人是重複被騙。可智商稅交了一輪又一輪,為什麼還是踏進同一條河流?  按說人類的進化心智都差不多,被騙者智商沒那麼低。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出在後天所受教育優劣,以及信息掌握多寡上。
  • 權健老闆束昱輝被拘大豐百億投資咋辦?官員:也就投幾十億
    從2015年至今,束昱輝用4年時間,在大豐的2000畝菜地和農田上,勾畫並實踐了一塊產業藍圖。鑑於權健此前在天津的規模,在經濟相對欠發達的蘇北地區,對於背負經濟建設任務的大豐或鹽城官員來說,這樣的投資很難讓人拒絕。
  • 權健到底是直銷還是傳銷?
    最近權健集團被一篇《百億保健帝國權健,和它陰影下的中國家庭》推上了風口浪尖,人們對權健的運營模式也產生了質疑,他們到底是傳銷還是直銷?   可能有1,2萬人會閱讀這篇文章,但這些閱讀並不是重點;重點是,如果每個收到這篇文章的人都能把它傳遞給4個人(即使他們不看)並且說服那4個人再轉給他們認識的4個人,那麼17輪之後,這篇文章就會成功地傳到全世界的每一個人手裡。   沒錯,我們和那些聽起來純良無害的營銷方式不一樣,我們就是傳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