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行區金蓮社區有居民反映,社區裡開了家老年服務中心,家中老人購買了一臺2萬多元印有韓文的量子治療儀,不知道質量如何?那裡每天有二三十人去體驗,不知是不是有什麼貓膩?
一段時間以來,本報記者在12345市民服務熱線發現,不少市民開始質疑這些貼著「量子」技術標籤的保健產品和設備。中國物理學家潘建偉早就闢謠說:「標榜量子概念的保健品幾乎都是假的,不要受騙上當!」
「量子」保健騙局何以得手?製造騙局的是些什麼人?「3·15」前夕,記者找到一處疑似炮製「量子」產品的「大本營」,希望從中尋找答案。
稱「量子植入倉」隔空傳導能量
忽悠說,所有產品經過量子植入倉48小時,就能實現與植入倉同頻共振,改善身體微循環。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都能隔空完成能量傳導,改變人體的平衡力、柔韌度。
「量子倉、量子能量注入、量子項鍊、量子晶片……」在搜索網站上輸入「量子」二字,會出現大量關於量子技術的「前沿商機」。一家位於真陳路的「菱量納米科技有限公司」引起記者注意。該公司不僅從事「量子植入和量子產品生產」,還帶有「學術光環」——是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上海分院的「量子應用課題組」。在網站搜索一番,公司的主打產品是各式「量子日用品」。
記者根據網站上的電話聯繫到這家公司的紀總,不久便被拉到微信群參加培訓。3月4日,記者以經營老年人旅遊服務的市場經理身份前去「談項目」,如約來到真陳路1018弄的城市工業園區。沿著園區圍牆一路往裡走到底轉個彎,便看到「上海菱量納米科技有限公司」的招牌,還醒目提示這裡是「量子技術研發基地」。
剛踏入大門,只見牆上掛滿金黃色的獎章和證書。「中國3·15誠信企業」、世界養生大會量子檢測報告、CCTV廣告戰略合作夥伴……一名中年男子和兩名中年女性剛巧也進來,他們笑著說,剛從運營中心出來,再來看看工廠情況。此時,辦公室走出一名穿黑色正裝的年輕女子,連忙遞出一張名片,身份是「運營總監」,名片背面註明「已植入光波量子能」。這位梁姓總監帶著記者等5人,按照牆上的宣傳海報解說起何為「量子技術」。
「我們量子技術的民用化就是在於加強微循環……」「我們研發了國際領域空白的量子糾纏技術和赫茲波穿越時空隧道效應……」也許是太專業,在場的人沒啥反應,對於技術原理更是雲裡霧裡。
不過,一則「量子醫學價值」的海報打破了現場沉默。梁總監稱,量子治療學說在美國《科學》雜誌刊登,能逆轉衰老,不治而愈。「中老年人的血管往往非常彎曲,說明處於亞健康狀態,速度慢、頻率低。公司成功研製量子能量遠距離傳輸技術——量子植入倉。所有產品經過量子植入倉48小時,就能實現與植入倉的同頻共振,從而改善身體的微循環。無論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都能隔空完成能量的傳導,改變人體的平衡力、柔韌度。這就是量子糾纏效應,它是一種超微觀的暗物質!」
想看「核心東西」須先成為會員
如果對量子植入倉有興趣,首先要成為菱量康會員。水杯、護腰帶等日用品標價8980元、3888元。梁總監說,吊牌價這麼高,就是不讓零售。要想便宜,必須成為會員。
這個無所不能的量子植入倉長啥樣?在梁總監帶領下,穿過辦公區來到廠房車間。她打開電壓箱幾個按鈕,不遠處一間玻璃房內亮起了燈。梁總監指了指一個約10平方米的鐵皮小屋說:「這就是量子植入倉,耗費數千萬元研發。」記者看到,小屋外標著「量子植入倉第四代量子技術」。記者欲進入,卻發現關著門。梁總監稱,像這些核心東西,外人看不了。
廠區總共1000平方米左右,被劃分為「已植入區」與「待植入區」。一名員工正在組裝一支支活力霜。「為啥要把原來黃色蓋子換成白色的?」梁總監解釋,公司要對加盟的護膚品重新包裝。這款護膚品用途甚廣,從消炎殺菌到治療腰椎間盤突出,都有效果。記者細看商品信息,它來自一家廣州的化妝品代工企業。
記者又注意到一款「白樺茸飲品」,出產國為俄羅斯,進口商為浙江一家藥業公司,產品標註流通許可證編號為SP開頭的16個數字。事後記者查詢得知,該編號屬於一家重慶的代購企業,且已經過期。事實上,我國早在2015年就已廢止「食品流通許可證」的說法,已改為經營許可證。
「這些商品本身就很好,放在量子植入倉48小時後,吸收率可以提高成百上千倍!」梁總監提醒記者,如果對量子植入倉有興趣,首先要成為菱量康的會員。在樣品間,水杯、護腰帶等日常用品竟標價8980元、3888元。梁總監解釋說:「這些吊牌價定得這麼高,就是為了不讓零售的。要想便宜,必須要成為我們會員。」而要成為會員,需要前往離加工廠不遠的「運營中心」辦理相關申請。
「量子人體艙」實為紅外線小屋
記者看到一中年大叔臉色緋紅躺在一個白色艙體裡。據他們介紹,這是量子人體艙,專治失眠多夢,價值19萬元。操作界面全是韓文,檢索翻譯為「紅外線光能小屋」。
運營總監提到的運營中心距離工廠約5公裡,位於嘉定區南翔鎮運通星財富廣場B座1208室。一間半開的大門露出「菱量科技」四字。記者進門看到,整個辦公室三分之二布置成會議室。
紀總還在開會,工作人員推薦記者先做做「微循環檢測」。這是一種搭載外置屏幕的顯微鏡,受試者的指甲蓋下方被塗上棕櫚油後,伸向顯微鏡下方查看血管流動情況。由於技術不熟練,對方始終定位不到血管。最終,只好指著一塊白色部分稱記者「溼氣太重」。另一名「老總」上前協助調試,並讓記者拿著「量子水杯」查看血管流通情況,「看!是不是流通速度變快了!說明微循環改善了。」
此時,記者聽到房間一側角落鼾聲如雷,一名中年大叔臉色緋紅地躺在一個白色艙體裡。據一位「李總」介紹,這是量子人體艙,專門治療失眠多夢,價值19萬元。記者看到操作界面上全是韓文,檢索翻譯為「紅外線光能小屋」。
不一會,紀總與不少中老年人從辦公室出來。她讓工作人員為大家做一個「滴水成冰」實驗:一人從車載冰箱裡拿出一瓶「仙都礦泉水」,往外一倒,立刻變成一堆碎冰渣;用力一甩,瓶內出現冰花。這其實就是物理上的「過冷」現象,但紀總說,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現象,是因為「這是一億年前從侏羅紀時代就有的,需要在地下循環25年才會湧出的水。」「權健的張總眼睛不好,讓他用這個水洗眼睛。10分鐘不到,他就跟我說特別舒服。」實驗立即引發圍觀,一名中年女子質疑道:「難道比淨水機還好嗎?我也做過直銷團隊,當時推廣過一款抗氧化、降血糖保健品,要2000元。」現場馬上有人表示:「那還是便宜的,有的要1萬多元呢,關鍵是怎麼讓人相信!」工作人員馬上駁斥:「淨水機再好,只能產出直飲水;我們這是天然的,在浙江仙都有生產線。」
按照瓶身上的QS331106019079的生產許可證號,記者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上檢索,並無結果。
吹噓輕而易舉的「躺賺」模式
號稱當參與者團隊滿足500人,直推滿20人,就可獲得全國進單2%的利潤分成。到那時,每天如果有1000人「報單」成為會員,就「躺贏」4萬元。賺錢似乎輕而易舉。
「大家一聽量子就說是騙子,其實是他們沒遇到真正的量子產品。」見記者對各類儀器頗感興趣,紀總拉記者進辦公室交流。
一開始打「感情牌」,紀總稱公司先前是幫直銷公司做代工,但直銷公司「走歪路」,產品賣得貴,賺了錢就不管代理商。現在要成為他們的會員,「報單價」只要2000元,還送價值兩三千元的量子產品。「人人都投資得起,關鍵是它能產生十倍、幾十倍的收益。」「你只需要帶人了解這個健康產品項目。我們幫你成交,只要帶個人來,基本上百分之百成交。」
談話間,陸續有人跟紀總打招呼:「又刷了兩臺微循環測試儀,1880元內部價」;一名女子直言感謝公司,今天進帳1000多元;另一名福建口音的男子稱想要成為公司「董事」,為公司拓展全國業務。
「為了讓我們的產業形成裂變,讓每個人參與進來。公司每天拿出營業額的10%返還給現有會員,打入到公司分給你的帳戶中,秒到帳,秒提現。此外,每推薦一個人進來,就能拿到15%分成,間接推薦進來可以拿到25%分成。」
紀總在桌上比劃了一個圓,發展數十人到數百人的團隊,還有一個團隊領導獎。「你的團隊永遠是你的團隊,像太陽一樣發散光芒,無數條線都能發展。」
「最神奇的是『躺賺』模式。當你的團隊滿足500號人,你的直推滿20個人,將獲得全國進單2%的利潤分成。到那時,每天如果有1000人『報單』成為會員,那你每天就『躺贏』4萬元。」賺錢似乎輕而易舉。話畢,紀總直勾勾盯著記者,「要不要今天自己先報一單?」
記者從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到,菱量納米科技有限公司註冊於上海金山區,註冊資本5000萬元,實繳出資10萬元。前來加盟的或已成為會員的人都參與過直銷活動,在他們對話中,時常出現一些直銷公司的名字。其中,深圳的「龍愛量子」集團以「量子」技術為噱頭,以投資8.5萬元就能獲得上百萬回報的噱頭作引誘,號稱旗下有量子農業、量子工業、量子醫學、量子養生等「九大運營板塊」,先後騙取200多萬受害者,2017年因涉嫌傳銷被查封。
科普解答
量子糾纏
量子力學的一種現象。物理學家潘建偉曾這樣描述,量子是微觀世界裡的一個微小粒子,在特定條件下能同時既在桌上又在地上,像孫悟空會分身術一樣,這種現象被稱為「量子疊加」。當把量子疊加擴展到兩個粒子時,就會出現「量子糾纏」現象,處於糾纏態的粒子即使相隔很遠,當對其中一個進行測量改變其狀態時,另一個狀態也會即刻發生相應的改變。
微循環儀器
又稱甲襞微循環檢測儀。甲襞微循環檢測儀很少用於正規醫院,經常出現在保健座談會或免費體檢活動中,號稱在手指上照一照就能發現隱藏的血液循環問題,如心腦血管病、高血壓、中風。但它其實是一種顯微鏡,可以將甲皺部位(指甲根部)的毛細血管放大觀察,幫助診斷雷諾氏病。這種檢測應用範圍非常局限,靠它來診斷其它疾病並不靠譜。
過冷現象
在一定壓力下,當液體溫度已低於凝固點而不凝固的現象叫液體的過冷現象。一般來講,液體越純淨,過冷現象越明顯。一旦具備凝固所需物質,如投入少許固體或倒出、震蕩液體,就能讓液體迅速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