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曾說:「有兩樣事物應該得到我們的敬畏,一是頭頂的星空,二是人們心中的道德律。」星空以其浩瀚璀璨讓人嚮往,道德因高尚純潔使人推崇,一個代表烏託邦式的未知,一個象徵塵世的人生。而對我來說,星星是我獨愛的意象,她閃爍的時候像極了夢想,穿越億萬星系照亮了我的思想。今天我要分享的,便是若干個關於星空的浪漫故事。
冷湖,一個共和國老一輩熟悉的地方,曾經是我國重要的石油基地。但是由於礦產資源的過度開發,這個青海荒野大漠中的小地方最終還是走向了衰落,十幾萬石油工人撒過血汗的黃土地再次乾涸。因為中國·冷湖科幻文學獎在這裡設立,冷湖小鎮迎來了她新的時代,成為中國新生代科幻作家探索星空的瞭望塔。而我利用寒假的空閒時間,閱讀了第一屆、第二屆冷湖獎的作品集。這樣植根故土又眼界開闊的中國式科幻讓我很有感觸,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閱讀感受。
首先,冷湖科幻打破了我對「詩意」的固有認知。當我們談到詩意,聯想到的大部分會是漢賦唐詩宋詞的古典精華,感覺煙火人間的溫暖絢麗。但在此書中,作者將故土之思與嚮往星河的夢想融合,從新中國發展的歷史裡窺見宇宙的歷程,從石油工人的年代展望無儘可能的未來。其中《如果鳥語花香》從主角父子矛盾寫起,寄深思於科技發展與自然平衡的角度,推演出一個奇異的故事,做到了「與世界和解」。這篇故事告訴我們,科技並不冰冷,科技溫情脈脈。
而《靈魂遊舞者》一篇則將詩意提升到了頂峰。作者借外星來訪者的口吻,對死亡進行獨特的解讀。來訪者告訴主角,靈魂之所以不朽,是因為本質是能量,死亡不過是將星星的碎屑物歸原主。為崇高理想奉獻生命,是生命最隆重的回歸禮。
其次,冷湖作品集透露出濃濃的人文情懷,體現出中國特有的時代精神,尤其是社會責任感。每一個故事的主人公都投身於時代大潮中,為祖國的發展燃燒殆盡最後一滴熱血。
一等獎《冷湖之夜》虛構出一次不同時空的偶遇,寫小沙彌,石油工,現代商人,火星人(地球人移民的後代)的對話故事。僧侶西行求真理,工人知死仍前行,商人舍利為故鄉,後人歷險為同胞,莫不都是體現了中華文化基因中的擔當與責任。作為與共和國同呼吸的華夏兒女,作為骨子裡有這個意識的炎黃子孫,我們理應與他們一樣,與時代同步伐,也為夢想發光發熱。如此新穎而又厚重的文學作品,值得一讀。
但當我合上書的那一刻,我所想的,不再是冷湖的一個個奇遇,而是:我,是否能寫下某個崎嶇坎坷,又盪氣迴腸的浪漫故事呢?但,沒有答案,因為回答是沒有意義的,思考和行動是創造價值的唯一途徑,我想即使是這些筆力遒勁,刻畫入木三分的作家,也要經過推敲斟酌,甚至是幾次三番推翻重來後,才有如此流暢敘述吧?他們是在自己的內心裡,經歷了這些坎坷之後,才能娓娓道來。所以,我也試著向內探索了。其實幼時的我確能「明察秋毫」,總是在茶忙時節的夜晚睜大眼睛與星星對視,奇思妙想就會和它們一起閃爍起來。但現在摘下眼鏡,月圓與否我都無法分清,實在遺憾。所以我常常抬起頭閉上眼,這樣星光倒慢慢清晰起來了。我看見銀河裡流動的時間,還驚喜的發現了幾簇浪花。一些破碎的記憶以及靈感沉澱了下來,落到我的心上。我也不知道怎樣穿針引線連接它們,故事如何開始結束,但還是拿起了筆。而筆下也便是獨一無二的我了。
我想人之所以成為人,一是因為情感,而是因為思想。熱愛讓我們有動力,思考使人生有意義。這二者並非魚與熊掌的關係,我們可以兼得。如果你有一個夢想,就去追逐,如果還沒有,那就去思考,去創造,給自己一個閃亮的夢想。當星星發光時,你的故事也自此開始了。
【責任編輯:宋寶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