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笑和淚看完了這部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 ,我覺得這既是一部教育片又是一部音樂劇,根據不同的電影情節配上動人心弦的音樂,給我別樣的感動和啟發。突然在一瞬間明白了一句話的真正內涵,「世界從來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影片中有很多讓我心酸落淚的片段。
第一處是當伊桑得知將被父母送進特殊學校的時候,他做了噩夢,哭著鬧著仍然擺脫不了這種結果;伊桑看見父母車子離去的時候,久久不肯離去,此時的音樂悄然想起,歌義是「媽媽,你真的懂我了麼?」簡直是一枚巨大的催淚彈。同樣作為一個母親,我能感受到伊桑的傷心、害怕、無助,他覺得自己來這裡就是被懲罰,只能悲哀哭泣,同時也能感受到媽媽無比的不舍但又無能為力。
第二處是伊桑得知父母因為要觀看各方面都表現優秀的哥哥約翰的球賽,而不能來寄宿學校看他時,他覺得自我被拋棄了,連最愛的媽媽的電話都不願意接,內心是多麼的傷心失望呀!
第三個讓我落淚處,就是美術代課教師尼克打扮「怪異」帶同學們一起跳舞狂歡,所有的孩子都興高採烈,只有伊桑不為所動,呆呆地坐在座位上,自我封閉起來,他連以前最愛的畫畫都拒絕了。這時我覺得伊桑多麼可伶,誰都不懂他,不理解他。
我們感嘆於伊桑內心的挫折:所有的字母都在跳舞,聽不懂「把課本翻到第幾頁第幾行」這樣簡單的指令,要把不及格的試卷帶回家讓媽媽籤字,結果卻不留意地讓它成為了兩條小狗的玩具被撕得粉碎,為了逃避老師的咆哮和責罰而逃課……這些也讓我感到辛酸,但老師的主角更多的讓我感到無奈。伊桑的主角扮演得如此之好,以至於在伊桑的身上我看到了那麼多我熟悉的情景:奇怪的跑步姿勢、應對需要完成的任務漫無邊際地神遊、需要不斷催促,用上比別人多上一兩倍甚至更多的時光才能完成例如穿衣這樣簡單的事情……還有無法控制的對群眾紀律的破壞!這些情景多麼熟悉啊,伊桑的老師和爸爸覺得,這是伊桑的態度或者智力問題,除此以外還能是什麼原因呢?作為老師,我們明白這是孩子自身潛力的問題,混亂的行為是因為他們無法有序地安排自我的行動。但是,即便有這樣的理解,作為老師的我依然會感到無奈,因為找不到有效的方式來治療和改變孩子的行為,老師和孩子都只能繼續痛苦著,繼續煎熬著。
今年班裡有個孩子,和伊桑有一點相似,總是帶來麻煩。從早上進校門開始,老師就要開始注意他:5分鐘過去了,他是不是進了教室,還是又躲在外面閒逛,忘了進教室?看到他進了教室,立刻要有個老師站到他身邊,不斷催促他放好書包、做好準備,如果不是這樣,他會一直在教室裡閒逛,摸摸這個摸摸那個。上課時,插嘴下位是家常便飯,教室裡,要找到一份能夠讓他安心專注的事情是多麼困難,只要老師一離開他的身邊,他就和伊桑一樣開始神遊,面前的書本攤得亂七八糟,再過一會兒他要麼鑽到桌子底下去了,要麼自由下位玩了。到了集隊時候,大家都在有序排隊,他在邊上跳來跳去、嘴裡嘰嘰喳喳,老師只能牽著他的小手。午飯時間大家都在安靜地享受美食,唯獨他一口飯都不吃,不停地亂跑,剛拉回來一不留神就又不見了……了解到這些,我們都能做些什麼?
孩子的世界是絢麗多彩的,孩子的思維是富有想像的,理解他們是多麼困難!
我們應該像尼克老師一樣學會觀察,重視「特殊」孩子,尋找問題根源,講究方法,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但是現實生活中教師也有很多的無奈,每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尤其是班主任老師,真正要我們像尼克老師那樣花大量的時間研究一個孩子陪伴一個孩子是很難做到的,班主任老師沒有這個時間也沒有這個精力!雖然這樣,但是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還是會儘自己所能,極力做到「讀懂孩子」和「不放棄」這七個字,做到問心無愧。在影片中尼克老師告訴我們,讀懂孩子並不是單純的觀察孩子們平時的表現,用成績檢驗他們,而是應該永遠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永遠用寬容的心態面對孩子,在孩子們的每一個錯誤中尋找共同點,找出隱藏在那些錯誤下的根本原因,給予孩子們更多的耐心、溫暖和愛,永不放棄每一個孩子,用一個擁抱,一個微笑去關懷孩子,鼓勵孩子每一個小小的進步,讓孩子一點點的重拾自信,找到快樂。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會發光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