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社會的公共事業,是大眾討論與關心的話題,是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字眼。從人類社會誕生以來就出現了教育,從夏商周的癢、序、校到現如今的大中小學一直延續至今。而教育是什麼?教育的意義何在?也成為了人們一直討論的熱點與話題。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推薦一部教育電影《地球上的星星》,我相信在看過這部影片之後對於教育的意義會有更加深刻的思考。
《地球上的星星》這部影片是由印度天王級巨星阿米爾·漢導演並出演的一部電影,講述了8歲的小男孩伊夏和他「另類」老師的故事。伊夏是老師眼中不合格的學生,他數學很差、英文也不佳甚至連簡單的單字都拼寫不好,但他又是一個很特別的小孩,因為萬物在他眼中獨有色彩。他眼中的世界五彩斑斕,湛藍的天空、清淺的水窪、俏皮的小魚在他眼中自成一個王國,他的眼裡一沙一世界、一葉一天堂。他愛自然、愛幻想,喜歡用自己稚嫩的筆觸去描繪他眼中絢麗的世界。
然而老師和家人並不能夠理解伊夏的世界,也並不能理解伊夏並不是不喜歡學習而是他患有學習障礙症,他無法進行閱讀寫作也不能理解文字背後的含義。他們只是憑藉成績單上刻板的分數而片面地判定伊夏是一個上課調皮搗蛋的壞孩子,並將伊夏送去了一所寄宿學校。陌生的環境、與母親分別的痛苦、老師的尖銳的批評,這些都成為了壓著伊夏的稻草。於是他愈發孤獨、愈發厭學也愈發地害怕和恐懼,仿若陷入泥沼苦苦掙扎而無法自拔。但所幸伊夏是幸運的,他遇到自己泥沼中的那根浮木:他的美術老師尼庫。
尼庫老師同樣也是老師們眼中不合群的「異類」,他不走尋常路、不按「套路」教學、打破了所有「事情是如何完成的」規矩。他是孩子們的老師卻也更是孩子們的朋友。在與伊夏的相處中,他發現了伊夏的特點和缺陷,但他並沒有認為伊夏是一個有問題的差生,而是以特別的方式來幫助伊夏。幫助他走出了那段暗淡無光的痛苦生活、幫助伊夏找回了自己,使他的生活由黑白重回多彩。伊夏也愈發地開朗活潑,他越來越愛笑,越來越敢於表達自己,越來越自信,成為了過去想都不敢想的樣子。
每每看到這裡不禁讓人為之動容,也使人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與魅力所在。好的教育可以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似春風化雨卻又潤物無聲、似蠟炬成灰卻又光芒萬丈、似清酒入喉卻又悠遠綿長、似餘音繞梁卻又三日不絕於耳;每每看到這裡都使人不禁深思教育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僅僅就是好的成績、名列前茅的排名、令人豔羨的獎狀?恐怕並不是這樣,真正的教育是應該點亮啟迪人的心靈,是應該讓孩子成為一個完整的、全面發展的人,是應該讓孩子成長為一個健康健全、悅納自己的人,是應該讓孩子切實感受到成長、體驗到生活與生命,是應該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發光發亮變得更好。
東漢許慎曾在說文解字中闡述過教育的含義:「教,上施下所效;育,養子使作善也。」這就是教育最開始的意義,讓每一個孩子都變得向上向善,悅納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成為一個完整而全面發展的人。成績固然重要但是我們不能夠成為成績的奴隸、成為考試的機器,成為一個只看重成績的「畸形的、不健全的人」,那樣才會違背了教育的初心與本質。正如《地球上的星星》在片尾中說到的那樣,每一個孩子都是散落在地球上的星星,他們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光芒,沒必要成為誰的複製品,因為終有一天他們會走出自己的路、發出自己的光。
小編相信每一個看完這部電影的人都會有自己的體悟與收穫,無論如何,都請努力加油,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那顆獨一無二的小星球,是不一樣的煙火。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