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是由印度國寶級的演員阿米爾汗執導並主演的一部兒童劇情類電影。該片講述了一個8歲的小男孩在他所讀寄宿學校的美術老師幫助下尋回屬於自己的那份純真與快樂的故事。該片於2007年12月在寶萊塢上映,第二年獲得寶萊塢多項獎項。
就算是在我們的學生時代也一定會出現只要班上發生了壞事就會立馬想到一個人身上的情況,或許只是一次誤會就讓一個人始終被扣上一個爛到透頂的帽子,這樣久而久之這個孩子自己都會看不起自己。或許正如劇中伊夏爸爸以及老師說的那樣,班上那麼多學生,哪能都顧全過來。顯而易見培養一個如約翰一樣的聽話懂事的聰明孩子要比悉心培養一個伊夏一樣的天才要輕鬆得多。所以伊夏這種不平凡的孩子首先就被老師潛意識裡放棄了。
我認為惻隱之心使每個人都具有的,但是在偏見面前,一切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伊夏爸爸還可笑地對尼可老師說「我想讓你知道我們不是不關心孩子的家長」。他或許會陪孩子一起玩耍,會陪孩子一起吃飯睡覺,但當尼可老師說到「關心」時,他低下了那高昂的頭,也許他發現了自己所謂的好家長是多麼的無知。所有的偏見都來自於對伊夏「讀寫困難」的無知,也來自對「關心」這個詞的真正理解。
相信大家也都聽過「上帝給你關上一道門時,一定會給你打開一扇窗」。伊夏在「書寫困難」的同時也擁有了看待世界獨特的角度,但是人們往往都會去關注這顯而易見的「書寫困難」 進而去嘲笑他諷刺他。在這種情況下一個真正的教育者應該如同尼可老師那樣,去發現他那與眾不同的另一面,而不是去默認這顆星星逐漸在言語中暗淡下去。
「讀寫困難」的天才我認為只是個極端的例子,大多數孩子並沒有那麼深刻的痛楚與特徵,也沒有伊夏那樣耀眼的光芒,但每顆星星都應該讓它閃爍,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不應該在這種刻板的規則下被磨平稜角。我認為一個真正的教育家,應該如同尼可老師那般給予孩子自己選擇的權利,自己思考的機會。雖然不可否認天才的獨特性,但這樣一來每個孩子都會擁有自己的獨立人格,那將是他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我認為在印度這樣人口龐大的國度,或許很難實現這樣的對某個學生的悉心栽培與幫助。但與此同時電影也給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給予每個孩子平等的待遇。用一種平等的心態去欣賞孩子們,「天才」與「普通人」都只是一個形容詞,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可否認人與人之間肯定存在差異,但希望不要去放大這種差距,讓每個孩子都有權利在平等中健康的成長下去。
如果大家也對《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有什麼獨特理解的話,歡迎到下方留言與小編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