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太平洋2》好看嗎,談不上出彩,很難看嗎,也不至於是騙錢,從商業類型片角度衡量,《環2》完成度和成熟度,都做得不錯。
影片的故事告訴我們,以後中國公司招聘歪果仁的時候,一定要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工作,不然很容易滋生反骨仔。
《環2》是一部以特效為主的商業片,劇情本身就是為了特效動作而服務。
所以角色之間感情的建立,怪獸被植入到機甲的邏輯,影片並不想做到太嚴謹,只是平鋪直敘的描述到位就好。
如果你不注重劇情的嚴密性,也不反感景甜加入的話,你是很容易感受到《環2》帶給你的爽度的,而且在某一些片段,你會覺得很燃。
如果你是機甲控,你會感受到在特效部分影片的誠意,在特效動作上不省一分錢,應該呈現的大場面製作,《環2》都做到了。
影片故事藍本是陀螺自己撰寫的,但故事撰寫人不代表是編劇,如果你去看《環2》的編劇一欄,陀螺的名字並沒有在上面,他只是《環2》眾多製片人中的一位。
所謂故事藍本,就是給到一個故事方向,比如說故事的時間,演員之間的關係,事件的轉折,故事的結局等等。
但是具體這些人與事之間如何操作,如何在故事的骨架上拓展角色對白,劇情如何細化,這些就是編劇要做的事。
而且《環2》導演已不是陀螺,所以很多陀螺獨特導演風格,我們在電影中看不到了,這也是《環太平洋》系列的遺憾,甚至是很多觀眾拿《環2》和《環1》作對比的衡量標準。
在陀螺《水形物語》拿到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之後,環球和傳奇想要把陀螺重新拉回這個系列,恐怕要花比之前好幾倍的片酬了。
所以,《環2》在沒有陀螺的加持下,影片的氣氛不會再像《環1》一樣陰沉,災難場面也沒有那麼暴力,怪獸的壓迫感也少了很多。
就拿大家最想看的動作場景,《環1》很多發生在深夜,雨夜,最後決戰直接放在海底。
無處不在的雨和水,似乎和《水形物語》的水元素有異曲同工之處,看來陀螺真心愛玩水呀,而這些電影特徵,正是一位獨特導演的標誌,也是我們對《環1》印象深刻的地方。
而且《環1》研究室的布局,機甲基地的場景,都帶有陀螺式的「骯髒感」,乍一看,《環太平洋》和《水形物語》這畫面是不是很相似。
這些陀螺style,都在《環2》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商業套路的運鏡。
比如《環2》天氣更為晴朗,好讓觀眾更看得清楚機甲的樣子;打鬥的動作和災難程度,也沒有當初《環1》機甲拿著貨船拍怪獸那種創意了。
新一代的機甲,自然更快更強,但這也導致有了變形金剛的影子,我們想要看的,或許正是第一部機甲的笨重感,齒輪感,硬機械感,而不是像《環2》無人機甲噴了白漆之後的塑料感。
就規模而言,《環2》格局更小一些,機甲任務只是為了毀掉合體怪獸,而《環1》則是去到怪獸老家直接對抗,雖然怪獸老家沒有最終消滅,但打斷傳送門這樣的設定,規模格局還是比《環2》要大。
此外,自從傳奇影業在2016年被萬達收購之後,這一次《環2》的中國元素更加突出,甚至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真正有了中外合拍片的味道。
雖然這次機甲沒有中國特色的機型,但直接把泛太平洋的總基地放在了中國,而且另一家無人機甲製造商,同樣也是中國的邵氏公司,總部在上海,老闆就是景甜。
大聰知道,很多人都在黑景甜,甚至打上口號「只要是景甜宇宙,必屬爛片。」
但刨根到底的原因,是大家不服一位名不見經傳演技又一般的演員,一下子在短短幾年相繼出演《長城》,《金剛骷髏島》,《環太平洋2》等大片。論顏值和演技,比景甜好的女演員一抓一大把,為何偏偏是景甜。
換句話說,大家黑景甜是不服大商業片製作規模和景甜本身實力的懸殊。
當然,《環2》章娘娘出演,會更霸氣更女王範一些,要麼範冰冰上也行。
但我們可以從角色身上反推,要真用影片中女總裁這個角色去談演技,還真沒什麼可研究的。
因為這位女總裁,不管從人物的對白或者角色的塑造,都是單薄的,畢竟這種商業娛樂片,就算是主角,也沒辦法發揮走心的表演。
就像前段時間《科洛弗悖論》,大聰也看不出因為有章娘娘出演,她飾演的那角色就有多立體。
而且說實話,景甜在《環2》已經是很賣力的表演了,從《金剛骷髏島》中的「大王叫我來巡山」的臺步,到現在《環2》稍微有點老闆娘的樣子,雖然更多時候,大聰覺得景甜更像邵氏集團老闆的千金,而不是真正的老闆。
景甜夠好了嗎,確實還不夠,但大聰也會正視景甜在《環2》中的成長和努力。
當然了,觀影是一個很主觀的感受,有人會因為影片有中意的愛豆去貢獻票房,有人會因為自己崇拜的導演而進影院,也有人會因為一個熱門IP決定觀看。
所以說,如果你內心真的很不喜歡景甜,你最好不要去看了,她的戲份還蠻多的。但是如果你因為大家都在黑景甜,自己沒什麼立場而不去看,那損失的是你,而不是景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