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清除計劃3》本子趨於成熟,世界觀基本塑造完整,反抗組織的戲份過少且草草收尾,這本應該是第三部片最重要的部分,但著重渲染的小人物的人性光輝還不錯。雖然格局和場面維持在了上部的水準,但是緊張度下降不少,這跟出場人物的大幅增加有關。這是這個系列裡面較好的一部。
從第一集的小場面有了一個提升。從超市店員的小人物,到競選總統的參議員。有小市民的無奈抵抗,有低下組織的救死扶傷,也有參議員從更高層來改變這個吃人的規則。所以整個故事的含義就本質上的提升。這是一個好現象。看似瘋狂耍狠的貧民在互相殘殺,精英才是導演和玩家,中產要守著一屋子的瓶瓶罐罐,兩頭不靠,永遠都是被宰殺的對象。拋開背景設定,現實,原本就是如此。
這是最有想法的一部比前兩部更深刻,極度荒誕的劇設背後,是對現實社會冷酷的洞察。人類生理的殺戮欲望退居二線,更多的是統治階層的嗜血和虛偽所造成的結構性矛盾。上層階層用貌似公允正義乃至宗教的方式,殘酷剝奪著底層的一切乃至生命。
很有意思的故事背景設定,儘管沒有看第一部時對世界觀那麼有衝擊,王小波喜歡引用羅素的一句話「參差多態是幸福的源泉」。中國電影為什麼沒有能像外國電影題材那麼豐富,除了技術上的原因,各方面的條條框框太多。比起很多系列電影狗尾續貂一部不如一部,本系列續集比前作在立意、格局上高出不少,甚至出現節節走高的趨勢。本片將前兩部中的貧富對立升格到體制矛盾,教堂清洗則對宗教黑得體無完膚,諷刺意味更加濃鬱,特別對十級以上官員無保護大屠殺,以及遊客入境殺人取樂,相信都能博取觀眾會心一笑。
少有的品質不斷提升的系列電影。一直覺得這個系列貫穿始終的purge法令真是編劇腦洞無敵。第三部水準雖然和第二部基本持平,但在劇本上進一步將格局提升到了全國乃至世界,並糅合了政立、種族和宗教元素,真是胃口大開。黑人和女人做主角,在當下美國語境中也顯得格外政立正確。
不經意間發現本片與美國社會今天逐漸分裂的意識形態也有高度契合,精英集團利益和來自底層的民意矛盾重重,難以共處,最終將這個國家帶入波折和動蕩,並逐漸走向分裂和衰落。而片中反覆提及的「美國重生」更是尖銳地諷刺了這一點。高潮戲是教堂那一段,政客的嘴臉和古代的主教不謀而合,對人們洗腦的方式也從政立演說變成了宗教狂熱。而當政立與宗教密切結合起來時,基本上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女主角也真的是小白兔,明明自己的參選對手要殺她,但自己還是仁慈的放他一馬,可是他是瘋的呀,為了「人類清除計劃」他已經喪失了理智和人性。重點是,清除的那些都是貧窮的,那麼財富就一直在有錢人的手上。窮著越窮,這樣的清除計劃有意義嗎?有錢的人依然逍遙法外,躲在教堂裡面受到保護。一部一部越來越棒,從富有的家庭到貧民再到參議院,角度和層次分明,電影的主旨一直沒有變,反對暴力殺戮,諒解才是人類情感最高升華,期待像電鋸驚魂一樣出一個系列下去。
明顯這部續集較之前兩部投資更大,因而無論是視覺觀賞還是劇情發展方面都向好萊塢標準化商業片靠攏,而且作為一部Cult片,電影著力於表現正反雙方的矛盾以及社會階級鬥爭的愈演愈烈,這在眾多同類型三流製作中實屬不易。三部電影劇情的推演方式很類似卡普空的《生化危機》系列電子遊戲,到了第三部終於必然的上升到了宏觀敘事。但大清洗會降低犯罪率的Bug內核依然解釋不清,並且隨著腳本的延伸愈發凸顯。
三人行必有一黑,五人行必有兩基,前面劇情質量還不錯,這個系列拍到第3部,還處在混亂的定位中,這部要終結清洗日法律,揉入了政立色彩,但對這項國策的基礎,其產生的邏輯,都是能省就省,導致法案的支持者看上去純屬就是弱智怪胎和變態。這樣正反鮮明的矛盾,使得這部電影看的非常傻。整部電影除了追逃打,就沒剩什麼了!
我本來覺得女主是個聖母,看到最後才明白人家精明著呢,待在家裡是為了贏得口碑,畢竟安保人員可以隨便犧牲沒關係。不殺新國父是為了贏得大選,畢竟他一死就成烈士了,雖然害死了不少自己人,但這又不影響大選優勢嘛。
編劇思路還是很清楚的,從第一部的鄰裡之爭,到第二部的貧富之戰,再到第三部的制度之分,以小見大層層遞進使得敘事邏輯非常明確,逐步擴散的極端邪教勢力也讓「反對暴力」的主旨得到升華。近年來湧現的反烏託邦類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