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號獨家內容。
實驗室的工作進一步證明了地球外的有機化合物可能在地球上播種了生命。
圖解:土星冰冷的衛星土衛二的插圖。紫外線輻射可能會誘導糖和其他有機化合物的形成。
實驗表明,當行星、小行星和隕石上形成的冰受到紫外線輻射時,就會產生對DNA結構至關重要的糖。這一結果為有機分子可以在非生物條件下形成增添證據,並擴展了新思路即生命在地球上出現的所需物質最初可能來自地外空間。
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Ames研究中心的Michel Nuevo,George Cooper和Scott Sandford指出在實驗室標準天體物理條件下,冰混合物在紫外線輻射後的殘留物中檢測出2-脫氧核糖(DNA的糖成分)和幾種脫氧糖衍生物。他們還測試了所選隕石的樣本,並且也檢測到脫氧糖的存在。然而,數量太少,不能夠明確鑑定它就是DNA糖類物質。儘管如此,該結論也具有很大的意義。
圖解: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雙股螺旋結構。在該結構中的原子是按元素進行顏色編碼,還有兩個鹼基對的詳細結構示於右下角
「原始隕石中糖衍生物和其他生物所需的化合物,如胺基酸、核苷和雙親分子,與生物開始形成時所用的化合物中的很大一部分一致,地球可能是通過彗星、隕石和行星際塵埃粒子(IDP)傳遞這些物質的。」作者寫道。研究人員在紫外線照射下對水和甲醇組成的冰進行爆破,並將其保持在極低溫度下,得出了他們的結論。
關於糖是由非生物天體物理過程形成的這項工作持續進行了大約25年的實驗。例如,在2001年,一個研究小組證明,在類似於在深空行星或小行星上撞擊冰的條件下,紫外線照射能誘導胺基酸的形成。研究人員在2016年進行了一項類似的實驗,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在這項實驗中,水、甲醇和氨形成的冰被「在與太陽系形成過程中預期的條件類似的條件下」照射,結果產生了多種單糖,包括核糖——核糖核酸(RNA)的關鍵成分。
對於Nuevo和他的同事來說,最新的發現為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出現的,以及這一事件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還是一個可預測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結果這一疑惑的解答增添了新的難度。他們寫道:「雖然在38億年前,地球的演化必定是地球上生命出現的原因之一,但在天體物理環境中,複雜的有機物的形成以及對地球上植物具有生物重要性的化合物的傳遞也是宇宙中其他地方可能發生的普遍事件。
圖解:對rRNA進行分析所推測出的地球生命進化樹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二極體-ANDREW MASTERSON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