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的中法戰爭,清政府內部的一大批官員徹底認清了中國與西方國家之間的差距,一些曾經非常頑固的清流官員也開始轉而支持洋務運動,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晚清四大名臣中的湖廣總督張之洞了,他一手創辦了漢陽鐵廠和漢陽兵工廠,而其中對中國近代史產生最大影響的,莫過於漢陽兵工廠生產的漢陽造步槍了。
張之洞此人出身文官,早期是標準的清流官員,也就是不認同西方先進的科技,反對洋務的一派守舊頑固官員,但是1884年的中法戰爭徹底打醒了時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見識到西方軍隊的堅船利炮之後,張之洞開始成為了洋務運動的大力倡導者。兩年後,張之洞調任湖光總督,在這裡張之洞開始他洋務的探索。
利用這兩年間積攢的資金和湖北當地的捐款,張之洞在1887年先後創辦了漢陽鐵廠和漢陽兵工廠,雖然受制於傳統官僚思想,兩座現代工廠並沒有直接取得什麼經濟效益,但是漢陽兵工廠還是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漢陽造步槍。
當時的中國普遍對德國武器非常鍾愛,尤其是李鴻章等人,更是火炮認準克虜伯,步槍信任毛瑟牌,在這種背景下,一款並不成功的德國步槍被包裝成「毛瑟步槍」賣給了此前毫無洋務經驗的張之洞,這就是德國第一款無煙火藥步槍,委員會1888式步槍,這款步槍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容易炸膛,走火、精度不高等,但是吃了虧的張之洞也無可奈何,只能對這款步槍進行優化,而升級後的產品,就是著名的漢陽造步槍。
漢陽造步槍一經問世,就立刻受到了各方力量的喜愛,一時間大量的漢陽造步槍被裝備給中國軍隊,後來辛亥革命時武昌新軍首義就是手持此槍,進入民國後因為這款步槍造價低廉,同時性能相對穩定,因此被各方勢力爭相購買,一時間漢陽造成為了中國軍隊使用最多的武器,直到後來的抗日戰爭,漢陽造步槍都是中國軍隊使用最多的一款步槍。而大量的漢陽造步槍直到80年代,才從民兵手中全部退役,成為歷史。
總的來說,漢陽造步槍雖然是一種比較意外的產物,但是在中國卻發揮出了自己的最大價值,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中都是中國軍隊使用最多的武器,而從1888年開始,直到1944年正式停產,漢陽造步槍總共被生產了約110萬支,按照每支步槍80釐米的長度,足足可以沿著地球赤道繞行兩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