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境外返聊人員在深圳解除隔離,乘火車抵聊,現已接上車,正送往酒店隔離點。」1月10日上午8時20分,東昌府區古樓街道衛計辦副主任姚凱在街道疫情防控工作群裡,匯報了最新的工作情況。
姚凱今年33歲,他的主要任務是從火車站、飛機場、高速公路、各地隔離點等,點對點轉運境外返回古樓街道轄區人員到定點隔離點。24小時待命,常常十幾小時奔波在路上;成月不能回家,只能和孩子在視頻中相見……疫情發生以來,這些是姚凱的工作寫照。他以一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擔當和勇氣,在抗疫路上努力奔跑,成為疫情防控的「守門人」。
● 24小時待命
「有境外返聊人員在上海解除隔離,已在濟南西站接上車,準備返回聊城酒店隔離點」「有境外返聊人員在青島解除隔離,已接上車準備返回聊城」「有境外返聊人員在唐山解除隔離,乘火車到聊城站,已接上車」……
姚凱說,年關將近,返鄉人員增加,他到火車站、高鐵站、飛機場等地「蹲點」的頻率更高。「2020年大年初一剛接到這個任務時,我心裡還是很忐忑的。畢竟是疫情期間第一次近距離地接觸疫區返回人員。」姚凱說,漸漸地,他熟悉了這份工作。
轉運工作十分辛苦。由於需要隔離的人員返回時間隨機性強,姚凱要隨時待命,手機24小時保持暢通,有時候睡覺都不敢脫衣服。每天從早到晚,馬不停蹄地去各個車站、機場,接境外返聊人員去隔離點,成了姚凱的工作常態。最多的時候,姚凱一天往濟南機場跑了4趟,一個月往青島跑了8次。甚至有一次,從天津回來還沒喘口氣,他又奔向青島。最遠要到天津、威海等地接境外返聊人員,姚凱和司機很少能正點吃上熱飯,有時候只是在車上泡一包方便麵,兩人換著開車,輪著休息。
● 防護不能有絲毫懈怠
姚凱說,由於病毒太狡猾,自己每天都不敢有絲毫鬆懈,嚴格做好自身防護。防護服、口罩、防護手套、護目鏡是他的日常「裝備」。
「穿脫一次防護服耗時長,為了節省時間,我不敢多喝水。」姚凱說,防護服一穿就是五六個小時,經常是汗流浹背、口乾舌燥。7月份最熱的時候,在30多攝氏度的高溫下,他穿著防護服外出6次。「現在天冷了,穿著防護服東奔西跑,還挺保暖呢!」姚凱打趣道。
「隔離病毒但不能隔離愛,我發現部分從疫區回來的人員有些緊張和不安。」發現這一情況後,姚凱就找機會和他們聊家常,寬慰他們。截至目前,姚凱共轉運境外回聊人員近百人,開車跑了四萬多公裡。「跑的裡程可以繞赤道一圈了。」姚凱說。
● 「抗疫路上,我不孤單」
現在,很多人的生活都已回歸正常,而姚凱卻經常「全副武裝」。「工作總要有人來做,我很自豪,我能參與這項工作,為守護大家的健康、安全出一份力。」姚凱說。
忘我的付出,背後是家人的默默支持。姚凱說,是他的妻子王文榮為他營造了溫馨穩固的「大後方」。從2020年1月23日開始,姚凱便奮戰在街道疫情防控第一線。他始終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從事和「危險」最為接近的工作。「說實話,我們也很擔心他。」王文榮說。8歲的大女兒經常會問:「爸爸今天回家嗎?」「他回家等待核酸檢測結果的時候是最揪心的時候。」王文榮說,看著不到一歲的小女兒,她經常會因為擔心丈夫而做噩夢。最長的時候,姚凱一個多月沒回家。
「抗疫路上,我不孤單。」姚凱說,妻子特別理解他,她會在自己出差臨行時,體貼地收拾好行李,會與孩子拍下一段段小視頻,送來溫暖的鼓勵,會在大後方安頓好家裡的事情,讓自己安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