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說說小編最喜愛的魚類之一,龍王魚!這種魚是十分稀有的觀賞魚類,每年只能偶爾見到幾條。它是擬態大師,經常隱藏在珊瑚或者海藻附近,等待著獵物的靠近,待到獵物進入攻擊範圍內後,它將突然發動攻擊,將獵物「吸入」口中。通常我們將吻鮋屬的商品命名為龍王,已知的吻鮋屬有6個品種,它們分別是:
1.異眼吻鮋(Rhinopias xenops),夏威夷、紀伊半島及日本均有分布,成體長可達15公分,此種未在國內市場上見過。
異眼吻鮋(Rhinopias xenops)(圖片取自網絡)
2.埃式吻鮋(Rhinopias eschmeyeri)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的魚類,成體長約23公分。有多種顏色表現型,此種為市面上較為常見品種。
埃式吻鮋(Rhinopias eschmeyeri)(紫色型)(圖片取自網絡)
埃式吻鮋(Rhinopias eschmeyeri)(紅色型)(圖片取自網絡)
埃式吻鮋(Rhinopias eschmeyeri)(黃色型)(圖片取自網絡)
3.復活島吻鮋(Rhinopias cea)分布於復活島附近的魚類,非常罕見,沒有找到實物圖片。
4.相模灣吻鮋(Rhinopias argoliba)分布於日本相模灣的魚類,非常罕見,沒有找到實物圖片。
5.綴瓣吻鮋(Rhinopias aphanes)分布於澳洲東部和巴布亞紐幾內亞海域的魚類,成體長約25公分。此種未在國內市場上見過。
綴瓣吻鮋(Rhinopias aphanes)(圖片取自網絡)
6.前鰭吻鮋(Rhinopias frondosa),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的魚類,成體長約22公分。有多種顏色表現型。此種為市面上最常見品種,有兩種表現型。
一種與埃式吻鮋非常相似,區別在於埃式吻鮋體色單一,身體並無其他花紋,且背鰭鰭條間沒有V字凹槽。下圖為金色和藍紫色前鰭吻鮋,身體並無太多衍生物,但是胸鰭前的白色斑塊和背鰭鰭條間的V字凹槽表明他們是前鰭吻鮋而非埃式吻鮋。
前鰭吻鮋(Rhinopias frondosa)(金黃色與藍紫色型)(圖片取自網絡
另外一種前鰭吻鮋皮膚衍生物較多,看上去和海藻一樣。它們和綴瓣吻鮋長相有些類似,這兩種吻鮋的區別之處在於身體的花紋,綴瓣吻鮋身體花紋為線條迷宮型,而前鰭吻鮋的花紋為雜亂的圓形斑塊。
前鰭吻鮋(Rhinopias frondosa)(紫紅色型)(圖片取自網絡)
前鰭吻鮋(Rhinopias frondosa)(橙色型)(圖片取自網絡)
前鰭吻鮋(Rhinopias frondosa)(紅色型)(圖片取自網絡)
在缸內飼養一隻龍王魚,是非常有意思的。(不能和小魚混養,畢竟是肉食魚類)它們通常會在活石附近等待獵物靠近,身體隨著波浪擺動,當獵物在附近時,它們會加快搖擺自己的身體,藉助寬大的胸鰭,慢慢靠近獵物,然後發動致命一擊~非常的有意思,下面是我家飼養了將近一年的前鰭吻鮋的視頻,希望大家喜歡!
想要了解更多的海水信息,請關注礁巖海水公眾號。
想要足不出戶買遍海水圈,加入礁巖海水小程序,開啟團購之旅
點擊閱讀近期精彩內容
你真的認識醫生魚嗎?
新魚如何處理(上)
新魚如何處理(中)
新魚如何處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