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有點小硬核,但在交代前因後果之前小艾先說一句蟲恐預警:本文有蜘蛛圖片。這件事全部都是小艾今天下午的經歷事實記錄而來的,對,沒錯我經歷的,新鮮熱乎的。(我這寫手硬核不?還不趕緊加個關注)。這篇文從科學的角度來說記錄的有很多不嚴謹的地方,所以整體僅供參考。
這就是犯罪嫌疑人,一隻足展開11cm+的油彩粉紅趾捕鳥蛛。
罪犯是一隻油彩粉紅趾捕鳥蛛,在說感受之前小艾先給大家做個小科普,捕鳥蛛是蜘蛛的一大類,足有上千種,廣泛分布於亞洲,非洲,南北美洲,世界上最大的蜘蛛亞馬遜巨人捕鳥蛛(Theraphosa blondi)也屬於捕鳥蛛的大家族。捕鳥蛛雖然叫做捕鳥蛛但實際上很少吃鳥,多數還是捕食小型無脊椎動物。捕鳥蛛之所以叫捕鳥蛛是因為命名捕鳥蛛的人是德國出生的瑞士自然主義女學者瑪麗亞·西比拉·梅裡安(Maria Sibylla Merian)她當時正看見一隻(Aviculariinae)屬的捕鳥蛛正在捕獵一隻蜂鳥所以命名為捕鳥蛛。
瑪麗亞·西比拉·梅裡安(Maria Sibylla Merian)的畫像 圖片來源:Britannica
瑪麗亞·西比拉·梅裡安(Maria Sibylla Merian)這位老婆婆還是很厲害的,既是博物學家又是藝術家,她的頭像和畫作還上過德國1992年發行的500馬克紙幣。
瑪麗亞·西比拉·梅裡安(Maria Sibylla Merian)所繪製的手稿。
捕鳥蛛因為很多種類顏色豔麗、體型龐大、性格溫順、飼養方便等眾多優點成為了寵物市場上的新貴。小艾我也是一名捕鳥蛛愛好者。家中飼養了一百來只不同的捕鳥蛛,其中就包括這隻油彩粉紅趾(Caribena versicolor)因為它是我從一兩釐米養到現在的,各方面性格我都非常熟悉,所以今天我想把它拿出來拍照的時候就很大膽的用手去接它,然後它就毫無徵兆,沒有威嚇沒有警告,就平靜的給我右手小拇指咬了一口。
溫順的捕鳥蛛,大部分捕鳥蛛都是十分溫順的,但是大家還是儘量不要像這樣上手。
當時的時間是下午六點三十六分,我覺得它的這次咬應該是將我的小拇指誤認為它的食物了。啃咬的方式類似捕獵,咬住不鬆口。我小心的將它從我手指上掰下來。此時它的毒牙已經刺穿了我的皮膚,留下兩個出血點,當時就立刻感覺到小拇指痙攣發燙。
捕鳥蛛的毒牙和一元硬幣的比照 每隻有兩顆,這都是從蛻下來的皮上拔的牙,本人並未虐待任何動物。
這並不是我第一次被捕鳥蛛咬,7年前我曾被咬過一次,因為我的錯誤操作被咬了一口,從感覺上來看這次應該沒有上次嚴重。到六點四十的時候我都小拇指出現明顯腫脹,疼痛持續。
正常的拇指
腫脹的拇指
疼痛一直持續了20分鐘左右,過去一個小時後也就七點半左右腫脹消退,只有在按壓的時候才會出現輕微疼痛。
罪魁禍首還是蠻好看的,我原諒它了。
有的人問了「啊?這事就過去了?」對,沒錯,這事真的就過去了。其實絕大部分蜘蛛都是對人無害的,小型蜘蛛的毒牙甚至無法刺穿人的皮膚。就是捕鳥蛛這種能咬傷人的大型蜘蛛其實毒性都很弱,(因為它們的毒液本身就不是對付人的)就算真能咬死人也吃不到嘴裡。所以不會給人構成什麼影響,就這件事對我來說影響還不如被一隻蚊子咬一口。所以,不妨放下對蜘蛛的恐懼、成見,科學的欣賞、了解這些遠古節肢動物帶來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