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8月25日 06:42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楊波 韋文清 編輯:林娟
廣西新聞網記者 楊波 通訊員 韋文清
8月19日上午,傾盆大雨澆溼了南寧市江南區延安鎮蜿蜒的老街。謝彩瓊和嫂子羅春撐著小花傘站在雨裡,眼前是她們正在打地基的新房。
「盼了幾十年,終於蓋新房,每天都忍不住跑到工地來看好幾趟。照這進度,明年我們就能在新家過春節了!」謝彩瓊說,這裡原來是丈夫家的老宅,現年80多歲的婆婆在這座房子裡出生、長大。「泥巴和石灰搗成的土牆,油布、碎瓦片搭起來的屋頂。冬天北風吹,牆皮倏倏地掉土塊;夏天暴雨,雨水從屋頂、牆縫滲進來。」家裡人丁最興旺時,四代同堂十多口人都住在老宅裡,用一層薄松木板架空閣樓與地面,又能多鋪兩張床。
幾年前,羅春和謝彩瓊的丈夫相繼去世,家裡只有一畝薄地,兩個女人靠外出打工撫養年幼的孩子以及年邁的婆婆。老房子因為年久失修,已經出現了崩角、歪斜等情況。「我們倆想讓婆婆在有生之年住進風吹不倒、雨淋不著的屋子裡,也想為漸漸長大的兒女布置像樣的房間,但始終湊不齊蓋新房的錢。」羅春無奈地說。
在延安鎮延安社區的三條老街,大部分房屋均已建成近百年,像這樣的危舊房不在少數。
2010年,各級黨委、政府按照「爭取國家支持一點,自治區補助一點,市縣級配套一點,農戶自籌一點,社會捐助一點」的辦法籌措資金,開展農村危舊房改造建設。消息傳到延安社區,鄉親們半信半疑,擔心房子建不好,也怕補助領不到。第一年整個社區只有8戶申請了改造。
「改造前,城區派人挨家挨戶去核驗,建房過程中監督工程質量,指導農民合理規劃結構及選材,12月底新房驗收一通過,補助款就打到銀行帳戶上。」社區主任黃志林告訴記者,第一批改造房均採用混凝土結構,結實、寬敞,讓小鎮居民們眼前一亮。今年社區獲得40戶名額,困難戶爭先恐後地遞交了申請。
羅春和謝彩瓊今年3月分別遞交了申請,4月就得到批覆。兩人合計將老宅全部推倒,在原址上建起兩棟房子。「政府補貼1.6萬元,我們自籌5萬元,今年先蓋一層,等過兩年女兒大學畢業了,再攢錢接著蓋!」謝彩瓊喜滋滋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