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在1941年的時候,製作了一部以一隻耳朵超大的小象為主角的動畫片,這就是我們熟知的《小飛象》。動畫講述了這隻因為天生耳朵大而被人嘲笑的小象在朋友幫助下學會用耳朵飛翔並成為馬戲團明星的故事。70餘年後,這個故事被拿來重做,並請來執導過《蝙蝠俠》、《剪刀手愛德華》等優秀電影並監製了《愛麗絲夢遊仙境2》的著名導演蒂姆·波頓擔任導演,以3D的形式重現小飛象的神奇冒險。
或許有的人看完這部影片,會覺得很治癒系:整部電影充滿了一種親情、友情交織的溫暖,但依然不能否認的是,這個故事依然是孩子們的噩夢:當小飛象和它的母親被強迫分開的時候,這個噩夢就開始了。這並不只是電影劇本中的虛構,因為小飛象這個角色,在現實中是有原型存在的。
小飛象「Dumbo」的原型,是一隻名叫「Jumbo」的非洲象。這個名字雖然翻譯過來是「龐然大物」的意思,但實際上當初為它取名的時候並非因為這個單詞,而是非洲主流語言斯瓦西裡語中「酋長」(jumbe)和「問候」(jambo)兩個單詞的的組合。
它出生於1860年,在它4歲的時候,蘇丹的大象獵人Taher Sheriff就在它的眼前將它的母親殺死,而它自己也被抓走拍賣,最後落戶倫敦動物園。
那個年代的人們並沒有任何關於動物福利或者保護意識。Jumbo在動物園裡像許多用來表演的動物一樣受訓,即使現在依然能看到訓象人如何對待大象:錘子、鉤子、長矛……各種尖銳的器物常常弄得大象頭耳部血流不止。而且當時負責大象的飼養員覺得4歲大的Jumbo太皮太煩人,就用餅乾泡了酒餵給它吃,好讓它能安靜一會兒,還如同炫耀一樣對別人說它喜歡香檳和威士忌。
但Jumbo的性格很溫順,訓練中吃過再多的苦、受過再痛的傷,也沒有想過要攻擊人類,它溫順得可以無防護和孩子們玩耍。而它的和平氣質總會吸引一群鴿子在它的背上休息。
它在動物園生活了12年,最後因為體型太大(成年非洲雄象通常會超過3.5米,有的可以達到4.1米),動物園的人怕它傷到孩子,同時它的身體狀況也開始走下坡路,不再適合盈利,而將它轉手賣給了Barnum&Bailey馬戲團(世界三大馬戲團之一玲玲馬戲團的前身)。
馬戲團的老闆PT Barnum野心滿滿,一心想做一個世界上最棒的馬戲秀。他看中了Jumbo,並把它帶了回來。當時團裡演出的大象全都是亞洲象,只有Jumbo一隻非洲象,因為它體型高大,在亞洲象中完全可以佔住C位。
事實證明他的投資非常成功,買Jumbo的時候花了1萬美元,被很多人嘲笑,但接下來發生的一切給了這些嘲笑他的人狠狠一擊:短短6周,有了Jumbo之後的表演就為馬戲團帶來了336000美元的收入,回報率之高令人咋舌。
Barnum還是一個非常有商業頭腦的人,他把Jumbo的形象印在馬戲團出售的爆米花和蘇打水的包裝上,吸引人們購買這些產品。算起來大概Jumbo應該是世界上第一個成為廣告代言的動物,包括人類。
在如此明顯的商業運作下,Jumbo迅速走紅,成為馬戲團的明星,變得家喻戶曉。很多人的童年回憶中都有Jumbo的一席之地。1938年,由Helen Aberson撰寫文字、Harold Pearl擔任繪畫的兒童讀本《小飛象》上市了,後來這個故事被迪士尼的創始人Walt Disney看中並買下版權,與1941年製作成動畫電影,從此小飛象的形象開始為全世界所知。
(其中有個趣聞,當年《小飛象》登上了《時代》雜誌,並差點成為封面,只不過因為同年爆發了珍珠港事件,所以封面臨時調整為麥克阿瑟,但小飛象的故事保留在雜誌中。)
在電影中,小飛象Dumbo最終燒掉了馬戲團,成功復仇。但現實中的Jumbo的結局卻不是那麼美好。
它在馬戲團待了3年多,跟隨馬戲團輾轉各地,頻繁的演出和馴獸員的粗暴使得它的身體變得很差,後來還生了病。但馬戲團顯然不會把錢花在給一頭大象治病上。
關於Jumbo的死因有很多個版本。其中之一是經由Barnum口述的:當時馬戲團在加拿大趕場演出,誤把缺失圍欄的鐵路路段當做通過鐵道的路口,火車來的時候,Jumbo為了保護一頭小象Tom Thumb而奮力擋在了火車面前,最後受傷過重而死去。
當然,沒人會信他的鬼話,人們只知道他們喜愛的明星象去世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由於大象病得太重,飼養員Matthew Scott不忍心看Jumbo痛苦,因為當時沒有正規的安樂死的辦法,就把大象帶到鐵路上,想讓火車直接撞死大象,讓它就此解脫……實際上在火車撞到Jumbo之後,這隻命運多舛的大象依然有著求生的欲望,它甚至掙扎喘息了大約一刻鐘才因始終沒有得到救治而去世。死之前甚至還用鼻子把Scott卷到身邊,讓他靠在自己已經血跡斑斑的頭邊,和他依偎著。Scott一直在哭,甚至一整夜都守在Jumbo的屍體邊。不知他是在為失去這位朋友而難過,還是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愧疚……
此外,也有人說Jumbo是因為對象生絕望而主動撞向了火車……但直到現在,Jumbo的死因依然是個迷。
Jumbo死後,Barnum又購進了一頭大象,名叫Alice。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巡迴演出中,都是這隻象帶著Jumbo的屍體遊街……後來一場大火中,Alice不幸被燒死,而Jumbo的遺體卻絲毫無恙。這事發生後,Barnum大概覺得Jumbo的遺體十分不祥,就把它捐了出去,然後自己落了一個好名聲。骨骼送給了紐約的Henry Ward自然科學基金會,而大象皮則捐給了塔夫茨大學,製成了標本。
1975年學校發生了一次火災,燒毀了標本的一部分。人們想要修復它的時候,才發現當初製作標本的人也是奇葩:Jumbo的身體裡並不是常規的標本填充物,而是一些垃圾,諸如鑰匙、鉚釘、硬幣、口哨……至此,Jumbo的標本修復不能,它在地球上存在的最後一點痕跡也消失了。
從Jumbo出生至今已經159年。這一個半世紀中,有很多事情都改變了,比如人們對動物的態度,對偷獵的禁止,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動物園裡動物的福利改善……Jumbo曾經待過的馬戲團已於2017年正式落幕,馬戲團中最後一批大象全部退休,現在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的一個大象保護中心養老。這一切都是Jumbo沒機會享受到的。
即便如此,大象們的真正歸處也不是那種被圈養起來的圍欄裡的生活。那廣袤深遠的草原、肥沃的非洲黑土地才是它們永遠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