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布朗城堡(Bran Castle)位於羅馬尼亞中部,大致在錫納亞(Sinaia)西北與布拉索夫(Brasov)西南連線的交匯點上(45°31』N,25°21』E),背倚著大山地勢極為險要,在城堡當中居高臨下,可以俯瞰山谷中的大路,任何人都逃脫不出城堡主人的視線。
2
布朗城堡建於1377—1382年間,為匈牙利拉約什一世(Louis I of Hungary,1326—1382,1342—1382)用來抵禦奧斯曼帝國(Ottoman Empire,1299—1923)的防禦工事。由於處在特蘭西瓦尼亞(Transilvania)、瓦拉幾亞(Wallachia)以及連接東、西歐之間重要商業通道的制高點上,保護當地商業發展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主要功能(作為特蘭西瓦尼亞和瓦拉幾亞之間的邊界海關,商家通過時都要支付貨物價值3%的稅金),隨後逐漸成為集軍事、海關、行政和司法於一體的區域政治中心。
第10次俄土戰爭(Russo-Turkish wars,1877—1878)後,羅馬尼亞宣布脫離土耳其獨立,布朗城堡的軍事意義消失;與此同時,海關也從這裡遷出,此後便失去了城堡的建造意義。
1920年,布朗城堡成為自17世紀便統治羅馬尼亞的哈布斯堡家族(House of Habsburg,1282—1918)的私有財產,成為當時皇室的夏宮。有著巴爾幹教母之稱的瑪麗王后*,由於晚年對家庭的疏忽而敗落,被兒子政變奪位,將她囚禁在布朗城堡,她晚年的大部分時間在這裡度過。
伊莉莎白·桑德霍弗、多米尼克·哈布斯堡-洛斯林根、瑪麗亞·瑪格達萊娜·霍爾扎森
* 瑪麗·亞歷山德拉·維多利亞(Marie Alexandra Victoria,1875—1938,1914—1927),阿爾弗雷德·恩斯特·艾伯特王子(Alfred Ernest Albert,1844—1900)與俄國的瑪麗亞·亞歷山德羅芙娜(Maria Alexandrovna,1824—1880)女大公的長女,英國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1819—1901)最寵愛的孫女,羅馬尼亞的斐迪南國王(Ferdinand I,1865—1927)王后。由於斐迪南國王缺乏政治頭腦,婚後瑪麗獨掌大權,利用政治手腕,在一戰後為羅馬尼亞爭取到更多的領土,因此獲得了極高的讚譽。
1948年,布朗城堡被羅馬尼亞政府收歸國有。
上世紀80年代末期,羅馬尼亞政府曾對城堡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並將其改造成為一個博物館而對旅遊者開放。
2006年,布朗城堡又被羅馬尼亞政府物歸原主。一個遠在美國紐約(New York)當建築師的原奧匈帝國(Austro-Hungary,1867—1918)皇室哈布斯堡家族的遠親:多米尼克·馮·哈布斯堡(Dominic von Habsburg),繼承了這座價值約2,500萬美元的城堡。
3
布朗城堡,時常被人們稱作「德庫拉城堡」或「吸血鬼城堡」。
德庫拉(Dracula)意為「龍之子」,出自愛爾蘭小說家布拉姆·斯託克*(Bram Stoker,1847—1912)1897年出版、以吸血鬼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德庫拉》。其原型取自於歐洲歷史上的著名人物——瓦拉幾亞公國弗拉德三世·採佩什*(Vlad III Cept,1431—1476,1448、1456—1462、1476)。
弗拉德三世·採佩什的原名為弗拉德·泰普斯·德庫拉(Vlad Tepes Dracula),此人以殘忍而聞名,常將尖長的木棍從戰俘肛門插入,穿過整個軀體再從嘴巴出來,木棍連同戰俘被高高豎起而折磨致死。他曾用這種酷刑一次性處死了上千名土耳其降卒,由此得名「採佩什」(羅語意為「穿刺」),又名「穿刺公」。據說弗拉德三世有見血發狂的病症,其暴虐行徑為當時的編年史家們增加了豐富的素材;如今,其名字已成為吸血鬼的代名詞了。
由此,布朗城堡得到「德庫拉城堡」或「吸血鬼城堡」的別稱也就不足為奇了。
* 布拉姆·斯託克,愛爾蘭小說家,1847年出生於都柏林(Dublin)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處女作為《水晶杯》、哥德式小說《命運之鏈》和《夕陽下》,繼而發表了《國王的城堡》《雙生》《法官的住宅》等優秀的中、短篇作品。1890年,他的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長篇小說《蛇之道》問世,同年又開始創作另一部長篇小說《德庫拉》;7年後,長篇小說《德庫拉》出版,成為他的傳世之作。後又有《對亨利·歐文的個人回憶》《裹屍女人》《騙子高手》《白蠕蟲巢穴》等著作。布拉姆·斯託克因心力衰竭於1912年4月在倫敦逝世,年僅65歲。他的文學成就主要體現在大量的以超自然邪惡幽靈為特徵的長、中、短篇小說,其中尤以描寫吸血鬼的《德庫拉》令人矚目。
布拉姆·斯託克
* 弗拉德三世·採佩什,瓦拉幾亞公國大公,他出生的年代,羅馬尼亞、匈牙利等國幾乎被奧斯曼帝國吞併。採佩什帶兵打仗勇猛無敵,敢於與土耳其人對抗、是守衛了羅馬尼亞的英雄;由於他本人和特蘭西瓦尼亞以及摩爾達維亞的關係複雜,在瓦拉幾亞一向以嚴厲執法而著稱;他不光對土耳其俘虜,就連對自己國家的貴族、百姓也常常使用穿刺之刑,動輒將人釘在尖樁上,不過這樣的刑罰在當時的基督教以及伊斯蘭教國家並非少見。他得到這個「名號」的直接原因可能與匈牙利人的故意宣傳有關。
弗拉德三世·採佩什
吸血鬼(Strigoii)語源來自斯拉夫語。從中歐到巴爾幹半島(Balkan Peninsula)流傳的關於吸血鬼的故事,都是在塞爾維亞等斯拉夫民族間流傳。羅馬尼亞人與吸血鬼的傳說並沒有直接聯繫,所以有說法認為,羅馬尼亞的特蘭西瓦尼亞(指羅馬尼亞中西部地區,原受匈牙利王國統治,一戰後的1920年,因特裡亞農條約/Treaty of Trianon而成為羅馬尼亞的一部分)成為吸血鬼的發祥地,不過是一種藝術創作而已。
英、中文小說封面截圖
4
愛爾蘭小說家布拉姆·斯託克曾造訪過特蘭西瓦尼亞,在此找到靈感後而創作了經久不衰的小說《德庫拉》。其故事就是以這座城堡為背景(城堡所在地屬當時的特蘭西瓦尼亞公國);主人公吸血鬼——德庫拉伯爵的原型是瓦拉幾亞公國弗拉德三世·採佩什大公,他於1431年出生於特蘭西瓦尼亞。小說作者將特蘭西瓦尼亞當作故事的發生地,吸血鬼德庫拉與弗拉德·採佩什大公之間沒有任何關係,小說內容完全為作者虛構。
根據這一時期的編年史,穿刺者弗拉德三世被匈牙利國王匈雅提·馬加什一世(Matthias Corvinus,1443—1490,1457—1490)囚禁在維謝格拉德(Visegrad,多瑙河上的一座歷史名城,14—15世紀匈牙利國王行宮之一)的一個房間,他的綽號叫「30年前德庫拉城堡」。也就是說,布朗城堡從未屬於弗拉德三世·採佩什。
歷史上的弗拉德三世上位後,實行鐵腕統治,慣用酷刑,懲死過無數戰俘、間諜和罪犯,他習慣將犯人毫不留情地釘死在木樁上。於是在人們的眼裡,他漸漸誒傳而成為了一個「吸血鬼」。於是,弗拉德三世就成為了布拉姆·斯託克筆下的德庫拉伯爵了;於是,布朗城堡也就變成了德庫拉城堡了;於是,小說冠以《驚情四百年》的片名後就被好萊塢搬上了銀幕了……
來自東歐的德庫拉伯爵成為了歐美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吸血鬼,而布朗城堡也成為了世界各地「鬼絲」們的朝聖之地,其名稱也被約定俗成為吸血鬼城堡了。
5
小說《德庫拉》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它矗立於陡峭的山崖,像一隻雄踞在巨巖上的鷹:高大、古舊,曾經或許輝煌,現在卻滿目蒼涼。在慘澹的月光照耀下,更顯悽冷,城堡裡悄無聲息,遠處松濤澎湃聲隱隱傳來,偶爾夾雜一兩聲野獸的悲鳴。約拿覺得自己仿佛置身於世界的盡頭,在這裡,時空似乎都停止了運轉。」
書中的這段話是「很容易誤導」讀者的,因為現在的布朗城堡僅僅是一座歷史和藝術博物館,裡面藏有14—15世紀國內外的各種珍貴文物、製作考究的家具、五彩斑斕的掛毯、造型奇異的吊燈,還有風琴、壁爐以及武器鎧甲和大量的生活用品一應俱全。完全找不見吸血鬼夜晚殺人,白天在棺材裡咬人脖子吸人血的「環境」,怎麼可能會出現所謂的「不寒而慄」呢!
換個角度看:無論德庫拉伯爵曾經存在與否,布朗城堡這座博物館都是中世紀藝術在羅馬尼亞最有價值的古蹟之一。現城堡管理處雖然在大門外立有:「不許在夜間進入城堡!」的警示牌,但凡是觀賞過這裡的人都不會相信:世界頭號吸血鬼曾在此處居住。
《德庫拉》給這個中世紀城堡罩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驚情四百年》因被好萊塢搬上銀幕而名聲大噪。一百多年的傳說故事無論是真是假,是實是虛,讓世界上四面八方的遊人慕名而來卻是不爭的事實。儘管這些人甚至還不能確認弗拉德三世·採佩什是否在這座城堡中生活過;而如今,這個「吸血鬼」更多的是一種文學創作的產物,直至旅遊創收的手段(年均訪客量近60萬人次)。
吸血鬼城堡是世界十大恐怖城堡之一,是一座讓人「聽」起來恐怖,踏入之後不過如此而已……
(文+圖:王永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