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建材網訊:2017年1月6日,中國玻璃綜合指數為1069.31點,較2016年1月6日上漲23.19%;中國玻璃價格指數為1082.13點,較2016年1月6日上漲26.14%;中國玻璃市場信心指數為1018.01點,較2016年1月6日上漲12.02%。
根據中國建築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的數據,2016年浮法玻璃產能利用率為73.45%,同比去年上漲3.27%;在產產能93234萬重箱,同比去年增加6672萬重箱;行業庫存3138萬重箱,同比去年增加-123萬重箱;庫存天數12.28天,同比增加-1.47天。
以上數據表明,玻璃行業整體呈回暖態勢。
歷經曲折的去產能
時間回到2009年,國務院圈定了六大產能過剩行業,玻璃行業赫然在列,當年的去產能工作以「喊口號」方式為主。隨後的幾年,幾大過剩行業的去產能工作也基本停留在喊口號階段,足見實際推行中所遇到的阻力之大。
到了2015年,去產能漸漸被擺到操作層面,在2015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去產能被列為2016年的首要工作任務,至此,去產能工作終於掀開了大幕。
2016年作為去產能元年,去產能的動作主要集中在鋼鐵和煤炭行業,如今一年過去了,儘管各級政府和企業在調整中遭受陣痛無可避免,不少企業在2016年實現了業績扭虧甚至盈利確是事實,去產能的成效有目共睹。
鋼鐵行業去產能回顧
2015年,我國粗鋼產能約為12億噸,粗略測算,產能利用率不足67%。而國際上通常認為,產能利用率在75%以下即可稱之為產能過剩。供大於求的矛盾突顯,鋼價持續低迷,企業相繼陷入虧損,負債纍纍。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5年協會統計的重點大中型企業平均負債率超過70%。
鋼鐵行業作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產業,去產能同時面臨著市場波動、債務處理、職工安置、資產核銷等多重挑戰。
通過比較2016年國內的鋼鐵產量以及我的鋼鐵網相關價格指數數據,不難發現,鋼鐵產量與鋼材價格兩者的走勢比較微妙,通過行政手段去產能的直接結果是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鋼材價格上漲,因為盈利預期,反過來又刺激了企業復產。影響鋼材價格走高的重要因素還有上遊原材料(鐵礦石、煤炭)漲價等,但去產能確是不容忽視的因素。
另外,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看外圍對國內鋼鐵去產能的反應。2016年韓國鋼企浦項制鐵(POSCO)的業績並未出現無大幅增長,可是公司股價的期間漲幅卻高達58.57%,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益於中國鋼鐵業大力去產能。
有觀點認為國內去產能間接利好國外同行,短期來看確實是這樣,可是如果從產能利用率、行業集中度以及鋼材產品質量等方面綜合考慮,去產能對於做大做強我國的基礎行業不僅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寶鋼武鋼的重組,鋼鐵央企示範帶頭,可以看到,中央在去產能方面的決心和政策力度都是空前的,而截至2016年10月底,鋼鐵行業也提前完成全年去產能的目標任務。將去產能的範圍擴展至更多基礎行業,可以激發更多行業的活力,從而有效提升這些基礎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國內玻璃行業現狀
(1)行業集中度低,競爭激烈
企業數量多,產品同質化嚴重。首先,玻璃易碎的物理性質以及倉儲運輸的成本高昂,共同決定了玻璃產品的銷售半徑有限;其次,行業準入門檻不高、中低端產品線的資金和技術壁壘較低,導致潛在進入者較多,競爭激烈。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浮法玻璃生產線中普通產品線佔比約八成,優質產品線佔比不足一成,行業競爭主要集中在低端產品。因此,大小廠商遍地開花,分食市場份額。
(2)周期性波動頻繁,企業被動
玻璃行業屬周期性行業,與下遊的房地產業的景氣度關聯較高,生產成本則隨著上遊原材料和燃料的價格而波動,總體來看,玻璃生產企業在產業鏈中處於比較被動的地位。
(3)產能結構性過剩,高端不足
據測算,平板玻璃產能利用率的合理區間應為80%-90%。目前國內的平板玻璃總量過剩,主要集中在建築用普通浮法玻璃嚴重過剩,多數產品附加值低,仍處在價值鏈低端和從屬地位。
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在高端產品領域,國內產能明顯不足,這一方面歸因於前期我國戰略新興產業總體規模較小、應用不足,用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值佔行業總量也不足10%,國內企業提前布局意願不強;
另一方面則是由於高端產品線對資金、技術、設備要求更高,企業跟進換代升級的成本也被推高,導致部分高端汽車玻璃、高速列車和飛機用超硬玻璃、硼矽酸鹽防火玻璃、電子工業用超薄玻璃等還需要進口。
玻璃行業的出路
政策層面,為促進國內玻璃行業健康發展,國務院已發布相關指導意見,即利用市場倒逼機制,淘汰落後產能、推進聯合重組、發展高端玻璃。
企業層面,結合實際,大致有以下幾個發展方向:
(1)創品牌,走規模化發展之路
目前低端產品市場產能嚴重過剩,價格戰導致利潤率下降,企業處境艱難。想要成功突圍,可以考慮通過建立品牌優勢來保障利潤空間,通過規模化發展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
(2)調結構,主動進軍高新領域
方式一,隨著技術進步,進口產品逐步實現國產化替代將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具備條件的企業可以考慮主動升級產品線,進軍高端市場,追逐更高的利潤率和發展空間。
方式二,從低碳發展的要求來看,玻璃輕量化勢必成為引領行業變革的催化劑之一,由於玻璃製品應用範圍較廣,因此想像空間巨大,具備條件的企業、科研院所等單位可以通過提前布局佔得先機。
(3)聯合重組,產業鏈上下遊整合
玻璃企業在整個產業鏈中處於比較被動的地位,如果通過聯合、重組等方式實現產業鏈上下遊布局和資源整合,則可化被動為主動,提升話語權的同時也能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
布局思路
結合前面的分析,就A股市場而言,建議關注主業穩固,產業鏈上下遊整合,積極謀求轉型升級的相關標的。
投資標的
(1)旗濱集團(601636)
優勢:業績亮眼、積極轉型升級、產業鏈延伸、海外布局
株洲旗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玻璃及製品生產、銷售,玻璃加工,裝卸勞務為主營業務的公司,主要產品分為三大類:優質浮法玻璃、在線LOW-E鍍膜玻璃和LOW-E鍍膜玻璃基片、深加工玻璃產品。現已逐步從單一增加浮法玻璃規模的增長方式轉變為生產在線LOW-E鍍膜玻璃和提高產品附加值的增長模式。
公司在產生產線達到23條,產能利用率100%,規模優勢進一步鞏固,同時,公司投資11.7億在馬來西亞建設的一條600T/DLOW-E在線鍍膜玻璃生產線和一條600T/D高檔多元化玻璃生產線進展順利,預計2017年上半年投產,全年貢獻毛利在1億元左右。
未來五年,節能建築佔比要達到65%,約130億平米的建築需要節能改造,對節能材料需求巨大;同時我國光伏累計裝機總量約為1.5億千瓦,光伏產業鏈將持續向好,市場空間廣闊,公司成立3家節能玻璃有限公司和1家光伏光電有限公司,已在產業鏈延伸布局方面領先同業。
公司2016 年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7.40 億,比去年同期增長30.83%,實現歸屬母公司淨利潤4.32億,比去年同期增長268.31 %,其中歸屬上市公司扣非淨利潤為3.74億,較去年同期增長425.52%。銷售費用近年來一直控制在1%以內,管理費用率控制在10%以內,並一直保持穩定;業務經營穩健,過去三年營業收入均實現同比正增長。
風險:原材料價格波動,宏觀經濟下滑,海外法律政策風險,去產能力度不及預期
(2)長海股份(300196)
優勢:業績增長、主業鞏固、產業鏈上下遊整合布局
江蘇長海複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玻纖製品及玻纖複合材料生產企業,主要產品包括短切氈、溼法薄氈、複合隔板三大系列。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無紡玻纖製品綜合生產企業之一,也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玻纖複合隔板生產企業,國內少數能製造高端玻纖氈製品並不斷進行製品深加工的高新技術企業。
2006年成立新長海,向上遊玻纖紗延伸,擁有江蘇省第一條「年產3萬噸無鹼玻纖池窯拉絲生產線」(配套公司2.5萬噸玻纖製品產能所需玻纖紗),是繼巨石集團,泰山玻纖之後第三家掌握國際先進天然氣純氧燃燒工藝技術的生產企業。收購天馬集團、天馬瑞盛,向下遊樹脂、玻璃鋼領域延伸,天馬集團主要生產玻璃纖維紗及製品,膠衣樹脂和高性能色漿,乙烯基酯樹脂等,其中玻纖薄氈產品連續多年居國內市場份額前列。
2016年8月,公司完成最新一輪定增,募集資金8億元。公司新增產能主要在於新建及擴建玻纖、熱塑性玻纖複合材料及樹脂產能,從而深入熱塑性玻纖複合材料的新領域。
公司2016年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為4.45億元/0.69億元,同比上漲12.10%/4.65%,扣非後歸母淨利潤0.66億元,同比增長45.41%。
風險:能源價格波動,宏觀經濟下滑,海外市場反傾銷、反補貼,去產能力度不及預期。
通過分析行業數據與發展,玻璃企業看出了什麼門道?
(來源:漲停板內幕)
【延伸閱讀】
2016年沙河玻璃市場情況匯總 經濟呈復甦容貌
預(hu)測(che)一下2017年玻璃行業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