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控制的量子誤差校正系統,具有學習能力

2020-10-20 工程學習

學習量子誤差校正:圖像可視化的活動的人工神經元在Erlangen研究人員的神經網絡解決其任務。馬克斯·普朗克光科學研究所

神經網絡使基於量子物理的計算機能夠學習糾錯策略

量子計算機可以解決傳統計算機無法解決的複雜任務。然而,量子態對環境的持續幹擾極其敏感。計劃是使用基於量子錯誤校正的主動保護來對抗這種情況。馬普朗克光科學研究所所長弗洛裡安·馬夸特和他的團隊現在推出了一種量子誤差修正系統,藉助人工智慧,該系統能夠進行學習。

2016年,電腦程式AlphaGo在與世界上最優秀的人類棋手的圍棋比賽中贏了四局。鑑於一盤圍棋的棋路組合比宇宙中原子的數量還要多,這需要的不僅僅是純粹的處理能力。相反,AlphaGo使用的是人工神經網絡,它可以識別視覺模式,甚至可以學習。與人類不同的是,該程序能夠在短時間內練習數十萬次遊戲,並最終超越了人類最優秀的棋手。現在,埃爾蘭根的研究人員正在使用這種神經網絡為量子計算機開發糾錯學習。

人工神經網絡是模仿相互連接的神經細胞(神經元)行為的電腦程式——在埃朗根的研究中,大約2000個人工神經元相互連接。弗洛裡安·馬夸特解釋說:「我們從計算機科學中獲取最新的想法,並將它們應用到物理系統中。」「通過這樣做,我們受益於人工智慧領域的快速進步。」

人工神經網絡可以超越其他的糾錯策略

第一個應用領域是量子計算機,正如最近的論文所示,其中包括託馬斯·福塞爾(Thomas Fosel)的重要貢獻,他是埃朗根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in Erlangen)的博士生。在這篇論文中,該團隊證明了具有alphago啟發架構的人工神經網絡能夠自行學習如何執行一項對未來量子計算機的運行至關重要的任務:量子誤差修正。如果經過充分的訓練,這種方法甚至有可能超越其他的糾錯策略。

要理解它所包含的內容,你需要看看量子計算機的工作方式。量子信息的基礎是量子比特,或稱量子位。與傳統數字位不同,量子位不僅可以採用0和1兩種狀態,還可以採用這兩種狀態的疊加。在量子計算機的處理器中,甚至有多個量子位疊加在一起,作為聯合狀態的一部分。這種糾纏解釋了量子計算機在處理某些複雜任務時的巨大處理能力,而傳統計算機在這些任務上註定要失敗。缺點是量子信息對周圍環境的噪音非常敏感。量子世界的這一特性和其他特性意味著量子信息需要定期修復——也就是量子誤差修正。然而,這需要的操作不僅複雜,而且必須保持量子信息本身完好無損。

量子糾錯就像一場規則奇怪的圍棋遊戲

「你可以想像量子計算機的元素就像棋盤一樣,」馬夸特博士說,談到他的項目背後的核心思想。量子位像碎片一樣分布在棋盤上。然而,與傳統的圍棋遊戲有一些關鍵的區別:所有的棋子都已經分布在棋盤上,一邊是白棋,另一邊是黑棋。一種顏色對應於狀態0,另一種對應於狀態1,在量子圍棋遊戲中,一步棋需要翻動棋子。根據量子世界的規則,碎片也可以採用灰色混合顏色,這表示量子態的疊加和糾纏。

當玩這個遊戲的時候,一個玩家——我們稱她為愛麗絲——採取的行動意在保持代表某種量子狀態的模式。這些是量子誤差修正操作。與此同時,她的對手竭盡所能地破壞這一模式。這代表了真實的量子位元所經歷的來自環境的過多幹擾所帶來的持續噪音。此外,量子圍棋的一個特殊的量子規則使遊戲變得特別困難:愛麗絲不允許在遊戲中看棋盤。任何對她揭露量子位碎片狀態的一瞥,都會破壞遊戲目前所處的敏感量子狀態。問題是:在這種情況下,她如何才能做出正確的舉動?

輔助量子位揭示了量子計算機的缺陷

在量子計算機中,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在存儲實際量子信息的量子位之間定位額外的量子位來解決。可以採取偶然的測量來監控這些輔助量子位的狀態,從而使量子計算機的控制器識別出哪裡存在故障,並對這些區域中攜帶信息的量子位執行修正操作。在我們的量子圍棋遊戲中,輔助性的量子位元將由分布在實際遊戲片段之間的額外片段來表示。愛麗絲偶爾可以看一看,但只看這些輔助的部分。

在埃朗根研究人員的工作中,愛麗絲的角色是由人工神經網絡完成的。他們的想法是,通過訓練,網絡將變得非常善於扮演這一角色,以至於它們甚至可以超越智能人類設計的修正策略。然而,當研究小組研究了一個涉及5個模擬量子位元的例子時,他們能夠證明僅僅一個人工神經網絡是不夠的。由於網絡只能收集少量關於量子位元狀態的信息,或者更確切地說,關於量子圍棋遊戲的信息,它永遠無法超越隨機試驗和錯誤的階段。最終,這些嘗試破壞了量子態,而不是恢復它。

一個神經網絡利用它的先驗知識來訓練另一個神經網絡

解決方案以附加神經網絡的形式出現,它充當第一個網絡的老師。憑藉對將要被控制的量子計算機的先驗知識,這個教師網絡能夠訓練另一個網絡——它的學生——從而引導它成功地進行量子校正。然而,首先,教師網絡本身需要對量子計算機或其被控制的組件有足夠的了解。

原則上,人工神經網絡使用獎勵系統進行訓練,就像它們的自然模型一樣。通過量子誤差校正成功恢復原始量子態,提供了實際的獎勵。馬夸特醫生解釋說:「然而,如果僅僅是這個長期目標的實現給予了獎勵,那麼在無數的糾正嘗試中,它就會來得太晚了。」因此,埃爾蘭根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獎勵系統,即使在訓練階段,也能激勵教師神經網絡採取一種有前景的策略。在量子圍棋遊戲中,這個獎勵系統會在不洩露細節的情況下,向愛麗絲提供給定時間內遊戲的一般狀態。

學生網絡可以通過自身的行為超越教師

馬夸特說:「我們的第一個目標是讓教師網絡學會在沒有進一步人類幫助的情況下成功地執行量子錯誤修正操作。」與學校的學生網絡不同,教師網絡不僅可以基於測量結果,還可以基於計算機的整體量子狀態來實現。由教師網絡培養出來的學生網絡在開始時同樣優秀,但通過自身的行動可以變得更好。

除了量子計算機中的錯誤校正,Florian Marquardt設想了人工智慧的其他應用。在他看來,物理學提供了許多可以從人工神經網絡模式識別的使用中獲益的系統。

相關焦點

  • 變頻空調中功率因數校正的控制電路設計
    採用BOOST 方案進行功率因數校正的變頻空調的功率級電路拓撲見圖1。   採用連續電流模式控制、平均電流控制方式的BOOST方案來實現PFC具有很多優點:(1)輸入電流連續,EMI小;(2)輸入電流與輸出功率範圍寬;(3)結構簡單,控制器容易實現。
  • Science封面:谷歌實現量子化學模擬,迄今為止全球首例
    Sycamore 處理器之所以採用量子計算機模擬,是由於原子和分子受量子力學系統控制,可以通過量子位來存儲信息並執行計算10個量子比特上模擬Hartree-Fock對分子幾何形狀的能量預測其誤差成因可能來源於量子硬體堆棧中。Sycamore具有54比特,由140多個單獨可調的元件組成,每個元件都由高速模擬電脈衝控制。
  • Science封面:谷歌實現量子化學模擬,迄今為止全球首例!
    而在這項研究中發揮關鍵作用的Sycamore 處理器,也正是本次化學實驗中量子計算機所使用的處理器。Sycamore 處理器之所以採用量子計算機模擬,是由於原子和分子受量子力學系統控制,可以通過量子位來存儲信息並執行計算,因此有望成為精確模擬的最佳方法。
  • 長春光機所:通過校正阿貝誤差,把光柵衍射波前質量提高70%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萬秋華研究員課題組根據大面積高精度衍射光柵刻劃機CIOMP-6的機械結構和測量光路的特點,分析了測量阿貝誤差產生的原因,提出了一種測量阿貝誤差的控制校正方法,設計了阿貝誤差的測量光路,有效地解決了阿貝誤差對光柵衍射波前質量的影響。具體研究成果發表在中國雷射第九期。
  • 功率因數校正技術的新型控制策略綜述
    2.2.2 CCM控制模式CCM相對DCM其優點為:(1)、輸入和輸出電流紋波小、THD和EMI小、濾波容易;(2)、RMS電流小、器件導通損耗小;(3)、適用於大功率應用場合。CCM模式下有直接電流控制與間接電流控制兩種方式。直接電流控制的優點是電流瞬態特性好,自身具有過流保護能力,但需要檢測瞬態電流,控制電路複雜。
  • 焦度計的測量誤差和校正方法研究
    本文依據焦度計側量眼鏡片頂焦度(d)的光學原理,分析了測量誤差來源並給出了校正方法。由於被測鏡 片的後表面曲率(彎度)各不相同,致便鏡片後頂點與焦度計物鏡後焦點不相重合,因而造成測量誤差。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谷歌量子計算模擬化學反應登上Science封面
    機器之心報導編輯:張倩、杜偉原子和分子是受量子力學控制的系統,用量子計算模擬化學反應,或許是最好的方法。去年 10 月,谷歌宣布實現的論文登上了《自然》雜誌封面,成為科技領域關注的焦點。
  • MEMS加速度計的振動校正是如何發生的,並討論各種測量此參數的技術
    具體例子包括:導航和AHRS系統,用於機器健康狀況檢測的振動監控,基礎設施的結構健康狀況監控,以及用於平臺穩定、井下定向鑽探的傾斜監控、施工行業平路機和勘測設備的調平、吊車穩定系統吊杆傾角測量的高精度傾角計。 在大多數此類例子中,加速度計會經受不同幅度的振動。這些應用的另一個不同方面是振動的頻率成分。振動與傳感器和系統誤差源相結合可能導致振動校正,這是高性能加速度計的一個重要指標。
  • 量子計算如何用於AI
    圖片來源:本源量子目前來看,量子計算比較有前景和「錢景」的領域之一是人工智慧。由於人工智慧是在分析大量數據集的基礎上進行操作的,因此在學習過程中的誤差和不準確度有很大的改進空間,而量子計算很可能讓我們提高算法的學習和解釋能力。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谷歌量子計算模擬化學反應登Science
    機器之心報導編輯:張倩、杜偉原子和分子是受量子力學控制的系統,用量子計算模擬化學反應,或許是最好的方法。但他認為這項研究有助於計算機科學家學習如何處理量子計算誤差,這也將有助於他們在未來執行更複雜的計算。Ryan Babbush 還表示,雖然這一反應比較基礎,而且也沒有必要使用量子計算機來模擬。但是,這項研究對於量子計算來說依然是一大進步。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谷歌量子計算模擬化學反應登Science
    機器之心報導編輯:張倩、杜偉原子和分子是受量子力學控制的系統,用量子計算模擬化學反應,或許是最好的方法。去年 10 月,谷歌宣布實現「量子優越性」的論文登上了《自然》雜誌封面,成為科技領域關注的焦點。但他認為這項研究有助於計算機科學家學習如何處理量子計算誤差,這也將有助於他們在未來執行更複雜的計算。Ryan Babbush 還表示,雖然這一反應比較基礎,而且也沒有必要使用量子計算機來模擬。但是,這項研究對於量子計算來說依然是一大進步。
  • DSP控制的UPS逆變器的諧波調節系統失真的消除
    另外有的模擬元件,例如電位計,必須用手工來校正,導致效率低、精度差。為了提高用戶界面和通信能力,早在80年代UPS的設計者們就將目光轉向了微處理器。當通過模/數轉換器把微處理器連接到模擬控制系統時,它便能夠採集操作數據並且將它們傳送到數字顯示屏上。另外,微處理器的機載存儲器存有監測模擬控制系統和控制UPS功率級操作範圍的參考值。
  • Nature Nanotechnology:深度學習助推量子科技發展!
    而對於量子技術的應用,需要更大參數空間的納米器件也即需要對其進行多端子耦合集成。例如,由許多耦合量子點組成的大型系統具有較大的參數空間,因此需要更複雜的調整方法。現有的調整方法是基於『device-in-the-loop』即晶片上的方法,其中在優化過程中需要對物理設備進行測量。僅通過實驗來找到所需的複雜功能將變得越來越具有挑戰性。
  • 英特爾公布量子計算低溫控制晶片,與谷歌和 IBM 差異化競爭
    英特爾稱,Horse Ridge 是在量子控制系統小型化的最新嘗試,由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和英特爾聯合開發,使用自家的 22 納米 FinFET 技術製造而成。它可以實現對多個量子比特的控制,為英特爾未來擴展到大規模系統鋪墊了清晰的路線,提升了進一步設計、測試和優化商業化量子計算機的能力。
  • 討論低噪聲、低功耗加速度計ADXL355的振動校正
    振動與傳感器和系統誤差源相結合可能導致振動校正,這是高性能加速度計的一個重要指標。 本文將告訴你們—— ✍ MEMS 加速度計中的振動校正是如何發生的? ✍ 測量振動校正需要知道的參數以及使用的技術。 作為案例研究,文中會討論低噪聲、低功耗加速度計 ADXL355 的振動校正。
  • 一個奇妙的聯繫:從粒子物理到量子計算
    這一差別也使量子計算擁有了傳統計算所不具備的獨特計算能力。基於這種聯繫,研究人員認為高能物理學中用於抑制探測器對測量影響的方法,可以被用來研究量子計算中讀出誤差校正。研究中涉及的所有(模擬和實際的)量子計算機規模從5量子比特到20量子比特不等,而這項技術應該可以擴展到更大的系統。
  • 量子點膜塗布精度工藝控制
    對應於超高清藍光標準高色域的要求,量子點顯示有能力還原我們所能感知的所有顏色。目前採用量子點膜技術的光致發光技術是目前量子點顯示中成熟可靠的技術。傳統LCD顯示屏只要將背光中白色LED光源更換為藍色LED光源和添加上一層納米量子點的薄膜就可以達到卓越的色彩表達能力。
  • 量子計算機控制系統問世,「量子霸權」仍任重道遠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宣布,基於對半導體及超導量子比特的長期研究,成功研製出一套精簡、高效的量子計算機控制系統。這套被命名為本源量子測控一體機的系統,可以實現對量子晶片的操控並發揮其性能優勢。
  • 基於ICE2PCS01的有源功率因素校正的電路設計
    3 平均電流控制模式Boost APFC電路原理 本設計主迴路採用Boost變換器拓撲的有源功率因素校正,Boost電路具有效率高、電路簡單、成本低等優點,現將平均電流控制的Boos t AFPC電路的基本工作原理說明。BoostAPFC電路平均電流控制原理如圖1所示,主電路由單相整流橋和DC—DC Boost變換器組成,虛線框內為控制電路。
  • 塞曼效應校正背景法 EWG1990儀器學習網
    2019/07/13 作者/EWG1990儀器學習網更多的儀器學習資料,在儀器學習網磁性對輻射現象的影響也叫塞曼效應,是荷蘭學者塞曼在1896年發現的。1969年M. Prugger 和R.Torge提出用塞曼效應校正原子吸收光譜測定法分析的背景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