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ICE2PCS01的有源功率因素校正的電路設計

2020-11-23 電子產品世界

摘要:針對開關電源中的整流電路和其本身的非線性負載特性產生大量諧波汙染公共電網問題,提出了一種高功率因素校正電路。採用英飛凌(Infineon)公司的CCM控制模式功率因素校正晶片ICE2PCS01控制驅動MOSFET開關管,並與升壓電感、輸出電容等組成Boost拓撲結構,輸入電流與基準電流比較後的誤差電流經過放大,再與PWM波比較,得到開關管驅動信號,快速而精確地使輸入電流平均值與輸入整流電壓同相位,接近正弦波。結果表明,該電路方案能大大減小輸入電流的諧波分量,在AC176V-264V的寬電壓輸入範圍內得到穩定的DC380V輸出,功率因素高達0.98。
關鍵詞:功率因素;有源功率因素校正;平均電流控制;ICE2PCS01

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工業生產與家庭生活中的用電設備越來越多,電力需求不斷地增長,因此,提高用電效率,減少電網汙染,已經成為普遍關注的研究課題。高頻開關電源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等特點,因而已在諸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然而開關電源中的整流器,電容濾波電路是一種非線性器件和儲能元件的組合,雖然輸入交流電壓是正弦波,但是由於整流二極體的導通角很小,導致輸入電流波形嚴重畸變,呈窄脈衝狀,含有大量的諧波,並且濾波電容越大,電流畸變越嚴重,功率因素也就越低。
傳統開關電源網側的功率因素只有0.5~0.65,不僅使得供電線路的能量損耗增加,浪費了大量的電能,而且諧波分量在線路中傳導、輻射,嚴重影響鄰近用電設備的正常工作,縮短了電氣設備的使用壽命。電流畸變還會使某些電力計量和保護裝置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可能造成電網諧振、危害電網及用電設備安全。因此,必須採取措施來提高功率因素,減少電網汙染。

1 功率因素校正原理
功率因素PF(Power Factor)是指系統的有功功率P與視在功率S的比值:

表示基波電流有效值在總的輸入電流有效值所佔的比例,cosβ1表示輸入基波電壓與基波電流之間的相移因數。功率因素校正的目標就是要使用電設備的輸入電流和電壓保持波形和相位同步,以充分有效地利用電網提供的電能。

2 功率因素校正方法的選擇
目前主要用來提高功率因素校正的方法有:多脈衝整流,這種方案在變壓器具有平衡負載的情況下,對減少輸入端的低次諧波是有效的;無源濾波法,這種方法對抑制高次諧波有效,但是濾波設備體積龐大,提高功率因素效果也不理想,在產品設計中應用越來越少。有源功率因素校正(APFC)法,它利用有源開關式AC/DC變換技術,直接使輸入電流成為與電網電壓同相位的正弦波。這種方法對技術要求較高,但功率因素校正效果好,在理論上可將功率因素校正到0.99以上,故在大容量的通信開關電源系統中使用較普遍。文中主要介紹用於LED路燈集中供電的大功率電源,故使用這種方法。

3 平均電流控制模式Boost APFC電路原理
本設計主迴路採用Boost變換器拓撲的有源功率因素校正,Boost電路具有效率高、電路簡單、成本低等優點,現將平均電流控制的Boos t AFPC電路的基本工作原理說明。BoostAPFC電路平均電流控制原理如圖1所示,主電路由單相整流橋和DC—DC Boost變換器組成,虛線框內為控制電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9/388570.htm


平均電流控制原來是用來在開關電源中形成電流環調節輸出電流的,現在將平均電流法應用於功率因數校正,以輸入整流電壓Udc和輸出電壓誤差放大信號的乘積為電流基準。平均電流控制採用了電流控制環和電壓控制環,其中電流控制環使輸入電流跟接近正弦波,電壓控制環使Boost電路輸出的電壓更穩定。基準電流由輸入整流電壓與輸出電壓誤差放大信號的乘積組成,其中從輸入整流電壓取樣的目的是是基準電流與整流後的電壓波形同相。輸入電流誤差信號經過CA被平均化處理,CA的輸出加到PWM比較器的同相輸入端,鋸齒波信號接到PWM比較器的反向輸入端,這樣電流誤差放大器CA的輸出可直接控制PWM比較器的佔空比,給開關管提供驅動信號。由於電流環有著較高的增益一帶寬(Cain—Bandwidth),使跟蹤誤差產生的畸變小於1%,容易實現接近於1的功率因數。

4 APFC電路設計
4.1 晶片選型
本設計的有源功率因數校正電路中採用了兩級PFC電路結構,分別實現對輸入電流和輸出電壓的精準快速調節。要求功率因數大於98%諧波失真度(THD)小於5%。輸入交流市電經過整流濾波,進行功率因素校正,經過Boost APFC電路,輸出穩定的直流380 V電壓,以供後級使用。選用英飛凌的APFC控制晶片ICE2PCS01,通過對電流內環、電壓外環的精確控制,實現功率因素校正的目的。
ICE2PCS01是英飛凌(Infineon)公司推出的一款低成本的連續導通模式CCM PFC專用控制器,該晶片採用平均電流值控制,使得功率因素可以達到1,具有以下的應用特點:僅有8個管腳,所需外圍器件少;支持寬範圍內的電壓輸入;50~250 kHz可調頻率範嗣,頻率在125 kHz時,最大佔空比為95%;晶片供電電壓10.0~21.0 V(典型值);增強的動態響應,單周期電流峰值限制,軟啟動功能;具有多項保護功能,如開環保護、輸出過壓保護、交流電源欠壓保護、電源欠壓保護、峰值電流限幅及軟過流限幅保護等;其內部結構如圖2所示。


下面為ICE2PCS01的引腳功能說明。GND(引腳1):晶片接地端。ICOMP(引腳2):電流環補償器。該引腳外接一個補償電容構成濾波環節,將輸入ISENSE腳的帶有波紋的、反應電感電流的電壓波形濾波為一個反映電感平均電流的正向電壓波形。ISENSE(引腳3):電流採樣輸入端。為防止浪湧電流導致引腳3電壓超出最大承受值,通常串聯一個電阻來限制注入ICE1PCS01晶片電流。FREQ(引腳4):頻率設置端。該管腳可以通過對地外接一個電阻來設定系統的開關頻率,可調頻率範圍為50~250 kHz。VCOMP(引腳5):電壓環補償器。該管腳通過對地連接的一個補償網絡構成電壓控制環的補償器,而且可以提供系統的軟啟動功能從而控制啟動時輸入電流的緩慢上升。VSENSE(引腳6):輸出電壓傳感/反饋端。該管腳通過電阻分壓網絡採樣輸出電壓,該管腳的參考電壓為5 V,該腳大於0.8 V晶片才工作。VCC(引腳7):晶片供電端。供電電壓為10.2~21 V。GATE(引腳8):驅動輸出端。具有1.5 A的驅動能力。
4.2 主要參數的設計
1)開關頻率的選擇
採用高的開關頻率有助於縮小電路體積,增加功率密度,降低波形失真度;但是採用過高的開關頻率又會導致開關損耗增大,影響功率電路效率。在實際的電路應用中,開關頻率一般選20~200 kHz,本設計選擇的開關頻率為67kHz,根據晶片設計手冊可得R6電阻值為70kΩ。
2)升壓電感的選擇
Boost電路中的電感L1起存儲傳遞能量和濾波等作用,電感量的選擇對輸入端的電流紋波大小有直接關係。當輸入電壓最低、輸出功率最大時,電感電流值最大,這時電流波紋也將最大。在這種情況下,電感電流波紋也還要滿足設計要求,經計算所需的升壓電感值為0.15mH。
3)輸出電容的選擇
輸出濾波電容起濾除開關管工作造成的波紋和平滑輸出直流電壓、濾除其中脈衝成分的作用。在實際電路應用中,使用的Boost輸出電容為3 300μF/450 V的電解電容。
4)開關管的選擇
本設計開關管採用MOSFET,功率MOSFET具有導通電阻低、負載電流大的優點,因而非常適合用作開關電源的整流組件。導通時開關管中流過的電流就是電感電流,最大值為39.16 A。開關管兩端承受的最大電壓為UDS=UDC+△U=380+380x20%=456 V,考慮到開關管的過壓尖刺,開關管需要的耐壓值至少為600 V,這裡選FCA47N60型的MOSFET,其額定指標為47 A/600 V。
結合上面的電路方案和具體參數設計,得出基於ICE2PCS01的有源功率因素校正電路,圖中使用了驅動晶片FAN3224C來提高ICE2PCS01的驅動能力。Boost APFC電路原理圖如圖3所示。



5 實驗結果
根據上述設計依據,通過電路連接、調試與測試,試驗得到輸入電壓電流波形如圖4所示,圖中上面為輸入電壓波形,下面為輸入電流波形,由圖可見經過功率因素校正之後輸入電流由窄脈衝變為正弦波,與輸入電壓相位相同,此時Boost升壓電路的阻抗特性相當于于純電阻電路,實現了提高功率因素的目的。



6 結束語
文中闡述了一種基於Boost電路拓撲原理,具有功率因素校正功能的AC—DC變換器,較好的完成了功率因素校正功能。研製出的PFC電路輸入電壓範圍為AC176V-264 V,輸出為DC380 V,在整個輸入電壓範圍內功率因素大於0.92,滿載輸出額定功率為3.5 kW,現已成功運用在大功率集中供電LED路燈供電電源中。實驗表明該電路滿足設計要求,性能優越、原理簡單、工作穩定可靠,應用前景廣泛。


相關焦點

  • 變頻空調中功率因數校正的控制電路設計
    摘 要:利用雙閉環控制原理設計了較大功率交流/直流變頻空調的一種有源功率因數校正(APFC)方案。實驗結果表明前級PFC環節輸出電壓紋波大大降低,輸入電流交越失真大為改善,滿足了"3C認證"中EMC認證要求,最後給出了部分實驗結果。
  • 採用UC3854的有源功率因數校正電路工作原理與應用
    如:IEC555-2, IEC61000-3-2,EN 60555-2等標準,它們規定了允許產生的最大諧波電流。我國於1994年也頒布了《電能質量公用電網諧波》標準(GB/T14549-93)。即Irms=I1(諧波為零),有 即; 從而實現功率因數校正。利用功率因數校正技術可以使交流輸入電流波形完全跟蹤交流輸入電壓波形,使輸入電流波形呈純正弦波,並且和輸入電壓同相位,此時整流器的負載可等效為純電阻,所以有的地方又把功率因數校正電路叫做電阻仿真器。 四.
  • 一種新穎的無源功率因數校正電路
    功率因數校正電路一般分為有源功率因數校正(APFC)和無源功率因數校正(PPFC)。有源功率因數校正是功率因數校正的主要方法,它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及可使功率因數調整到接近於1,輸入電流總諧波含量降到10%以下的特點。這種電路適合製作高性能的開關電源,但由於要採用專用晶片,成本較高,很難應用於中小功率的開關電源之上。
  • 開關電源功率因素校正(PFC)及其工作原理
    為此,IEC(國際電工委員會)制定了限制高次諧波的國際標準,最新標準為IEC1000-3-2D類。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已制定了相應標準,並強制執行,對於不滿足諧波標準的開關電源不允許上電網。我國也制定了相應標準。因此,隨著減小諧波標準的廣泛應用,更多的電源設計需要結合功率因數校正(PFC)功能 [1]~[4]。
  • 基於ICE1CS02的PFC+PWM電路設計
    摘要:基於ICE1CS02設計了一種PFC+PWM電路。採用前級為PFC電路,後級為雙管正激拓撲電路的方式。通過仿真分析電路的基本原理,以500W電路為例對PWM部分主變壓器進行了詳細的設計,並通過實際電路驗證此電路具有功率因數高、穩定、高效等優點。關鍵詞:PFC+PWM電路;ICE1CS02;雙管正激;磁復位 近年來,提高開關電源的功率因數,減輕其對電網的汙染成為電源發展的必然趨勢。
  • 基於L6562A的APFC的建模與控制器設計
    摘要:介紹了臨界電流控制模式(TCM)下的有源功率因數校正(APFC)的工作原理,電路採用L6562A控制的Boost變換器拓撲,給出了APFC電路主要參數的計算方法及補償網絡的閉環設計過程。
  • 淺析有源功率因數校正技術及發展趨勢
    近幾年來,為了符合國際電工委員會61000-3-2的諧波準則,功率因數校正電路正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注意。功率因數校正技術從早期的無源電路發展到現在的有源電路;從傳統的線性控制方法發展到非線性控制方法,新的拓撲和技術不斷湧現。本文歸納和總結了現在有源功率因數校正的主要技術和發展趨勢。
  • 變頻空調中基於UCC3818的APFC電路設計
    本文基於升壓拓撲電路結構,以UCC3818為PFC控制核心,介紹了如何計算及設置其控制參數,並將該電路應用於變頻空調中去實現其功率因數校正,使各次諧波電流含量均滿足CCC認證標準。PFC的基本原理及控制方法實現PFC可以採用無源和有源兩種控制方式。
  • 電子鎮流器中功率因數校正電路的分析及應用 (IR2166/I
    打開APP 電子鎮流器中功率因數校正電路的分析及應用 (IR2166/I 佚名 發表於 2009-10-09 09:36:01
  • APFC電路原理及其在通信電源系統中的應用
    一、引言在通信用開關電源系統中,為了減少輸入電流諧波,降低其對電網的汙染,同時有利於後級DC-DC變換電路的穩定工作,交流輸入側多採用有源功率因數校正技術
  • APFC電路原理介紹及在通信電源系統中的應用
    一、引言在通信用開關電源系統中,為了減少輸入電流諧波,降低其對電網的汙染,同時有利於後級DC-DC變換電路的穩定工作,交流輸入側多採用有源功率因數校正技術
  • 反激變換器準諧振控制器ICE1QS01及其應用電路
    ICE1QS01的啟動電流僅約50μA,它是一種低功耗綠色SMPS晶片。1 晶片的封裝與電路組成及其功能與工作原理ICE1QS01採用P-DIP-8-4封裝,引腳排列如圖1所示。表1列出了各引腳的功能。
  • Intersil推出具THD和PF校正功能的有源功率因數控制器ISL6730A
    打開APP Intersil推出具THD和PF校正功能的有源功率因數控制器ISL6730A 春波綠影 發表於 2013-04-12 09:45:45
  • 有源pfc電路工作原理
    打開APP 有源pfc電路工作原理 發表於 2018-01-23 09:59:56 在平時的應用過程中,工程師們所常常提到的有源PFC技術,其實就是在整流電路與負載之間增加一個功率變換器,然後應用電流反饋技術,通過一些適當的控制方法不斷調節輸入電流,使其跟蹤輸入正弦波電壓波形,將輸入電流校正成與電網電壓同相的正弦波,因而功率因數可提高到近似為1。由於該方案中應用了有源器件,故稱為有源功率因數校正,頁被稱為APFC。
  • PFC開關電源電路設計分享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8/386962.htm恆流恆壓電路設計在這一基於LED路燈的PFC開關電源電路設計過程中,為了達到恆流恆壓的設計效果,在本方案中我們選擇使用恆流恆壓控制器件TSM101,來調節整體電路系統中的輸出電壓和電流
  • 基於EG8010-SPWM純正弦波逆變器設計
    本文介紹一種基於EG8010的戶用風力發電系統純正弦波逆變器的設計。逆變器的額定功率為300W,額定的輸入電壓為直流24V,輸出為單向標準純正弦電壓220V±5%,頻率範圍50Hz±0.5%,具有過熱、過載保護和輸出過壓保護。
  • 一種空調用新型PFC的設計
    為此,本文給出了在平均電流技術控制下,以Boost型功率因數校正方式設計的新型空調用PFC設計方案。  1 功率因數校正的基本方法  功率因數校正方法可分為無源功率因數校正和有源功率因數校正。無源功率因數校正結構簡單,便於實現,但校正後的功率因數不高。
  • 低諧波、高功率因數AC/DC開關電源變換器設計
    有源功率因數校正(APFc)原理提高電子電源的功率因數,抑制其電流諧波畸變,目前有無源校正和有源校正兩種方案。無源校正是在電路中串聯(或並聯)無源LC諧振迴路,使電路入端電流接近正弦波;有源校正是在電路中加入有源控制電路,使入端電流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從而校正電流波形,實現低諧波,高功率因數;有源校正電路比無源校正電路在效率、重量和成本等方面均有優勢。
  • 基於APFC控制晶片FAN7530的電壓型臨界工作模式
    為此,研究出多種提高功率因數的方法,其中,有源功率因數校正技術(簡稱APFC)就是其中的一種有效方法,它是通過在電網和電源之間串聯加入功率因數校正裝置,目前最常用的為單相升壓前置升壓變換器原理,它由專用晶片實現的,且具有高效率、電路簡單、成本低廉等優點,本文介紹的低成本電壓型臨界工作模式APFC控制晶片FAN7530即可實現該功能。
  • 一種帶失調自校正運放的電流採樣電路設計
    摘要:本文介紹了一種應用在電源管理晶片中帶失調自校正運放的電流採樣電路設計。相對於傳統的運放失調消除技術,本失調自校正運放設計無需開關電容相關技術,可節省一定的晶片面積,通過在晶片啟動時自動校正輸入失調,並將校正位鎖存。之後,由於運放零失調,可大大提高所述電流採樣電路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