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有源功率因數校正技術及發展趨勢

2021-01-10 電子產品世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6/347079.htm

O 引言

傳統的用於電子設備前端的二極體整流器,作為一個諧波電流源,幹擾電網線電壓,產生向四周輻射和沿導線傳播的電磁幹擾,導致電源的利用效率下降。近幾年來,為了符合國際電工委員會61000-3-2的諧波準則,功率因數校正電路正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注意。功率因數校正技術從早期的無源電路發展到現在的有源電路;從傳統的線性控制方法發展到非線性控制方法,新的拓撲和技術不斷湧現。本文歸納和總結了現在有源功率因數校正的主要技術和發展趨勢。

1 功率因數(PF)的定義

功率因數(PF)是指交流輸入有功功率(P)與輸入視在功率(S)的比值。即



式中:I1為輸入基波電流有效值;

為輸入電流失真係數;

Irms為輸入電流有效值;

cosφ為基波電壓與基波電流之間的相移因數。

可見PF由γ和cosφ決定。cosφ低,則表示用電電器設備的無功功率大,設備利用率低,導線、變壓器繞組損耗大。γ值低,則表示輸入電流諧波分量大,對電網造成汙染,嚴重時,對三相四線制供電還會造成中線電位偏移,致使用電電器設備損壞。由於常規整流裝置使用晶閘管或二極體,整流器件的導通角遠小於180°,從而產生大量諧波電流成分,而諧波電流不做功,只有基波電流做功,功率因數很低。全橋整流器電壓和電流波形圖如圖1所示。



2 功率因數校正實現方法

由式(1)可知,要提高功率因數有兩個途徑,即使輸入電壓、輸入電流同相位;使輸入電流正弦化。

利用功率因數校正技術可以使交流輸入電流波形完全跟蹤交流輸入電壓波形,使輸入電流波形呈純正弦波,並且和輸入電壓同相位,此時整流器的負載可等效為純電阻。

功率因數校正電路分為有源和無源兩類。無源校正電路通常由大容量的電感、電容組成。雖然無源功率因數校正電路得到的功率因數不如有源功率因數校正電路高,但仍然可以使功率因數提高到o.7~0.8,因而在中小功率電源中被廣泛採用。有源功率因數校正電路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得到了迅速推廣。它是在橋式整流器與輸出電容濾波器之間加入一個功率變換電路,使功率因數接近1.有源功率因數校正電路工作於高頻開關狀態,體積小、重量輕,比無源功率因數校正電路效率高。本文主要討論有源功率因數校正方法。

3 有源功率因數校正方法分類

3.l 按有源功率因數校正拓撲分類

3.1.1 降壓式

因噪聲大,濾波困難,功率開關管上電壓應力大,控制驅動電平浮動,很少被採用。

3.1.2 升/降壓式

須用二個功率開關管,有一個功率開關管的驅動控制信號浮動,電路複雜,較少採用。

3.1.3 反激式

輸出與輸入隔離,輸出電壓可以任意選擇,採用簡單電壓型控制,適用於150W以下功率的應用場合。典型電路如圖2所示。



3.1.4 升壓式(Boost)

簡單電流型控制,戶F值高,總諧波失真(THD)小,效率高,但是輸出電壓高於輸入電壓。典型電路如圖3所示。適用於75~2000W功率範圍的應用場合,應用最為廣泛。它具有以下優點:電路中的電感L適用於電流型控制;由於升壓型APFC的預調整作用在輸出電容器C上保持高電壓,所以電容器C體積小、儲能大;在整個交流輸入電壓變化範圍內能保持很高的功率因數;當輸入電流連續時,易於EMI濾波;升壓電感L能阻止快速的電壓、電流瞬變,提高了電路工作可靠性。


3.2 按輸入電流的控制原理分類

3.2.1 平均電流型

工作頻率固定,輸入電流連續(CCM),波形圖如圖4(a)所示。TI公司的UC3854就工作在平均電流控制方式。



這種控制力式的優點是:恆頻控制;工作在電感電流連續狀態,開關管電流有效值小、EMI濾波器體積小;能抑制開關噪聲;輸入電流波形失真小。

主要缺點是:控制電路複雜,須用乘法器和除法器,需檢測電感電流,需電流控制環路。

3.2.2 滯後電流型

工作頻率可變,電流達到滯後帶內發生功率開關通與斷操作,使輸入電流上升、下降。電流波形平均值取決於電感輸入電流,波形圖如圖4(b)所示。

3.2.3 峰值電流型

工作頻率變化,電流不連續(DCM),波形圖如圖4(c)所示。DCM採用跟隨器方法具有電路簡單、易於實現的優點,似存在以下缺點:PF和輸入電壓Vin與輸出電壓V0的比值有關,即當Vin變化吋,PF值也將發生變化,同時輸入電流波形隨Vin/Vo的值的加大而使THD變大;開關管的峰值電流大(在相同容量情況下,DCM中通過開關器件的峰值電流為CCM的2倍),從而導致開關管損耗增加。所以在大功率APFC電路中,常採用CCM方式。

3.2.4 電壓控制型

工作頻率固定,電流不連續,採用固定佔空比的方法,電流自動跟隨電壓。這種控制方法一般用在輸出功率比較小的場合,另外在單級功率因數校正中多採用這種方法,後面會介紹。波形圖如圖4(d)所示。

3.3 其他控制方法

3.3.1 非線性載波控制技術

非線性載波控制(NLC)不需要採樣電壓,內部電路作為乘法器,即載波發生器為電流控制環產生時變參考信號。這種控制方法工作在CCM模式,可用於Flyback,Cuk,Boost等拓撲中,其調製方式有脈衝前沿調製和脈衝後沿調製。

3.3.2 單周期控制技術

單周期控制原理圖如圖5所示,是一種非線性控制技術。該控制方法的突出特點是,無論是穩態還是暫態,它都能保持受控量(通常為斬波波形)的平均值恰好等於或正比於給定值,即能在一個開關周期內,有效地抑制電源側的擾動,既沒有穩態誤差,也沒有暫態誤差,這種控制技術可廣泛應用於非線性系統的場合,不必考慮電流模式控制中的人為補償。

3.3.3 電荷泵控制技術

利用電流互感器檢測開關管的開通電流,並給檢測電容充電,當充電電壓達到控制電壓時關閉開關管,並同時放掉檢測電容上的電壓,直到下一個時鐘脈衝到來使開關管再次開通,控制電壓與電網輸入電壓同相位,並按正弦規律變化。由於控制信號實際為開關電流在一個周期內的總電荷,因此稱為電荷控制方式

4 功率因數校正技術的發展趨勢

4.1 兩級功率因數校正技術的發展趨勢

目前研究的兩級功率因數校正,一般都是指Boost PFC前置級和後隨DC/DC功率變換級。如圖6所示。對Boost PFC前置級研究的熱點有兩個,一是功率電路進一步完善,二是控制簡單化。如果工作在PWM硬開關狀態下,MOSFET的開通損耗和二極體的反向恢復損耗都會相當大,因此,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消除這兩個損耗,相應就有許多關於軟開關Boost變換器理論的研究,現在具有代表性的有兩種技術,一是有源軟開關,二是無源軟開關即無源無損吸收網絡。



有源軟開關採用附加的一些輔助開關管和一些無源的電感電容以及二極體,通過控制主開關管和輔助開關管導通時序來實現ZVS或者ZCS.比較成熟的有ZVT—Boost,ZVS—Boost,ZCS—Boost電路等。雖然有源軟開關能有效地解決主開關管的軟開關問題,但輔助開關管往往仍然是硬開關,仍然會產生很大損耗,再加上複雜的時序控制,使變換器的成本增加,可靠性降低。

無源無損吸收則是採用無源元件來減小MOSFET的dv/dt和二極體的dv/dt,從而減小開通損耗和反向恢復損耗。它的成本低廉,不需要複雜的控制,可靠性較高。

除了軟開關的研究之外,另一個人們關心的研究方向是控制技術。曰前最為常用的控制方法是平均電流控制,CCM/DCM臨界控制和滯後控制3種方法。但是新的控制方法不斷出現,其中大部分是非線性控制方法,比如非線性載波技術和單周期控制技術。這些控制技術的主要優點是使電路的複雜程度大大降低,可靠性增強。現在商業化的非線性控制晶片有英飛凌公司的一種新的CCM的PFC控制器,被命名為ICElPCSOI,是基於一種新的控制方案開發出來的。與傳統的PFC解決方案比較,這種新的集成晶片(IC)無需直接來自交流電源的正弦波參考信號。該晶片採用了電流平均值控制方法,使得功率因數可以達到1.另外,還有IR公司的IRIS51XX系列,基於單周期控制原理,不需要採集輸入電壓,外圍電路簡單。

最後,怎樣提高功率因數校正器的動態響應是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

4.2 單級功率因數校正技術的發展趨勢

在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了單級功率因數校正器,主要是將PFC級和DC/DC變換級集成在一起,兩級共用開關管。如圖7所示。它與傳統的兩級電路相比省掉了一個MOSFET,增加了一個二極體。另外,其控制採用一般的PWM控制方式,相對簡單。但是單級功率校正存在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當負載變輕時,由於輸出能量迅速減小,但佔空比瞬時不變,輸入能量不變,使得輸入功率

大於輸出功率,中間儲能電容電壓升高,此時佔空比減小以保持DC/DC級輸出穩定,最終達到一個新的平衡狀態。這樣中間儲能電容的耐壓值需要很高,甚至達到1000V.當負載變重時,情況相反。怎樣降低儲能電容卜的電壓是現在單級功率因數校正研究的熱點。



4.3 常用的功率因數校正晶片

4.3.1 非連續電流模式PFC晶片

IFX(英飛凌)TDA4862、TDA4863

ST L6561、L6562

Fairchield(快捷半導體)FAN7527

TI UC3852、UCC38050

SC SG6561

ON MC33262、MC34262、MC33261

4.3.2 連續電流模式PFC晶片

IFX TDAl6888(PFC+PWM)、

1PCS01(PFC)

ST L498I

Fairchield FA4800(PFC+PWM)

TI UC3854、UCC3817、UCC3818


5 結語

總結和歸納了各種有源功率因數校正技術及電路拓撲,敘述了它們的工作原理,並比較了它們的優缺點。


相關焦點

  • 功率因數校正技術的新型控制策略綜述
    PFC技術的每一種控制策略都有其優缺點,本節簡單總結了PFC技術的經典控制策略,對比分析了幾種新型控制策略的優缺點,指出了PFC控制技術的發展趨勢。這種控制技術可廣泛應用於非線性系統的場合,現已在DC-DC變換器、開關功率放大器、有源電力濾波器、靜止無功發生器以及單相、三相功率因數校正等方面得到大量應用。
  • 探討功率因數校正技術PFC中的電感材料選擇
    因此網側的功率因數不高,僅有0.6左右,並對電網和其它電氣設備造成嚴重諧波汙染與幹擾。在三相四線制供電方式中,由於多次諧波分量疊加,使中線電流增大,這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而如今計算機電源、UPS、程控交換機電源、電焊機電源、電子鎮流器等早已高頻開關化,其對電網的汙染已達到必須治理的程度,因此功率因數校正技術正在成為熱點,並將成為商家進入市場的關鍵。
  • 一種新穎的無源功率因數校正電路
    關鍵詞:無源功率因數校正;功率因數;總諧波畸變  1 引言 隨著電力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開關電源裝置被廣泛應用於各種不同的領域,使得開關電源對電網的影響,如諧波汙染及輸入端功率因數下降等問題顯得日益突出。為減少裝置對電網的諧波汙染和電磁幹擾,提出了相應的諧波抑制方法和功率因數校正電路。
  • 功率因數校正原理及相關IC
    近年來,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對各種辦公自動化設備,家用電器,計算機的需求逐年增加。這些設備的內部,都需要一個將市電轉換為直流的電源部分。在這個轉換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諧波電流,使電力系統遭受汙染。作為限制標準,IEC發布了IEC1000?3?
  • 三相功率因數校正(PFC)技術的綜述(1)
    摘要:綜述了三相功率因數校正電路發展現狀,並對典型拓撲進行分析比較。 關鍵詞:三相整流器;諧波;功率因數校正   1 引言 近20年來電力電子技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已廣泛應用到電力、冶金、化工、煤炭、通訊、家電等領域。
  • 電子產品對交流電網會產生汙染嗎,功率因數校正技術有哪些
    l 什麼是功率因數校正在電路中,存在感性或者容性負載時,會造成電路的電流和電壓之間產生不同步,造成相位差,會在電路中產生無效的功率(無功功率),而實際有效的功率(有功功率P)會減小。有功功率才是有用的功率,所以我們必須減小無功功率。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之和等於視在功率S。
  • 一文搞懂PFC(功率因數校正)
    這就是在上世紀末發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其背景源於開關電源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其主要目的是解決因容性負載導致電流波形嚴重畸變而產生的電磁幹擾(EMl)和電磁兼容(EMC)問題。所以現代的PFC技術完全不同於過去的功率因數補償技術,它是針對非正弦電流波形畸變而採取的,迫使交流線路電流追蹤電壓波形瞬時變化軌跡,並使電流和電壓保持同相位,使系統呈純電阻性技術(線路電流波形校正技術),這就是PFC(功率因數校正)。 所以現代的PFC技術完成了電流波形的校正也解決了電壓、電流的同相問題。
  • 無輸入電壓檢測的平均電流型功率因數校正
    摘要:在分析了現有平均電流型功率因數校正電路不足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無輸入電壓檢測的平均電流型功率因數校正技術。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79417.htm關鍵詞:功率因數校正;輸入電壓檢測;線性   1 引言 在中等功率和較大功率場合,平均電流型控制(ACMC)技術是最常用的一種,一般的CCM技術通過三個控制環實現功率因數校正,電流編程信號用來為高帶寬、快速響應的電流環設定基準,電流編程信號的幅值由低帶寬的輸出電壓誤差信號的幅值和經過低通濾波器的線電壓的有效值來調製
  • 變頻空調中功率因數校正的控制電路設計
    這些都迫切需要可產品化的諧波抑制和功率因數校正方案。隨著微電子和電力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用於功率因數校正(PFC)的專用晶片已經相當成熟。本文基於BOOST電路拓撲,以UC3854BN為PFC控制核心,著重分析了如何配置其電壓環和電流環參數,並將該電路應用於變頻空調中去實現其功率因數校正,使各次諧波電流含量均滿足"3C認證"的EMC標準。
  • 開關電源功率因數校正電路設計與應用實例之:概述(二)
    我國國家技術監督局在1993年頒布了國家標準GB/T 14549-93《電能質量公用電網諧波》。國際電工委員會(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IEC)於1998年對諧波標準IEC5552進行了修正,另外還制定了IEC61000-3-2標準,其A類標準對電網諧波的要求見表1-3。傳統整流器因諧波遠遠超標而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 開關電源功率因數校正電路設計與應用實例之:概述 (一)
    這些更有挑戰性的標準將需要電源廠商及其供應商(包括半導體供應商)共同努力,提供能符合這些新要求的解決方案。在這些趨勢中,(ICE1000-3-2)標準對功率因數校正(PFC)或降低諧波電流提出強制要求,為此,近年來在電源結構方面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隨著所有設備的功率不斷增大,及降低諧波電流的標準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電源設計已經採用PFC。
  • 採用UC3854的有源功率因數校正電路工作原理與應用
    功率因數校正原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88513.htm1.功率因數(PF)的定義 功率因數(PF)是指交流輸入有功功率(P)與輸入視在功率(S)的比值。即 所以功率因數可以定義為輸入電流失真係數()與相移因數()的乘積。
  • 500W功率因數校正電路設計
    500W功率因數校正電路: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61895.htm功率因數校正的工作原理1功率因數的定義功率因數(PF)是指交流輸入有功功率
  • 由單相功率因數校正(PFC)實現三相PFC的方案介紹
    功率因數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簡稱PFC)技術,尤其是有源功率因數校正(Active Power FactorCorrection,簡稱APFC)技術可以有效的抑制諧波,已成為研究的熱點
  • 電子鎮流器中功率因數校正電路的分析及應用 (IR2166/I
    電子鎮流器中功率因數校正電路的分析及應用IR2166/IR2167是集功率因數校正器(PFC)、鎮流器和半橋驅動器為一體的新型電子鎮流器驅動電路。內部的功率因數校正(PFC)電路以臨界導通模式(CCM)工作,可獲得高功率因數、低總諧波失真(THD)及直流電壓調整。給出典型PFC控制電路的原理並進行了分析。關鍵詞:鎮流器;IR2166;IR2167;功率因數校正 1 引言    傳統的磁性鎮流器使用工作於60Hz的鐵芯電磁元件.工作時會產生閃爍和可聞噪聲。
  • HiperPFS-4功率因數校正IC 可提供高功率因數、低THD
    致力於高能效電源轉換的高壓集成電路業界的領導者推出HiperPFSTM-4系列功率因數校正(PFC) IC。新器件系列適合要求在滿載及輕載下均提供優異效率及功率因數性能的應用。該IC系列不僅能提供高功率因數和低THD,而且還可在非常寬的輸出負載範圍內始終實現高效率,使OEM廠商符合嚴格的80 PLUS Platinum及Titanium級電源標準。HiperPFS-4 IC即使在20%額定負載下也能實現0.95以上的高功率因數和低THD。
  • 淺析光電集成技術發展現狀與趨勢
    淺析光電集成技術發展現狀與趨勢 集成電路產業研究 發表於 2020-11-30 15:09:52 從大規模商業應用和技術發展來看,基於光子元器件和光子集成技術的光通信經歷了從國家級骨幹網
  • 功率因數校正標準優化解決方案
    當然,如果有無功負載,電流就會滯後於電壓。這就是「功率因數」,對嗎?但難道它仍然是關於50Hz或60Hz時的「實際」和無功元件嗎?也對也錯。遺憾的是,這種概念化過程有些太過簡單了。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80214.htm  在電力配送系統中,對功率因數校正(PFC)的理解通常是在電力配送系統中的某些點增加(一般來說)電容性電抗以抵消電感性負載效應。我們可以說是「無功」負載,但電源工程師在解決功率因數問題時通常最關心的是電機負載。校正時可以採取電容陣列或「同步調相器」(一種無負載同步電機)的形式。
  • 單級功率因數校正(PFC)變換器的設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79416.htm 為了使Boost電感工作於DCM,則有
  • Intersil推出具THD和PF校正功能的有源功率因數控制器ISL6730A
    打開APP Intersil推出具THD和PF校正功能的有源功率因數控制器ISL6730A 春波綠影 發表於 2013-04-12 09: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