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因數校正原理及相關IC

2021-01-10 電子產品世界

近年來,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對各種辦公自動化設備,家用電器,計算機的需求逐年增加。這些設備的內部,都需要一個將市電轉換為直流的電源部分。在這個轉換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諧波電流,使電力系統遭受汙染。作為限制標準,IEC發布了IEC1000?3?2;歐美日各國也頒布實施了各自的標準。為此諧波電流的抑制及功率因數校正是電源設計者的一個重要的課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79315.htm

2高次諧波及功率因數校正

一般開關電源的輸入整流電路為圖1所示:

市電經整流後對電容充電,其輸入電流波形為不連續的脈衝,如圖2所示。這種電流除了基波分量外,還含有大量的諧波,其有效值I為:I=(1)

式中:I1,I2,…In,分別表示輸入電流的基波分量與各次諧波分量。

諧波電流使電力系統的電壓波形發生畸變,我們將各次諧波有效值與基波有效值的比稱之為總諧波畸變THD(TotalHarmonicDistortion):THD=(2)

用來衡量電網的汙染程度。脈衝狀電流使正弦電壓波形發生畸變,見圖3的波峰處。它對自身及同一系統的其它電子設備產生惡劣的影響,如:

——引起電子設備的誤操作,如空調停止工作等;

——引起電話網噪音;

——引起照明設備的障礙,如螢光燈閃滅;

——造成變電站的電容,扼流圈的過熱、燒損。

功率因數定義為PF=有效功率/視在功率,是指被有效利用的功率的百分比。沒有被利用的無效功率則在電網與電源設備之間往返流動,不僅增加線路損耗,而且成為汙染源。

設電容輸入型電路的輸入電壓e為:

e(t)=Em·sinω0t(3)

 

圖1電容輸入型電路

圖2電容輸入型電路的輸入電流,5A/DIV

 

圖3輸入電壓波形發生畸變

入電流i為:i(t)=Imk·sin(kω0t)(4)

則有效功率Pac為:

Pac=e(t)·i(t)dt=Em·Im1/2=E·I1而視在功率Pap為:

Pap=E·I因此:

PF=Pac/Pap=I1/I=(5)

電流波形為圖2的電源功率因數只有62.4%。由式(2)、(5)可見功率因數與總諧波畸變THD的關係為:PF=1/(6)

從式(2)、式(5)可見,抑制諧波分量即可達到減小THD,提高功率因數的目的。因此可以說諧波的抑制電路即功率因數校正電路(實際上有所區別)。

3功率因數校正的實現方法

綜上所述,只要設法抑制輸入電流中的諧波分量,通過電路方法,將輸入電流波形校正為或使無限接近正弦波,即可實現功率因數校正。

有很多的電路方式可以實現這一目的,比如說在電路中加入一個大電感(見圖4),使整流管的導通角變大。這種方法雖然簡單,價格低,但存在體積大,重量大,且效果不好(PF小於80%)等缺點。

下面以東芝公司的功率因數校正控制ICTA8310F為例,介紹一種有源功率因數校正方法。電路原理圖見圖5。

3.1主電路

由一個全橋整流器和升壓型BOOST變換器構成,雖然其它的變換器BUCK,FLYBACK等也可以實現這一功能,但是由於BOOST變換器具有輸出電容小斷電保持時間長,可實現WorldWild電壓輸入,及輸入電流連續EMI小等諸多優點,大部分功率因數校正都採用它來作為主電路。

Vout=Vin/(1-D)(7)

式中:Vin為輸入電壓的有效值;

D為開關管FET的佔空比。

主電路參數為:輸入178~264Va.c.;

輸出380Vd.c.;

最大輸出功率608W。


相關焦點

  • NCP1601型功率因數校正控制器的原理及應用
    摘要:NCP1601型功率因數校正控制器可工作在不連續信號模式(DCM)和臨界傳導模式(CRM)二種工作模式下。文中介紹NCP1601的結構和特點,詳細敘述其工作原理並給出一種典型應用電路。
  • 三相功率因數校正(PFC)技術的綜述(1)
    摘要:綜述了三相功率因數校正電路發展現狀,並對典型拓撲進行分析比較。 關鍵詞:三相整流器;諧波;功率因數校正   1 引言 近20年來電力電子技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已廣泛應用到電力、冶金、化工、煤炭、通訊、家電等領域。
  • 一種新穎的無源功率因數校正電路
    摘要:提出了一種新穎的無源功率因數校正電路,該電路在傳統的無源功率因數校正基礎上增加了一個簡單的輔助電路,通過增大整流橋的導通角,從而降低了奇次諧波成分並消除了偶次諧波。電路的仿真和實驗驗證了分析的正確性和該電路的實用性。
  • 無輸入電壓檢測的平均電流型功率因數校正
    摘要:在分析了現有平均電流型功率因數校正電路不足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無輸入電壓檢測的平均電流型功率因數校正技術。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79417.htm關鍵詞:功率因數校正;輸入電壓檢測;線性   1 引言 在中等功率和較大功率場合,平均電流型控制(ACMC)技術是最常用的一種,一般的CCM技術通過三個控制環實現功率因數校正,電流編程信號用來為高帶寬、快速響應的電流環設定基準,電流編程信號的幅值由低帶寬的輸出電壓誤差信號的幅值和經過低通濾波器的線電壓的有效值來調製
  • 500W功率因數校正電路設計
    500W功率因數校正電路: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61895.htm功率因數校正的工作原理1功率因數的定義功率因數(PF)是指交流輸入有功功率
  • HiperPFS-4功率因數校正IC 可提供高功率因數、低THD
    致力於高能效電源轉換的高壓集成電路業界的領導者推出HiperPFSTM-4系列功率因數校正(PFC) IC。新器件系列適合要求在滿載及輕載下均提供優異效率及功率因數性能的應用。該IC系列不僅能提供高功率因數和低THD,而且還可在非常寬的輸出負載範圍內始終實現高效率,使OEM廠商符合嚴格的80 PLUS Platinum及Titanium級電源標準。HiperPFS-4 IC即使在20%額定負載下也能實現0.95以上的高功率因數和低THD。
  • 採用UC3854的有源功率因數校正電路工作原理與應用
    功率因數校正原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88513.htm1.功率因數(PF)的定義 功率因數(PF)是指交流輸入有功功率(P)與輸入視在功率(S)的比值。即 所以功率因數可以定義為輸入電流失真係數()與相移因數()的乘積。
  • 探討功率因數校正技術PFC中的電感材料選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28053.htm  從電工學原理講,功率因數PF是指交流輸入有功功率P與視在功率S的比值。  要使PF→1,必須對輸入電流嚴重非正弦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使DF→1,同時還必須使基波電流與電壓相位差φ→0,才能使PF→1,所以功率因數校正實際上是對輸入電流整形使其儘可能正弦化,同時改善電源系統的輸入阻抗,使之儘量呈電阻性,使基波電流與電壓同相位。這就是功率因數校正的基本思路。
  • 開關電源功率因數校正電路設計與應用實例之:概述 (一)
    在這些趨勢中,(ICE1000-3-2)標準對功率因數校正(PFC)或降低諧波電流提出強制要求,為此,近年來在電源結構方面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隨著所有設備的功率不斷增大,及降低諧波電流的標準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電源設計已經採用PFC。設計人員因此面臨這樣一個難題,既要在產品中採用合適的PFC,也要滿足降低待機能耗、提高工作效率和EMI限制等高效指標。
  • 一文搞懂PFC(功率因數校正)
    用電容器並連在感性負載,利用其電容上電流超前電壓的特性用以補償電感上電流滯後電壓的特性來使總的特性接近於阻性,從而改善效率低下的方法叫功率因數補償(交流電的功率因數可以用電源電壓與負載電流兩者相位角的餘弦函數值cosφ表示)。
  • 開關電源功率因素校正(PFC)及其工作原理
    3 功率因數校正的實現方法  從不同的角度看,功率因數校正技術有不同分類方法。從電網供電方式可分為單相PFC電路和三相PFC電路;從採用的校正機理可分為無源功率因數校正(PPFC)和有源功率因數校正(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簡稱APFC)兩種。  無源功率因數校正技術出現最早,通常由大容量的電感、電容組成。
  • 功率因數校正技術的新型控制策略綜述
    3.PFC整流器的新型控制策略3.1 單周控制技術 單周期控制技術(One-Cycle Control)[3]是九十年代初由美國加州大學的Keyue M Smedley提出的,它是一種不需要乘法器的新穎控制方法,將這種控制方法應用於功率因數校正是近年來一種新的嘗試
  • 功率因數校正對實現新能效目標的重要性
    這些指導文件中通常引用所有工作負載(從20%到滿負載)範圍內最低能效水平的曲線,因此,設計工程師能夠評估功率系統中的基本構建模塊,以確定發生損耗的位置,然後採取措施消除這些損耗,從而確保滿足新的能效要求。功率因數校正(PFC)對於解決潛在損耗源問題至關重要,因此應予以實施。
  • 功率因數校正標準優化解決方案
    這就是「功率因數」,對嗎?但難道它仍然是關於50Hz或60Hz時的「實際」和無功元件嗎?也對也錯。遺憾的是,這種概念化過程有些太過簡單了。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80214.htm  在電力配送系統中,對功率因數校正(PFC)的理解通常是在電力配送系統中的某些點增加(一般來說)電容性電抗以抵消電感性負載效應。
  • 淺析有源功率因數校正技術及發展趨勢
    近幾年來,為了符合國際電工委員會61000-3-2的諧波準則,功率因數校正電路正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注意。功率因數校正技術從早期的無源電路發展到現在的有源電路;從傳統的線性控制方法發展到非線性控制方法,新的拓撲和技術不斷湧現。本文歸納和總結了現在有源功率因數校正的主要技術和發展趨勢。
  • 開關電源功率因數校正電路設計與應用實例之:概述(二)
    傳統的開關電源存在一個致命的弱點,即功率因數較低,一般僅為0.45~0.75,而且其無功分量基本上為高次諧波,其中三次諧波的幅度約為基波幅度的95%,五次諧波的幅度約為基波幅度的70%,七次諧波的幅度約為基波幅度的45%,九次諧波的幅度約為基波幅度25%。
  • 功率因數表原理_功率因數表怎麼接線
    打開APP 功率因數表原理_功率因數表怎麼接線 發表於 2017-12-04 14:11:25   功率因數指有功功率和視在功率的比值
  • 電巢學堂:功率因數校正對實現新能效目標的重要性
    這些指導文件中通常引用所有工作負載(從20%到滿負載)範圍內最低能效水平的曲線,因此,設計工程師能夠評估功率系統中的基本構建模塊,以確定發生損耗的位置,然後採取措施消除這些損耗,從而確保滿足新的能效要求。功率因數校正(PFC)對於解決潛在損耗源問題至關重要,因此應予以實施。
  • 變頻空調中功率因數校正的控制電路設計
    摘 要:利用雙閉環控制原理設計了較大功率交流/直流變頻空調的一種有源功率因數校正(APFC)方案。實驗結果表明前級PFC環節輸出電壓紋波大大降低,輸入電流交越失真大為改善,滿足了"3C認證"中EMC認證要求,最後給出了部分實驗結果。
  • 詳解PFC(功率因素校正)及主被動PFC分析對比
    基本上功率因數可以衡量電力被有效利用的程度, 當功率因數值越大,代表其電力利用率越高。開關電源供應器上的功率因數校正器的運作原理是去控制調整交流電電流輸入的時間與波型, 使其與直流電電壓波型儘可能一致,讓功率因數趨近於。 這對於電力需求量大到某一個水準的電子設備而言是很重要的, 否則電力設備系統消耗的電力可能超出其規格,極可能干擾銅系統的其它電子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