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的過程取決於多個不同的因素。
據專家估計,現存的所有動物中,只有1%作為化石被保存下來。當然,我們並沒有找到所有的生物,但可以通過我們找到的一些化石,能夠獲取地球上從數萬年到數十億年前的生物信息。
什麼是化石?就是在特定條件下死去的遺蹟、版畫、古代動植物的痕跡。
並非所有的化石都是史前動物的骨骼化石,所有的有機物質都已被礦物質所取代。一些人卻保留了真正骨頭的碎片和其他有機物質的痕跡。
今天,發現的古代蜥蜴骨骼化石有很多,幾乎每個星期都有一種新的恐龍名字。
從阿貝雷蘇魯(Abelisaurus)到蘇爾(Zuul),我們已經知道了有超過1,200種恐龍。其中,75%以上是在1990年以後描述的。
看看下面這些被收集的樣本:
這個幾乎完整的頭骨存放於柏林自然科學博物館內。2010年,在地獄溪地層中,研究人員發現了這具骨架,其中約有300具骨頭被保存下來了,它的長度超過12米,並且挖掘和處理工作就花了四年時間。
在德國法蘭克福的森肯伯格博物館裡,有一塊保存完好的蒙古松龍化石,上面的鬃毛清晰可見,脊椎周圍的黑色物質是軟組織的殘餘物。
1996年,研究人員在中國東北地區發現了中華龍鳥,它成為了已知的、第一個帶羽毛的恐龍,這一發現震撼了古生物學世界。當時,許多專家確信這些鳥類是恐龍的後代,這隻小恐龍就是真正的證據。在隨後的幾十年中,研究人員又發現了50多種其它種類且有羽毛的恐龍。
同一地區,人們發現了第一批鳥類化石。例如,Confucius hornis這個樣本,據推測,它的存在可追溯1.2億至1.25億年前,但有趣的是,這些鳥類化石在中國有很多。我們中國博物館已收集了數百個類似的樣本,同時,這讓科學家們獲得了一個難得的機會來研究同一物種個體的變異。
這個侏羅紀掠食性異特龍的頭骨仍然保留在石頭裡面。據分析,這隻恐龍處於食物鏈的頂端,極其嚇人的。
眾所周知,原角龍是有角三角龍的早期祖先。這種物種的體型不大,與綿羊大小差不多,是蒙古迅猛龍的主要獵物。
這是一個蒙古伶盜龍的頭骨。在電影《侏羅紀公園》(1993)上映後,速龍屬就變得很出名。事實上,迅猛龍的體型很小,它們的高度不超過半米,體重約為15公斤。
雌性霸王龍有強壯的牙齒,很可怕。它的骨架是世界上保存得最完整的骨架之一(約80%被保存下來了)。目前,這隻骨架被保存在荷蘭萊本的自然博物館裡。
如果化石骨頭告訴了我們關於恐龍解剖學的信息,那麼這裡就有生命的痕跡,即:爪印、牙齒痕跡、巢穴和糞化石,它們能夠告訴我們這些遠古動物的習性和生活。這是位於巴西索薩恐龍谷中的腳印帶。
這個物種的名字,叫做梅龍,或者稱為「沉睡的龍」。因為這化石描繪了恐龍在生命中處於寧靜時刻的情形,這是比較罕見的。它的姿勢與許多現代鳥類睡覺時的姿勢相似,即:頭部在前腳下,腿部彎曲,尾巴纏在身上。
對此,你有何感想?請說出來。